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83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其结构包括支撑架、置物板、紧固件、底板、升降基座、减震装置、接触板,所述升降基座为凹槽型结构,其左右两侧为凸起状,中部高度低于左右两侧高度,所述升降基座上凹槽横向长度与下横向长度不一致,左右两侧高度相等,所述升降基座通过减震装置与支撑架连为一体,所述紧固件与底板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与支撑架连为一体,所述底板通过支撑架与接触板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减震装置,通过垫圈将震动冲击吸收至弹簧盘内部,制动件在震动外力作用下产生制动力矩,摩擦的过程中将中部钢板的动能通过伸缩孔转变成热能消耗掉,有效平衡两边压力,防止装置发生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属于建筑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行业、房地产行业、石化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配合辅助以实现建筑作业的完成。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1060865.3的一种建筑专用抛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左侧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底板之间对称设有第三紧固螺钉,所述第二固定块上侧中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侧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管之间设有第四紧固螺钉,所述连接杆右侧与第一固定块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紧固螺钉,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紧固螺钉,所述连接管内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下侧设有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下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侧设有把手,所述推杆上侧设有盛放板,所述盛放板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块左侧设有支撑杆。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置放产生震动,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两边压力不平衡容易发生倾倒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以解决置放产生震动,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两边压力不平衡容易发生倾倒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其结构包括支撑架、置物板、紧固件、底板、升降基座、减震装置、接触板,所述升降基座为凹槽型结构,其左右两侧为凸起状,中部高度低于左右两侧高度,所述升降基座上凹槽横向长度与下横向长度不一致,左右两侧高度相等,所述升降基座通过减震装置与支撑架连为一体,所述紧固件与底板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与支撑架连为一体,所述底板通过支撑架与接触板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基座凹槽表面设有等距排列的减震装置,所述升降基座通过减震装置与接触板连为一体。所述减震装置由垫圈、弹簧盘、外钢板、中部钢板、伸缩孔、垫板、内钢板、制动件组成,所述垫圈左右两侧设有弹簧盘,所述弹簧盘下端与外钢板表面连接,所述外钢板下侧与制动件上侧连接,所述中部钢板内侧设有伸缩孔,所述垫板上侧与内钢板下侧连接,所述内钢板上方设有中部钢板,所述垫板下端通过内嵌件与升降基座凹槽表面连接,所述弹簧盘通过垫圈与接触板连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通过支撑架与底板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下部设有底板。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通过支撑架与接触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部设有置物板。进一步地,所述中部钢板为可活动钢板。进一步地,所述制动件为缓速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减震装置,通过垫圈将震动冲击吸收至弹簧盘内部,制动件在震动外力作用下产生制动力矩,摩擦的过程中将中部钢板的动能通过伸缩孔转变成热能消耗掉,有效平衡两边压力,防止装置发生倾倒。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示意图。图中:支撑架-1、置物板-2、紧固件-3、底板-4、升降基座-5、减震装置-6、垫圈-601、弹簧盘-602、外钢板-603、中部钢板-604、伸缩孔-605、垫板-606、内钢板-607、制动件-608、接触板-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置物板2、紧固件3、底板4、升降基座5、减震装置6、接触板7,所述升降基座5为凹槽型结构,其左右两侧为凸起状,中部高度低于左右两侧高度,所述升降基座5上凹槽横向长度与下横向长度不一致,左右两侧高度相等,所述升降基座5通过减震装置6与支撑架1连为一体,所述紧固件3与底板4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与支撑架1连为一体,所述底板4通过支撑架1与接触板7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基座5凹槽表面设有等距排列的减震装置6,所述升降基座5通过减震装置6与接触板7连为一体。