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及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34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及断路器,该灭弧室装置的两个侧壁与灭弧栅片之间相互限位固定,由于灭弧栅片在高温下变形小,在电弧热量下能够保持其固有的形状,如此,通过灭弧栅片能够限制侧壁由于形变而导致内腔尺寸的减小,进而能够避免侧壁与动触桥之间的挤压,消除由于侧壁变形产生的侧壁与动触桥之间的摩擦阻力,有效确保动触桥及触桥支撑可靠平顺的上下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及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灭弧室
,特别是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灭弧室装置是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其组成的断路器广泛用于分配电能和电源设备过载、短路和欠电压保护。可用于保护主、支路及电动机,避免过载或短路以及欠电压故障时出现危险。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灭弧室装置包括灭弧室组件、触点压簧20′、动触桥30′和触桥支撑40′。灭弧室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10′,两个侧壁10′之间形成内腔,在侧壁10′的中央位置处具有型槽50′,两个相对的型槽50′形成导向通道60′,并且导向通道60′的尺寸与触桥支撑40′的相匹配,触点压簧20′装入到导向通道60′内,动触桥30′装载内腔中。动触桥30′穿过导向通道60′插入内腔中,并固定在触点压簧20′与触桥支撑40′之间,触桥支撑40′在导向通道60′内上下运动,动触桥30′的两端位于内腔中。灭弧室装置的电弧热量会使两个侧壁发生翘曲或变形,导致在两侧壁10′之间的内腔尺寸减小,包括导向通道60′形成的容纳触桥支撑40′的空间均会减小。如此,使得动触桥30′的两端与内腔的内表面抵触,产生摩擦力,阻碍动触桥30′运动;并且,导向通道60′的内表面对触桥支撑40′产生挤压,造成两者之间的运动摩擦力变大,阻碍触桥支撑40′平滑的运动。在附图2中的技术方案中,在两个侧壁10′之间设置了两根筋条,用来支撑两个侧壁10′,但是,筋条在电弧能量的高温作用下,容易发生熔断,仍会致使侧壁10′发生变形而导致两个侧壁10′之间的间距变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该灭弧室装置的两个侧壁与灭弧栅片之间相互限位固定,由于灭弧栅片在高温下变形小,在电弧热量下能够保持其固有的形状,如此,通过灭弧栅片能够限制侧壁由于形变而导致内腔尺寸的减小,进而能够避免侧壁与动触桥之间的挤压,消除由于侧壁变形产生的侧壁与动触桥之间的摩擦阻力,有效确保动触桥及触桥支撑可靠平顺的上下运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该灭弧室装置包括: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平行相对设置,以及两组灭弧栅片,每组所述灭弧栅片具有两个相对且固定设置的安装部,所述两组灭弧栅片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壁相对的两个侧边,每组所述灭弧栅片通过其两个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壁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侧壁之间具有设定的间距,且形成一个内腔。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两组灭弧栅片固定安装在两个侧壁的外表面,使得侧壁与灭弧栅片的位置相对固定,也就通过灭弧栅片限制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灭弧栅片受到电弧能量高温的影响小,基本不会发生变形,这样能够牵拉两个侧壁在高温作用下相互靠拢变形,有效确保了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内腔尺寸,从而确保动触桥和触桥支撑平顺的运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包括主体部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外表面的卡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对应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卡装部卡装固定。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具体的卡装方式固定安装侧壁与灭弧栅片,通过卡装部与安装部的卡装固定,安装简单便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装部包括:一卡槽,所述卡槽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突出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侧板平行于所述主体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卡装在所述侧板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卡装部包括卡槽,通过该结构的卡槽将安装部卡装在侧板与主体部之间,这样,也就限制两个侧壁受到高温作用后在两个侧壁靠拢方向上变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装部进一步包括:一托板,所述托板平行于所述顶板,用于支撑所述灭弧栅片,所述顶板和所述托板在第一方向上夹持固定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托板和所述顶板,且平行于所述主体部。在该实施方式中,卡装部进一步包括托板,该托板与卡槽进行配合,可由灭弧栅片的底部支撑灭弧栅片,并与顶板配合进一步在第一方向上限制安装部,提升安装部与卡装部固定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室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触桥支撑;两个所述侧壁的中央相对位置处分别具有一型槽,且每个所述型槽均具有凸于其内表面的至少一抗变形筋,所述触桥支撑与所述抗变形筋相匹配接触,并在所述两个型槽的抗变形筋之间沿第一方向滑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导向触桥支撑的型槽中设置了抗变形筋,通过抗变形筋增强型槽位置处的刚度,降低其受到电弧热量作用后的变形能力,并且,触桥支撑仅与抗变形筋的表面滑动接触,而与型槽的表面不接触,进一步减小了接触面积,降低对触桥支撑运动的阻碍。