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25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包括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算机电源,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位于隔热外壳和计算机电源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热外壳把计算机电源单独隔离开来,在隔热外壳上设置独立的散热风扇和排风通道,对计算机电源进行散热排风,使计算机电源散发的热量直接排到计算机机箱的外部,不会对计算机机箱内部的主板造成影响,计算机机箱内部的总热量减少,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更快,间接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为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计算机的运行效果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计算机运行时计算机电源会散发出热量,计算机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发热量过多,散热不及时,使得计算机主板上的器件因为过热工作速度下降,普通的计算机电源工作时会发热,散发的热量通过计算机电源的金属外壳散发到计算机机箱中,使计算机主板的温度更高,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包括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算机电源,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位于隔热外壳和计算机电源之间。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的右侧面下方开设有过线通孔,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前壁和后壁均紧密贴合有防震条,且防震条的长度与计算机电源的长度相同,所述防震条的内侧端与计算机电源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防震条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弹簧、T形凹槽和限位片,所述第一壳体与隔热外壳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壳体与计算机电源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面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T形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面上端和下端均焊接有限位片,且限位片活动插接于T形凹槽中。优选的,所述计算机电源的右侧面下端连接有电源线,且电源线的右端穿过过线通孔延伸至外部。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前壁和后壁均匀紧密贴合有至少三个防震条,且相邻两个防震条之间的空隙组成散热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通过隔热外壳把计算机电源单独隔离开来,在隔热外壳上设置独立的散热风扇和排风通道,对计算机电源进行散热排风,使计算机电源散发的热量直接排到计算机机箱的外部,不会对计算机机箱内部的主板造成影响,计算机机箱内部的总热量减少,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更快,间接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剖图:图3为本技术中防震条结构示意剖图。图中:1隔热外壳、11过线通孔、12防震条、121第一壳体、122第二壳体、123弹簧、124T形凹槽、125限位片、2计算机电源、21电源线、3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包括隔热外壳1,隔热外壳1隔离计算机电源2散发出的热量,使这些热量不会散发到计算机机箱中,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算机电源2,为计算机运行供电,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且散热风扇3位于隔热外壳1和计算机电源2之间,散热风扇3工作对计算机电源2吹风,把计算机电源2散发的热量吹向外部,计算机电源2散发的热量从相邻两个防震条12之间的空隙组成的散热通道排出。具体而言,所述隔热外壳1的右侧面下方开设有过线通孔11,过线通孔11用于通过电源线21,电源线21连接计算机主板上的器件,为计算机运行供电,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腔前壁和后壁均紧密贴合有防震条12,且防震条12的长度与计算机电源2的长度相同,所述防震条12的内侧端与计算机电源2紧密贴合,防震条12用于形成散热通道的同时起到防震作用,防止计算机电源2受到震荡影响。具体而言,所述防震条12包括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22、弹簧123、T形凹槽124和限位片125,所述第一壳体121与隔热外壳1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壳体122与计算机电源2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壳体121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二壳体122,且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之间通过弹簧123相连接,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通过弹簧123支撑,所述第一壳体121的右侧面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T形凹槽124,所述第二壳体122的左侧面上端和下端均焊接有限位片125,且限位片125活动插接于T形凹槽124中,限位片125卡在T形凹槽124中,使得第二壳体122不会脱出第一壳体121,当防震条12受力时,第二壳体122左端的限位片125在第一壳体121右端的T形凹槽124中移动,使得第二壳体122插入到第一壳体121中,弹簧123受挤压力变形,分散防震条12受到的力,多个防震条12共同作用,起到防震的效果。具体而言,所述计算机电源2的右侧面下端连接有电源线21,且电源线21的右端穿过过线通孔11延伸至外部。具体而言,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腔前壁和后壁均匀紧密贴合有至少三个防震条12,且相邻两个防震条12之间的空隙组成散热通道,散热风扇3吹计算机电源2,把计算机电源2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排出到计算机机箱外。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时,计算机电源2会散发出热量,隔热外壳1把计算机电源2散发出的热量隔离开来,使这些热量不会散发到计算机机箱中,不会使计算机机箱中总热量增多,计算机主板的工作不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隔热外壳1和计算机电源2之间的散热风扇3对计算机电源2吹风,把计算机电源2散发的热量吹向外部,计算机电源2散发的热量从相邻两个防震条12之间的空隙组成的散热通道排到计算机机箱外,使计算机电源2可以正常工作,当计算机机箱受到撞击时,本技术受力,其内部的防震条12受力,第二壳体122左端的限位片125在第一壳体121右端的T形凹槽124中移动,使得第二壳体122插入到第一壳体121中,弹簧123受挤压力变形,分散防震条12受到的力,多个防震条12共同作用,起到防震的效果,避免计算机电源2受到震动影响,本技术通过隔热外壳1把计算机电源2单独隔离开来,在隔热外壳1上设置独立的散热风扇3和排风通道,对计算机电源2进行散热排风,使计算机电源2散发的热量直接排到计算机机箱的外部,不会对计算机机箱内部的主板造成影响,计算机机箱内部的总热量减少,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更快,间接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包括隔热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算机电源(2),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且散热风扇(3)位于隔热外壳(1)和计算机电源(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包括隔热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算机电源(2),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且散热风扇(3)位于隔热外壳(1)和计算机电源(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1)的右侧面下方开设有过线通孔(11),所述隔热外壳(1)的内腔前壁和后壁均紧密贴合有防震条(12),且防震条(12)的长度与计算机电源(2)的长度相同,所述防震条(12)的内侧端与计算机电源(2)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影响主板运行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条(12)包括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22)、弹簧(123)、T形凹槽(124)和限位片(125),所述第一壳体(121)与隔热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琴夏辉吴迪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利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