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134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属于海洋生物取样领域。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的下底边固定刀具,所述刀具与刀刃相对的一边固定于梯形框架的下底边;在梯形框架的其他三个边上固定刷毛,所述刷毛与其所在边相垂直;所述梯形框架的下底边与网袋框架相固定,所述网袋框架与梯形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且整个梯形框架位于网袋框架中;在网袋框架上固定网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毛刷和框架后方的网袋解决了附着生物逃逸的问题;刀头与框架的角度使潜水员在铲区生物时更加省力省时;方便定量计算取样的面积,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属于海洋生物取样领域。
技术介绍
附着生物是人工鱼礁集鱼、诱鱼最主要生物环境因子之一,又是礁区渔业对象的主要饵料生物,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饵料场、栖息地及庇护所。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人工鱼礁区的生态效应,可作为人工鱼礁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目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调查有两种方式:1、挂板实验,此方法由于材料和在水中的状态不能很好的反映附着生物的真实情况;2、潜水员直接刮取人工鱼礁的附着生物,由于水流及取样铲的因素,附着生物容易被水流冲走,取样铲刮取也难以定量,导致附着生物的定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附着生物采样种类、数量及效率,减少附着生物丢失和逃逸的取样装置。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的下底边固定刀具,所述刀具与刀刃相对的一边固定于梯形框架的下底边;在梯形框架的其他三个边上固定刷毛,所述刷毛与其所在边相垂直;所述梯形框架的下底边与网袋框架相固定,所述网袋框架与梯形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且整个梯形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梯形框架(2),所述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固定刀具(3),所述刀具(3)与刀刃相对的一边固定于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在梯形框架(2)的其他三个边上固定刷毛(4),所述刷毛(4)与其所在边相垂直;所述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与网袋框架(1)相固定,所述网袋框架(1)与梯形框架(2)位于同一平面,且整个梯形框架(2)位于网袋框架(1)中;在网袋框架(1)上固定网袋(101);手柄(6)通过连接部与梯形框架(2)下底边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用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梯形框架(2),所述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固定刀具(3),所述刀具(3)与刀刃相对的一边固定于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在梯形框架(2)的其他三个边上固定刷毛(4),所述刷毛(4)与其所在边相垂直;所述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与网袋框架(1)相固定,所述网袋框架(1)与梯形框架(2)位于同一平面,且整个梯形框架(2)位于网袋框架(1)中;在网袋框架(1)上固定网袋(101);手柄(6)通过连接部与梯形框架(2)下底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3)所在平面与梯形框架(2)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15~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6)通过转接弯头(5)与梯形框架(2)下底边固定,所述梯形框架(2)与手柄(6)通过转接弯头(5)连接后手柄(6)与梯形框架(2)所在平面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固定标尺(7),所述标尺(7)与梯形框架(2)的下底边相垂直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栋董婧李轶平付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