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带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5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带拖带,包括:支撑部件,设置在风带的下方,用于支撑未通风时下垂的风带底部;固定部件,与支撑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将支撑部件安装于隧洞内。风带布置于隧洞顶拱,风带拖带设置于风带下方,在未通风时限制风带自然下垂,保证隧洞净空间能够满足设备运行和交通通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带拖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风带拖带。
技术介绍
隧洞开挖是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通风洞、交通洞、引水平洞的主要施工内容,工程任务量大,工期紧,常常是电站建设的主工期,其施工质量和进度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成败。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及隧洞开挖通常使用轴流风机为洞内送风,对长度较长的隧洞,一般使用大功率风机配合大直径风带。通风风带通常以优质PVC(PolyvinylChloride)塑料、尼龙布或者三防布配以弹簧钢圈、耐磨胶条等制作而成,可以任意弯转、驳接自由、体积轻巧,长度通常为5米或10米,也可以按照需求订做,风带之间通过低碳钢圈、不锈钢卡箍、拉链或卡扣等多种方式连接,风带每隔一定距离安有吊环,可方便将风带固定在需要的位置。风带配合通风设备广泛应用于隧洞、矿井及市政管道工程等环境下的送风、排气及除烟尘。通风风带一般沿隧洞顶拱或起拱线布置,风带布置于隧洞顶拱,通风时成圆筒状态,未通风时风带自然下垂,但由于风带直径较大,风带下垂将减小隧洞净空间,对洞内设备运行以及交通等有不利影响;风带沿隧洞起拱线布置,通风时风带鼓起,亦会对洞内设备运行和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风带布置对设备运行和交通等带来不利影响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带拖带,包括:支撑部件,设置在风带的下方,用于支撑未通风时下垂的风带底部;固定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安装于隧洞内。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弯曲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用于支撑所述风带的底部。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为钢筋。可选地,所述圆弧部的弯曲弧度根据风带直径和隧洞所需净空间要求确定。可选地,所述风带拖带间隔设置在所述风带的底部。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插筋,所述插筋的第一端深入隧洞岩面内部,第二端露于岩面外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可选地,同一断面上的所述插筋为两个,所述插筋高程相同且连接线垂直于隧洞轴线。可选地,还包括: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上。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软绳。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具有保护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风带拖带,包括:支撑部件,设置在风带的下方,用于支撑未通风时下垂的风带底部;固定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安装于隧洞内。风带布置于隧洞顶拱,风带拖带设置于风带下方,在未通风时限制风带自然下垂,保证隧洞净空间能够满足设备运行和交通通行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带拖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带拖带的一个优选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带拖带的另一个优选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风带;20-支撑部件;30-固定部件;40-隧洞;50-连接部件;60-保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以一个实际的抽水蓄能电站交通洞为例详细说明,隧洞高度约为6.6m,风带直径为1.8m,风带通风时洞内净空为4.8m,满足设备通行要求,不通风时风带自然下垂2.83m,剩余空间高度约为3.77m,为满足设备通行要求,需要对风带自然下垂进行限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带拖带,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部件20,设置在风带10的下方,用于支撑未通风时下垂的风带底部;固定部件30,与支撑部件20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将支撑部件20安装于隧洞40内。支撑部件由于自身的重量也会相应地下垂,将支撑部件的底部设置为具有弯曲的圆弧部,圆弧部用于支撑风带10的底部,使得在风带通风时,支撑部件20能与风带10很好的接触,保证风带能够自然鼓起,在风带未通风时,又可以减小下垂量,保证隧洞净空间大小的要求。圆弧部的弯曲弧度根据风带直径和隧洞所需净空间要求确定,当所需风带直径小,弯曲弧度可以设置的小一些,当所需风带直径较大时,弯曲弧度也可以设置地相应大一些;隧洞所需净空间小时,弯曲弧度可以设置的小一些,隧洞所需净空间大时,弯曲弧度可以设置地相应大一些;弯曲弧度的大小根据实际所需合理选择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风带直径为1.8m,风带通风时支撑部件的圆弧部两端点的切线的夹角为120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它角度,角度越小,风带两侧的净空间越大,固定部件对风带通风时的影响越大,反之,角度大,风带两侧的净空间小,固定部件对风带通风时的影响小,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即可。由于风带10较长,为了保证整条风带在未通风时均能满足隧洞净空间的要求,故需要将风带拖带间隔设置在风带的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风带拖带,间隔的距离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保证风带及拖带安装平顺美观,满足安全文明标准化要求,风带拖带安装后通风时风带能自然鼓起,未通风时风带的下垂满足隧洞净空间要求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沿隧洞轴线每隔2.5m设置一个风带拖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间隔2m,也可以间隔3m,间隔越小,未通风时风带越平整,但所需风带拖带个数越多,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即可。支撑部件20可以是钢筋,也可以是钢管,也可以是硬质合金,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硬质材料,也可以是绳索,如钢丝绳、尼龙绳等,不同支撑部件的支撑效果及成本等均不相同,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0为钢筋,钢筋的直径为6mm(Ф6钢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其它直径的钢筋,如Ф6.5钢筋、Ф20钢筋或Ф22钢筋等,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即可。固定部件30可以利用隧洞顶拱的系统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带拖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带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20),设置在风带(10)的下方,用于支撑未通风时下垂的风带底部;固定部件(30),与所述支撑部件(20)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20)安装于隧洞(4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带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20),设置在风带(10)的下方,用于支撑未通风时下垂的风带底部;固定部件(30),与所述支撑部件(20)的两端分别连接,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件(20)安装于隧洞(4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带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20)具有弯曲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用于支撑所述风带(10)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带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20)为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带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的弯曲弧度根据风带直径和隧洞所需净空间要求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带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带拖带间隔设置在所述风带(10)的底部。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华王兰普孔张宇余咏谢青松肖翰阎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河北丰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