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96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包含有首级照明机构和多个次级照明机构,所述首级照明机构包含有首级壳体(1),所述首级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玻璃(1.1),所述首级壳体(1)的后端安装有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首级壳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首级把手(1.2)和按钮开关(5);所述首级壳体(1)内安装有首级蓄电池(2)、发光体(3)和反射碗(4),所述发光体(3)通过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且发光体(3)位于反射碗(4)的焦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具有安全性能且照明时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野外照明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野外可多人进行使用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喜爱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中,安全是第一要素;但是,行走在密林深处,人们容易走散,而且需要手电进行照明,但是手电照明时间有限,往往当蓄电池耗光都无法走出密林,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性能且照明时间长的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首级照明机构和多个次级照明机构,所述首级照明机构包含有首级壳体,所述首级壳体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首级壳体的后端安装有首级正极接口和首级负极接口,所述首级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首级把手和按钮开关;所述首级壳体内安装有首级蓄电池、发光体和反射碗,所述发光体通过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内,且发光体(3)位于反射碗(4)的焦点上,该反射碗(4)通过另一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内,该反射碗的反射面朝向透明玻璃,且发光体位于透明玻璃和反射碗之间,该发光体正对透明玻璃,所述发光体、首级蓄电池和按钮开关通过导线串联构成一回路,所述首级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首级正极接口和首级负极接口;所述次级照明机构包含有次级壳体,所述次级壳体内安装有次级蓄电池,所述次级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次级把手,所述次级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次级前级正极接口和次级前级负极接口,所述次级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次级后级正极接口和次级后级负极接口,所述次级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次级前级正极接口和次级前级负极接口相连连接,所述次级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次级后级正极接口和次级后级负极接口相连接;所述首级壳体和次级壳体通过连接于首级把手和次级把手之间的钢索连接,相邻次级壳体之间通过通过连接于次级把手之间的钢索连接;所述首级壳体的级正极接口、首级负极接口通过电源线分别与次级壳体的次级前级正极接口、次级前级负极接口相连接,位于前一级的次级壳体的次级后级正极接口、次级后级负极接口分别通过电源线与位于后一级的次级壳体的次级前级正极接口、次级前级负极接口;上述电源线的长度长于钢索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多级联合使用,即可当做救援绳索防止队员相互走失;又能为发光体提供足够多的照明用蓄电池,保证其能够走出密林,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首级壳体1、首级蓄电池2、发光体3、反射碗4、按钮开关5;次级壳体6、钢索7、电源线8;透明玻璃1.1、首级把手1.2、首级正极接口1.3、首级负极接口1.4;次级蓄电池6.1、次级把手6.2、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首级照明机构和多个次级照明机构,所述首级照明机构包含有首级壳体1,所述首级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玻璃1.1,所述首级壳体1的后端安装有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首级壳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首级把手1.2和按钮开关5;所述首级壳体1内安装有首级蓄电池2、发光体3和反射碗4,所述发光体3通过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且发光体3位于反射碗4的焦点上,该反射碗4通过另一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该反射碗4的反射面朝向透明玻璃1.1,且发光体3位于透明玻璃1.1和反射碗4之间,该发光体3正对透明玻璃1.1,所述发光体3、首级蓄电池2和按钮开关5通过导线串联构成一回路,所述首级蓄电池2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首级壳体1灌注有透明树脂进行封装;所述次级照明机构包含有次级壳体6,所述次级壳体6内安装有次级蓄电池6.1,所述次级壳体6的外壁上安装有次级把手6.2,所述次级壳体6的前端设置有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和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所述次级壳体6的后端设置有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和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所述次级蓄电池6.1的正负极分别与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和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相连连接,所述次级蓄电池6.1的正负极分别与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和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相连接;所述首级壳体1和次级壳体6通过连接于首级把手1.2和次级把手6.2之间的钢索7连接,相邻次级壳体6之间通过通过连接于次级把手6.2之间的钢索7连接;所述首级壳体1的级正极接口1.3、首级负极接口1.4通过电源线8分别与次级壳体6的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相连接,位于前一级的次级壳体6的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分别通过电源线与位于后一级的次级壳体6的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上述电源线8的长度长于钢索7的长度,从而使得拉紧钢索7时,电源线8仍然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电源线8被拉扯断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首级照明机构和多个次级照明机构,所述首级照明机构包含有首级壳体(1),所述首级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玻璃(1.1),所述首级壳体(1)的后端安装有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首级壳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首级把手(1.2)和按钮开关(5);所述首级壳体(1)内安装有首级蓄电池(2)、发光体(3)和反射碗(4),所述发光体(3)通过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且发光体(3)位于反射碗(4)的焦点上,该反射碗(4)通过另一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该反射碗(4)的反射面朝向透明玻璃(1.1),且发光体(3)位于透明玻璃(1.1)和反射碗(4)之间,该发光体(3)正对透明玻璃(1.1),所述发光体(3)、首级蓄电池(2)和按钮开关(5)通过导线串联构成一回路,所述首级蓄电池(2)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次级照明机构包含有次级壳体(6),所述次级壳体(6)内安装有次级蓄电池(6.1),所述次级壳体(6)的外壁上安装有次级把手(6.2),所述次级壳体(6)的前端设置有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和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所述次级壳体(6)的后端设置有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和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所述次级蓄电池(6.1)的正负极分别与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和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相连连接,所述次级蓄电池(6.1)的正负极分别与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和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相连接;所述首级壳体(1)和次级壳体(6)通过连接于首级把手(1.2)和次级把手(6.2)之间的钢索(7)连接,相邻次级壳体(6)之间通过通过连接于次级把手(6.2)之间的钢索(7)连接;所述首级壳体(1)的级正极接口(1.3)、首级负极接口(1.4)通过电源线(8)分别与次级壳体(6)的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相连接,位于前一级的次级壳体(6)的次级后级正极接口(6.5)、次级后级负极接口(6.6)分别通过电源线与位于后一级的次级壳体(6)的次级前级正极接口(6.3)、次级前级负极接口(6.4);上述电源线(8)的长度长于钢索(7)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人合用野外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首级照明机构和多个次级照明机构,所述首级照明机构包含有首级壳体(1),所述首级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透明玻璃(1.1),所述首级壳体(1)的后端安装有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首级壳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首级把手(1.2)和按钮开关(5);所述首级壳体(1)内安装有首级蓄电池(2)、发光体(3)和反射碗(4),所述发光体(3)通过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且发光体(3)位于反射碗(4)的焦点上,该反射碗(4)通过另一支架固定于首级壳体(1)内,该反射碗(4)的反射面朝向透明玻璃(1.1),且发光体(3)位于透明玻璃(1.1)和反射碗(4)之间,该发光体(3)正对透明玻璃(1.1),所述发光体(3)、首级蓄电池(2)和按钮开关(5)通过导线串联构成一回路,所述首级蓄电池(2)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首级正极接口(1.3)和首级负极接口(1.4);所述次级照明机构包含有次级壳体(6),所述次级壳体(6)内安装有次级蓄电池(6.1),所述次级壳体(6)的外壁上安装有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月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