锂电池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0314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路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该锂电池充电电路不仅能够检测判断是否处于充电状态,而且控制充电电流,同时综合电池电压的采样和充电电流地采样值,达到恒流充电,过充过放保护的功能。

Charge circuit for lithium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more specifically, a lithium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The lithium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not only detects whether it is in charge state, but also controls the charging current. At the same time, it combines the sampling of battery voltage and the sampling value of charging current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and over charging and over discharging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充电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路电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充电电池的好处是经济、环保、电量足、适合大功率、长时间使用的电器。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电池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等优点。参考专利文献CN203014446U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锂电池充电电路、充电接口电路、锂电池、稳压电路和切换电路,所述锂电池充电电路的电源端连接外接电源,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接口电路的输入端,充电接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的输入端;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外接电源,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外接设备。参考专利文献CN203911511U公开了一种多节锂电池的并联充电电路,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分别与多个锂电池充电集成电路连接,各所述锂电池充电集成电路分别与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锂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片机MCU、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九电阻R9、第三三极管Q3、第一二极管D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1接单片机MCU的第一端口,发射极接地,基极分别经第五电阻R5接地和第二电阻R2接电源端DC,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六电阻R6接单片机MCU的第二端口,发射极接地,且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串接有第九电阻R9,集电极经第三电阻R3接电源端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片机MCU、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九电阻R9、第三三极管Q3、第一二极管D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1接单片机MCU的第一端口,发射极接地,基极分别经第五电阻R5接地和第二电阻R2接电源端DC,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六电阻R6接单片机MCU的第二端口,发射极接地,且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串接有第九电阻R9,集电极经第三电阻R3接电源端DC,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经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