所述减震装置6由垫圈601、弹簧盘602、外钢板603、中部钢板604、伸缩孔605、垫板606、内钢板607、制动件608组成,所述垫圈601左右两侧设有弹簧盘602,所述弹簧盘602下端与外钢板603表面连接,所述外钢板603下侧与制动件608上侧连接,所述中部钢板604内侧设有伸缩孔605,所述垫板606上侧与内钢板607下侧连接,所述内钢板607上方设有中部钢板604,所述垫板606下端通过内嵌件与升降基座5凹槽表面连接,所述弹簧盘602通过垫圈601与接触板7连为一体,所述置物板2通过支撑架1与底板4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架1下部设有底板4,所述紧固件3通过支撑架1与接触板7连接,所述底板4上表面设有紧固件3,所述支撑架1上部设有置物板2。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减震装置6置于升降基座5上侧与支撑架1下侧之间,通过垫圈601将震动冲击吸收至弹簧盘602内部,弹簧盘602利用多重橡胶元件消除大部分震动冲击,制动件608在震动外力作用下产生制动力矩,摩擦的过程中将中部钢604板的动能通过伸缩孔605转变成热能消耗掉,有效平衡两边压力,防止装置发生倾倒。本专利所说的弹簧盘602包括中央支撑橡胶锥体、轴箱拉杆弹簧体、旁承橡胶堆、悬挂橡胶垫、空气弹簧、橡胶块和橡胶缓冲块等。本技术的支撑架1、置物板2、紧固件3、底板4、升降基座5、减震装置6、接触板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置放产生震动,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两边压力不平衡容易发生倾倒现象,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通过垫圈将震动冲击吸收至弹簧盘内部,制动件在震动外力作用下产生制动力矩,摩擦的过程中将中部钢板的动能通过伸缩孔转变成热能消耗掉,有效平衡两边压力,防止装置发生倾倒具体如下所述:垫圈601左右两侧设有弹簧盘602,所述弹簧盘602下端与外钢板603表面连接,所述外钢板603下侧与制动件608上侧连接,所述中部钢板604内侧设有伸缩孔605,所述垫板606上侧与内钢板607下侧连接,所述内钢板607上方设有中部钢板604,所述垫板606下端通过内嵌件与升降基座5凹槽表面连接,所述弹簧盘602通过垫圈601与接触板7连为一体。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置物板(2)、紧固件(3)、底板(4)、升降基座(5)、减震装置(6)、接触板(7),所述升降基座(5)为凹槽型结构,其左右两侧为凸起状,中部高度低于左右两侧高度,所述升降基座(5)上凹槽横向长度与下横向长度不一致,左右两侧高度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基座(5)通过减震装置(6)与支撑架(1)连为一体,所述紧固件(3)与底板(4)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与支撑架(1)连为一体,所述底板(4)通过支撑架(1)与接触板(7)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基座(5)凹槽表面设有等距排列的减震装置(6),所述升降基座(5)通过减震装置(6)与接触板(7)连为一体;所述减震装置(6)由垫圈(601)、弹簧盘(602)、外钢板(603)、中部钢板(604)、伸缩孔(605)、垫板(606)、内钢板(607)、制动件(608)组成,所述垫圈(601)左右两侧设有弹簧盘(602),所述弹簧盘(602)下端与外钢板(603)表面连接,所述外钢板(603)下侧与制动件(608)上侧连接,所述中部钢板(604)内侧设有伸缩孔(605),所述垫板(606)上侧与内钢板(607)下侧连接,所述内钢板(607)上方设有中部钢板(604),所述垫板(606)下端通过内嵌件与升降基座(5)凹槽表面连接,所述弹簧盘(602)通过垫圈(601)与接触板(7)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专用抗震结构,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置物板(2)、紧固件(3)、底板(4)、升降基座(5)、减震装置(6)、接触板(7),所述升降基座(5)为凹槽型结构,其左右两侧为凸起状,中部高度低于左右两侧高度,所述升降基座(5)上凹槽横向长度与下横向长度不一致,左右两侧高度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基座(5)通过减震装置(6)与支撑架(1)连为一体,所述紧固件(3)与底板(4)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与支撑架(1)连为一体,所述底板(4)通过支撑架(1)与接触板(7)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基座(5)凹槽表面设有等距排列的减震装置(6),所述升降基座(5)通过减震装置(6)与接触板(7)连为一体;所述减震装置(6)由垫圈(601)、弹簧盘(602)、外钢板(603)、中部钢板(604)、伸缩孔(605)、垫板(606)、内钢板(607)、制动件(608)组成,所述垫圈(601)左右两侧设有弹簧盘(602),所述弹簧盘(602)下端与外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源卞锋李昕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弘城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