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夹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1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页夹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主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左板体及一右板体,分别设置于该主体的左右两侧,且该左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左半环圈,而该右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右半环圈,当这些左半环圈与相互对应的这些右半环圈相接时,形成多个扣环,用于穿接已打孔的文件;以及一连杆组,设置于该主体的容置空间并与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连接,其中该连杆组的一端连接一制动件,并通过该制动件调整该连杆组而使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相对该本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及收回,进而便于使用者在省力且安全的状态下开启及闭合这些扣环。

Modified structure of b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nde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space; a left plate and a righ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ody, the top and the left of the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eft half ring,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ight the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ight half ring, when the right half ring the left half r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ase, forming a plurality of buckle, used for threading perforated file; and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accommodating space and with the left plate and the right plat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the group is connected with a brake parts, brake parts an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and the left plate and the right plate body relative to the body and extends on both sides of the back,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open and close the retaining rings in labor-saving and safe cond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页夹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页夹,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者在省力且安全的状态下开启及闭合扣环的活页夹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人们更换簿册的内页,发展出一种通过活页夹穿设内页的簿册,其中活页夹内设置有弹片,该弹片的两侧连动于多数个相对称的半圆形环圈,并在活页夹两端分别设有一连动弹片的扳动片,当使用者扳开活动夹两端的扳动片时,可带动弹片及环圈,进而使相对称的环圈张开,以利于环圈可穿入活页纸或活页袋的孔洞,其后再按压环圈相互靠合形成扣环,将活页纸或活页袋装订在活页夹的扣环里,并使活页纸或活页袋得以翻页。但传统的活页夹不仅结构较为复杂,且当活页夹不慎掉落时,容易因瞬间的冲击力导致活页夹打开,导致内页散落掉出;此外,使用者还需花费较大的力量按压环圈,使其扣合,因此也常常不小心夹伤手指。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出一种便于使用者在安全的状态下开启及闭合扣环的活页夹改良结构,以对已知的缺陷进行改善,进而利于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页夹改良结构,通过制动件调整设于主体内部的连杆组,进而使位于主体左右两侧的左板体及右板体能够相对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形成一开启状态)及收回(形成一收合状态),不但能够让使用者能在省力的状态下开启扣环,也可避免使用者在扣合扣环时受伤,从而提升安全性。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活页夹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主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左板体及一右板体,分别设置于该主体的左右两侧,且该左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左半环圈,而该右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右半环圈,当这些左半环圈与相互对应的这些右半环圈相接时,形成多个扣环,用于穿接已打孔的文件;以及一连杆组,设置于该主体的容置空间并与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连接,其中该连杆组的一端连接一制动件,并通过该制动件调整该连杆组而使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相对该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及收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主体包括一上盖体及一下盖体,当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结合时,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该连杆组,且该上盖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至少一凹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连杆组包括一中央连杆及多个侧向连杆,这些侧向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而该中央连杆的顶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凸轴,并将该第一凸轴穿设该第一孔洞,且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的底面均设有至少一第二凸轴,并将该第二凸轴在相对应该凹槽的位置穿设该第二孔洞,当该中央连杆受制于该制动件而改变其位于该容置空间的前后位置时,通过这些侧向连杆将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相对该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及收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中央连杆还设有一限位长条孔,且该上盖体的内部相对应该限位长条孔处设有一第三凸轴,以限制该中央连杆在该容置空间内前后移动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上盖体的上部设有多个插槽,而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朝向该主体的一侧面均设有多个插件,当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朝该主体收回时,使这些插件插设于相对应的这些插槽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上盖体的两侧设有多个卡合件,该下盖体的两侧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卡合件,通过这些卡合件与这些相对应的卡合件的卡合,使上盖体稳定地与该下盖体卡合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制动件包括一旋转钮及一转动轴,该转动轴的一端与该旋转钮旋接结合,另一端与该中央连杆的一端固定结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旋转钮具有一突出部,通过该突出部卡合固定于该上盖体及该下盖体内侧所设有的卡合槽中而不晃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连杆组还包括一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于该中央连杆上,而该上盖体的内部相对应该弹性元件处还设有一抵挡部,以抵挡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制动件包括一按键部、一套筒部及一旋转部,该按键部的一端在该套筒部内与该旋转部的一端相接触,而该旋转部的另一端则固定结合于该中央连杆的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按键部在与该旋转部相接触的一端设有齿状结构,而该套筒部设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且该第一卡槽的长度较该第二卡槽长,当按下该按键部时,使得该弹性元件受到压缩,而为了抵挡该弹性元件恢复原状的弹力,该旋转部由该第一卡槽转向至第二卡槽内卡合,并通过该中央连杆与这些侧向连杆的连动,将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由该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若再次按下该按键部,该旋转部则由该第二卡槽转向至第一卡槽内卡合,同时使该弹性元件恢复原状,将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朝该主体的左右两侧收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套筒部外侧设有至少一凸块,通过该凸块卡合固定于该上盖体内侧所设有的相对应凹槽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套筒部由该上盖体及该下盖体一端的内表面所组成。