所述托板由所述侧壁的底部,并由所述侧壁的下缘向外侧延伸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变形筋凸于所述型槽内表面的尺寸大于所述型槽热变形的尺寸。在该实施方式中,抗变形筋凸于型槽内表面的尺寸大于型槽热变形的尺寸,如此,当型槽在电弧能量的高温下发生变形时,仍能确保型槽的表面不接触触桥支撑,消除了型槽内表面对触桥支撑运动的阻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的位置与所述型槽的位置相对应。在该实施方式中,侧壁的外表面对应型槽的位置还具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提高型槽的刚度,降低型槽在该处的变形能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抗变形筋垂直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加强筋与抗变形筋垂直设置,使得加强筋辅助抗变形筋增强型槽的刚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且在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侧壁的边缘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加强筋设置在侧壁的侧边处,以增强侧壁薄弱部分的刚度,避免侧边处发生严重变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灭弧室装置。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该灭弧室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壁,并且两个侧壁之间形成内腔,其每个侧壁的外侧均具有卡装部;还包括两组灭弧栅片,每组灭弧栅片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部,两个安装部贴在两个侧壁的外表面。在组装时,将卡装部限位在两个安装部之间,从而在两个侧壁的排列方向上,将灭弧栅片与侧壁固定连接。对于灭弧栅片而言,在高温下变形小,当产生电弧热量时,能够基本不受影响保持其固有的形状。如此,当侧壁受到电弧热量影响而发生变形时,由于侧壁上的卡装部与灭弧栅片的安装部限位连接,两个侧壁靠拢变形时,会受到灭弧栅片的制约,从而,使得两个侧壁之间的内腔尺寸保持不变,有效避免了放置在内腔中的动触桥、触桥支撑与侧壁产生摩擦阻力,有效确保动触桥、触桥支撑在内腔内平顺、可靠的上下运动。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灭弧室装置的分解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灭弧室装置中的两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灭弧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两个侧壁结构及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阐述性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在产生电弧热量的影响下,该灭弧室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侧壁产生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及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灭弧室装置包括:两个侧壁(10),所述两个侧壁(10)平行相对设置;以及两组灭弧栅片(20),每组所述灭弧栅片(20)具有两个相对且固定设置的安装部(21),所述两组灭弧栅片(2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壁(10)相对的两个侧边,每组所述灭弧栅片(20)通过其两个所述安装部(21)固定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壁(10)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侧壁(10)之间具有设定的间距,且形成一个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灭弧室装置包括:两个侧壁(10),所述两个侧壁(10)平行相对设置;以及两组灭弧栅片(20),每组所述灭弧栅片(20)具有两个相对且固定设置的安装部(21),所述两组灭弧栅片(2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壁(10)相对的两个侧边,每组所述灭弧栅片(20)通过其两个所述安装部(21)固定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壁(10)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两个侧壁(10)之间具有设定的间距,且形成一个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0)包括主体部(11)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1)外表面的卡装部(12),所述安装部(21)与对应的所述侧壁(10)的所述卡装部(12)卡装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部(12)包括:一卡槽(121),所述卡槽(121)包括顶板(1211)和侧板(1212),所述顶板(1211)突出于所述主体部(11),所述侧板(1212)平行于所述主体部(11);其中,所述安装部(21)卡装在所述侧板与所述主体部(1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部(12)进一步包括:一托板(122),所述托板(122)平行于所述顶板(1211),用于支撑所述灭弧栅片(20),所述顶板(12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喜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