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包括基底层、反滤土工布、绿化层、铸铁水篦子、珊瑚海绵层、滑道、明沟、第一混凝土层、普通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普通土层置于最底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置于普通土层上方;所述基底层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中间;所述混凝土层上方设置珊瑚海绵层,珊瑚海绵层上方设置反滤土工布,反滤土工布上方覆盖绿化层;所述绿化层上方设置铸铁水篦子;所述滑道设置在明沟中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珊瑚海绵层,可以实现地表降水的自动调节,多则放少即留,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已有沙土石子和海绵等工地原材料,成本较低,却对室外环境调节功能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
本技术涉及排水明沟的
,特别是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的
技术介绍
明沟排水是水平排水方式的一种,在地面开挖沟道以排除地表积水、土壤中多余水分和过高的地下水的排水技术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使雨水快速有规则地排开而不至形成积水和对建筑物基础造成破坏。排水明沟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确定沟道的沟深、间距和沟道的纵、横断面等。明沟的断面应按设计排涝流量计算,有时尚需考虑蓄涝的要求。排水工程的管理和养护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工作情况和排水工程效益的发挥。轻质土地区排水沟边坡易于坍塌,以致淤塞沟道,降低排水效果。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固坡防塌措施。常用的工程养护措施有放缓边坡,加大底宽或采用复式断面,沟坡换填粘土等;也可采用减压、截渗措施以及种植草皮、植树护坡等生物措施。珊瑚海绵是一种人造硬质海绵,具有吸水性好,耐久度强的特点,在明沟绿化下首先铺设珊瑚海绵作为基底,用于在雨天收集雨水,并在晴天蒸发渗出,供给上层绿化。排水沟在降水时可利用珊瑚海绵一次性将多余的水排干并进行储存,然后使储存雨水在晴天被充分利用。尤其使其能够保持在暴雨天大量排水的功能,同时在降水量小的时候,将降水留在地表用于绿化,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建设海绵城市有着重要意义。在青海地区,通过历年降水统计可以看出,青海地区年降水量在37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夏季,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且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由于青海地区与其他地域位置不一样,青海地区夏季雨水多发,但单次降水量小,蒸发量大这一特点,现有的排水沟结构不适合青海地区,需要将青海地区排水明沟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利用珊瑚海绵层,可以实现地表降水的自动调节,多则放少即留,更换方便,易于后期维护,造价成本较低,却对室外环境调节功能显著,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包括基底层、反滤土工布、绿化层、铸铁水篦子、珊瑚海绵层、滑道、明沟、第一混凝土层、普通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普通土层置于最底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置于普通土层上方;所述基底层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中间;所述混凝土层上方设置珊瑚海绵层,珊瑚海绵层上方设置反滤土工布,反滤土工布上方覆盖绿化层;所述绿化层上方设置铸铁水篦子;所述滑道设置在明沟中下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呈倒梯形,第二混凝土层呈倒U形。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为倒梯形,梯形的上底宽度为500~600mm,梯形的下底宽度为900~1000mm。作为优选,所述反滤土工布底部宽度为500mm,反滤土工布与绿化层中间设置50mm厚泥土层。作为优选,所述珊瑚海绵层底部宽度为500mm,珊瑚海绵层上均匀设置孔洞,孔洞纵向间隔为150~200mm。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包含八层基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20mm厚1:2.5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50mm厚100号混凝土、20mm厚1:3水泥砂浆、二毡三油和热铺粗砂、冷底子油、20mm厚1:3水泥砂浆,250mm厚100号混凝土和素土。作为优选,所述绿化层上方铺设冷季型草坪草。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设置1%的斜坡。作为优选,所述反滤土工布、绿化层和珊瑚海绵层通过上下框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滑轮,滑轮间距50mm。作为优选,所述滑道包含一条水平滑道和两条竖直滑道,滑道设置在明沟侧面,水平滑道深度为250mm,竖直滑道设置明沟的侧面,滑道槽口为50X60mm长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珊瑚海绵层,可以实现地表降水的自动调节,多则放少即留,在雨天收集雨水,并在晴天蒸发渗出,供给上层绿化,结合了青海省气候特点来设计,因地制宜,节约水资源,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本技术将反滤土工布、绿化层和珊瑚海绵层通过上下框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滑轮,更换方便,易于后期维护,造价成本较低,却对室外环境调节功能显著。