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241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导电端子,该复数个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其中上排导电端子为两组高频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每组高频端子共有两个导电端子,该接地端子位于两组高频端子之间;下排导电端子为四个信号端子,并且下排导电端子之两侧的信号端子对应位于两组高频端子外侧,下排导电端子之中间的两信号端子对应位于接地端子两侧。藉此,通过将连接器中高频端子分为两组集中设置,使连接器更容易通过高频检测,提高产品合格率。

Termin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USB3.1 connector

The terminal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SB3.1 connector distribution structur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are divided into two rows, the upper conductive terminals for two high-frequency terminals and a grounding terminal, each high frequency terminal consists of two conductive terminals, the ground terminal is located between two high-frequency terminals; lower conductive terminals for four signal terminals and the signal terminals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conductive terminals loca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two high-frequency signal terminals two terminals outside the middle lower conductive terminals of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terminal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By this, the high frequency terminals in the connector are divided into two sets of centralized settings to make the connector more easily detected by high frequenc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fic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
技术介绍
USB连接器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绝大数电子设备都配备有USB连接器。现有USB3.1连接器之导电端子通常包括9根导电端子,该9根导电端子的分布情况如下:两组高频端子(每组高频端子共有两根)和一根接地端子,另外四根是信号端子,传统做法是将每组高频端子中夹设一信号端子,这样的设计导致每组高频端子之两高频端子之间形成间隔,无法通过连接器的高频检测要求。另外,传统的USB3.1连接器之导电端子成型时,需先于绝缘本体上设置缺口以供安置导电端子之接触部,该设计使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的断面暴露出来,一方面影响连接器的美观性,另一方面断面不平整会造成连接器具有缺陷。因此,应对现有USB3.1连接器之导电端子分布形式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其通过将连接器中高频端子分为两组集中设置,使连接器更容易通过高频检测,提高产品合格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导电端子,该复数个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其中上排导电端子为两组高频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每组高频端子共有两个导电端子,该接地端子位于两组高频端子之间;下排导电端子为四个信号端子,并且下排导电端子之两侧的信号端子对应位于两组高频端子外侧,下排导电端子之中间的两信号端子对应位于接地端子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体相连的接触部、延伸部和焊线部,上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呈向下弧形弯折状,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向下垂直弯折形成一竖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之焊线部彼此上下分隔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延伸部均呈向下弯折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之两侧信号端子围构形成一外框,上排导电端子对应位于该外框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连接器中高频端子分为两组集中设置,使连接器更容易通过高频检测,提高产品合格率;另外,将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向下垂直折弯,使连接器之绝缘本体无需设置供安装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的缺口,简化工艺,并且,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向下垂直埋于绝缘本体中,可以避免接触部断面暴露在外,使产品更加美观。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导电端子分布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导电端子分布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导电端子分布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组合后剖视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导电端子11、接触部111、竖板12、延伸部13、焊线部20、上排导电端子21、高频端子22、接地端子30、下排导电端子31、信号端子32、外框40、绝缘本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包括有复数个导电端子10,该复数个导电端子10分为上下两排,其中:该上排导电端子20为两组高频端子21和一个接地端子22,每组高频端子21共有两个导电端子,该接地端子22位于两组高频端子21之间;下排导电端子30为四个信号端子31,并且下排导电端子30之两侧的信号端子31对应位于两组高频端子21外侧,每组高频端子21之间无任何导电端子隔开,该设计将高频端子21集中设置,可以使连接器更容易通过高频检测要求;下排导电端子30之中间的两信号端子31对应位于接地端子22两侧;具体是下排导电端子30之两侧信号端子31围构形成一外框32,上排导电端子20对应位于该外框32中。每个导电端子10均包括有一体相连的接触部11、延伸部12和焊线部13,上排导电端子20之接触部11前端呈向下弧形弯折状,下排导电端子30之接触部11前端向下垂直弯折形成一竖板111,该下排导电端子30之接触部11前端最先是由一端子料带一体连接,将该端子料带冲裁掉之后,即形成下排导电端子30之接触部11前端向下垂直弯折的状态,该设计使连接器之绝缘本体40前端不需要设置供安置接触部的纵向开口,下排导电端子30之接触部11前端的竖板111向下垂直埋于绝缘本体40中,其冲裁后的断面不会暴露,外形美观,同时可避免传统导电端子10之断面不光滑所带来的缺陷;此外,上、下排导电端子之延伸部12均呈向下弯折状,具体是水平下沉的状态;并上、下排导电端子之焊线部13彼此上下分隔开,便于焊线操作。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连接器中高频端子分为两组集中设置,使连接器更容易通过高频检测,提高产品合格率;另外,将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向下垂直折弯,使连接器之绝缘本体无需设置供安装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的缺口,简化工艺,并且,下排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前端向下垂直埋于绝缘本体中,可以避免接触部断面暴露在外,使产品更加美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复数个导电端子,该复数个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其中上排导电端子为两组高频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每组高频端子共有两个导电端子,该接地端子位于两组高频端子之间;下排导电端子为四个信号端子,并且下排导电端子之两侧的信号端子对应位于两组高频端子外侧,下排导电端子之中间的两信号端子对应位于接地端子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复数个导电端子,该复数个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其中上排导电端子为两组高频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每组高频端子共有两个导电端子,该接地端子位于两组高频端子之间;下排导电端子为四个信号端子,并且下排导电端子之两侧的信号端子对应位于两组高频端子外侧,下排导电端子之中间的两信号端子对应位于接地端子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3.1连接器之端子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体相连的接触部、延伸部和焊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先武陶武松王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