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制动件包括一按键部及一具弹性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的顶面设有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且该上盖体设有与该第一凸部及该第二凸部相对应的第一卡孔及第二卡孔,而该第二卡孔的长度较该第一卡孔长,当按下该按键部时,使得该弹性元件受到压缩,而为了抵挡该弹性元件恢复原状的弹力,可让第一凸部脱离第一卡孔而被该第二卡孔的顶端卡抵,并通过该中央连杆与这些侧向连杆的连动,将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由该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若按下该第二凸部时,可让该第一凸部脱离第二卡孔而回至该第一卡孔内,同时使该弹性元件回复原状将该左板体及该右板体朝该主体的左右两侧收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按键部为可弯折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按键部为可拆卸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的按键部结合于一书签线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分解图;图2(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立体图;图2(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开启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制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分解图;图5(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立体图;图5(b)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开启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制动件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图7(a)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立体图;图7(b)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弯折按键部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立体图;图9(a)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的立体图;图9(b)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出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开启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体;11-上盖体;111-凹槽;112-插槽;113-卡合件;114-第一卡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活页夹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页夹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主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左板体及一右板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左半环圈,而所述右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右半环圈,当所述多个左半环圈与相互对应的所述多个右半环圈相接时,形成多个扣环,用于穿接已打孔的文件;以及一连杆组,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容置空间,并与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连接,其中所述连杆组的一端连接一制动件,并通过所述制动件调整所述连杆组,而使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相对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及收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页夹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主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左板体及一右板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左半环圈,而所述右板体的顶面设有多个右半环圈,当所述多个左半环圈与相互对应的所述多个右半环圈相接时,形成多个扣环,用于穿接已打孔的文件;以及一连杆组,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容置空间,并与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连接,其中所述连杆组的一端连接一制动件,并通过所述制动件调整所述连杆组,而使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相对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及收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上盖体及一下盖体,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结合时,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所述连杆组,且所述上盖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至少一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连杆组包括一中央连杆及多个侧向连杆,所述多个侧向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而所述中央连杆的顶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凸轴,并将所述第一凸轴穿设所述第一孔洞,且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的底面均设有至少一第二凸轴,并将所述第二凸轴在相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穿设所述第二孔洞,当所述中央连杆受制于所述制动件而改变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后位置时,通过所述侧向连杆将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相对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伸出及收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中央连杆还设有一限位长条孔,且所述上盖体的内部相对应所述限位长条孔处设有一第三凸轴,以限制所述中央连杆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前后移动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上盖体的上部设有多个插槽,而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朝向所述主体的一侧面均设有多个插件,当所述左板体及右板体朝所述主体收回时,使所述多个插件插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插槽中。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上盖体的两侧设有多个卡合件,所述下盖体的两侧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卡合件,通过所述多个卡合件与所述多个相对应的卡合件的卡合,使所述上盖体稳定地与所述下盖体卡合固定。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制动件包括一旋转钮及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钮旋接结合,另一端与所述中央连杆的一端固定结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旋转钮具有一突出部,通过所述突出部卡合固定于所述上盖体及下盖体内侧所设有的卡合槽中而不晃动。9.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夹改良结构,其中,所述连杆组还包括一弹性元件,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杰张菀菁
申请(专利权)人:浩汉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