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的俯视图;图3是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底层;2-反滤土工布;3-绿化层;4-铸铁水篦子;5-珊瑚海绵层;6-滑道;7-明沟;8-第一混凝土层;9-普通土层;10-第二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本技术,包括基底层1、反滤土工布2、绿化层3、铸铁水篦子4、珊瑚海绵层5、滑道6、明沟7、第一混凝土层8、普通土层9和第二混凝土层10;所述普通土层9置于最底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8置于普通土层9上方;所述基底层1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8和第二混凝土层10中间;所述混凝土层8上方设置珊瑚海绵层5,珊瑚海绵层5上方设置反滤土工布2,反滤土工布2上方覆盖绿化层3;所述绿化层3上方设置铸铁水篦子4;所述滑道6设置在明沟7中下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8呈倒梯形,第二混凝土层10呈倒U形。所述基底层1为倒梯形,梯形的上底宽度为500~600mm,梯形的下底宽度为900~1000mm。所述反滤土工布2底部宽度为500mm,反滤土工布2与绿化层3中间设置50mm厚泥土层。所述珊瑚海绵层5底部宽度为500mm,珊瑚海绵层5上均匀设置孔洞,孔洞纵向间隔为150~200mm。所述基底层1包含八层基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20mm厚1:2.5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50mm厚100号混凝土、20厚1:3水泥砂浆、二毡三油和热铺粗砂、冷底子油、20厚1:3水泥砂浆,250厚100号混凝土和素土。所述绿化层3上方铺设冷季型草坪草。所述第二混凝土层10设置1%的斜坡。所述反滤土工布2、绿化层3和珊瑚海绵层5通过上下框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滑轮,滑轮间距50mm。所述滑道6包含一条水平滑道和两条竖直滑道,滑道6设置在明沟7侧面,水平滑道深度为250mm,竖直滑道设置明沟7的侧面,滑道槽口为50X60mm长方形。如图1,图2和图3,在从上往下依次铺设:铺设普通土层9、第一混凝土层8、基底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10。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在工作过程中,具体使用时:从上往下依次铺设:铺设普通土层9、第一混凝土层8、基底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10,基底层材质为:20mm厚1:2.5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50mm厚100号混凝土、20厚1:3水泥砂浆、二毡三油和热铺粗砂、冷底子油、20厚1:3水泥砂浆,250厚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包括基底层(1)、反滤土工布(2)、绿化层(3)、铸铁水篦子(4)、珊瑚海绵层(5)、滑道(6)、明沟(7)、第一混凝土层(8)、普通土层(9)和第二混凝土层(10);所述普通土层(9)置于最底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8)置于普通土层(9)上方;所述基底层(1)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8)和第二混凝土层(10)中间;所述混凝土层(8)上方设置珊瑚海绵层(5),珊瑚海绵层(5)上方设置反滤土工布(2),反滤土工布(2)上方覆盖绿化层(3);所述绿化层(3)上方设置铸铁水篦子(4);所述滑道(6)设置在明沟(7)中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包括基底层(1)、反滤土工布(2)、绿化层(3)、铸铁水篦子(4)、珊瑚海绵层(5)、滑道(6)、明沟(7)、第一混凝土层(8)、普通土层(9)和第二混凝土层(10);所述普通土层(9)置于最底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8)置于普通土层(9)上方;所述基底层(1)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8)和第二混凝土层(10)中间;所述混凝土层(8)上方设置珊瑚海绵层(5),珊瑚海绵层(5)上方设置反滤土工布(2),反滤土工布(2)上方覆盖绿化层(3);所述绿化层(3)上方设置铸铁水篦子(4);所述滑道(6)设置在明沟(7)中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8)呈倒梯形,第二混凝土层(10)呈倒U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为倒梯形,梯形的上底宽度为500~600mm,梯形的下底宽度为900~10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节水明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土工布(2)底部宽度为500mm,反滤土工布(2)与绿化层(3)中间设置50mm厚泥土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节水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艺伦,王斐,李康,罗军鹏,龚明雪,张友皓,贺青松,李伊燃,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