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697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改善了特性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由至少包含粘结树脂的调色剂核粒子、以及被覆调色剂核粒子的整个表面的壳层构成的调色剂粒子。在每个特定的粒径范围内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4~D7为0.960以上,D4~D7的最大值Dmax与最小值Dmin之差(Dmax-Dmin)为0.015以下。壳层被实施规定的程度的平滑化,且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截面时,在壳层的内部观察到相对于调色剂核粒子的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定影性及耐热保存性优异。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能够抑制调色剂向显影套筒的附着引起的形成图像中的图像不良、以及中间脱落和文字溅斑等形成图像中的图像不良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技术介绍
通常在电子照相法中,使用电晕放电等方法使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后,利用激光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用调色剂对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通过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从而得到高品质的图像。通常适用于这种电子照相法的调色剂,使用在热塑性树脂等粘结树脂中混合着色剂、电荷控制剂、脱模剂、以及磁性材料等调色剂的构成成分后,经过混炼、粉碎、分级工序得到的、平均粒径5 μ m以上10 μ m以下的调色剂粒子(调色剂母粒)。这种包括调色剂中包含的材料的混炼、混炼物的粉碎、以及粉碎物的分级的调色剂的制备方法被称为“粉碎法”。而且,为了对调色剂赋予流动性、适合的带电性能,易于从感光鼓表面清洁调色剂,二氧化硅或氧化钛等无机微粉被外部添加到调色剂母粒中。作为这种调色剂,为了低温定影性的提高、高温下的保存稳定性的提高、以及抗粘连性的提高,一直以来使用包含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所述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是调色剂核粒子被壳材料被覆而成,所述调色剂核粒子使用低熔点的粘结树脂,所述壳材料由具有比调色剂核粒子中含有的粘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的Tg的树脂构成。作为包含这种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提出了一种包含由调色剂核粒子和壳层的核-壳结构构成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核粒子为包含聚酯树脂、或者聚酯树脂与乙烯基树脂结合的树脂的调色剂核粒子,壳层为包含苯乙烯与包含聚环氧烷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系的单体的共聚物的壳材料构成的壳层。这种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在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的存在下,通过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树脂微粒被覆调色剂核粒子的表面而形成。但是,在使用粉碎法制备的调色剂中,在形成图像中易产生被称为“中间脱落”和“文字溅斑”的图像不良。一般而言,由于由粉碎法得到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为圆度低的不规则的形状,因此缺乏流动性。使用包含圆度低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形成图像时,调色剂粒子与潜像载体表面的接触摩擦系数增大,调色剂粒子有时会难以从潜像载体表面剥离。这种情况下,在形成图像中会发生被称为“中间脱落”的图像不良。另外,在将潜像载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上后,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记录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产生转印不良时,易于产生被称为“文字溅斑”(在转印的图像中,在文字等图像的附近调色剂以散开的状态附着的现象)的图像不良。但是,在上述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壳层中,由于树脂微粒彼此的接触部被有机溶剂溶解,因而形成几乎没有留下树脂微粒间的空隙且残存有树脂微粒形状的状态下的均质的膜。因此,在使用上述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调色剂定影在被记录介质上时,有时即使对包括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施加压力也难以被破坏壳层。壳层不容易被破坏时,难以使调色剂良好地定影在被记录介质上。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近年来,由于对于高画质化的期望提高,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小粒径化推进。通过使用包含小粒径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形成图像,从而提高了细线再现性。但是,包含小粒径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的显影性低。包含小粒径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多包含粒径3 以下的超微粉。当调色剂包含超微粉时,超微粉易污染显影套筒。超微粉向显影套筒的附着力强。因此,使用包含大量超微粉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显影时当从显影套筒向感光体供给调色剂时,超微粉不供给到感光体而是留在显影套筒。当这种现象反复时,产生对显影套筒强力附着的超微粉在显影套筒上的偏向存在(将该偏向存在称为套筒附着)。发生套筒附着时,调色剂薄层在显影套筒周面上的形成不充分,易发生显影性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所涉及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由至少包含粘结树脂的调色剂核粒子、以及被覆所述调色剂核粒子的壳层构成的调色剂粒子。所述壳层使用球状的树脂微粒形成。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调色剂粒子的表面时,对于粒径6iim以上Sym以下的调色剂粒子,在所述壳层并未观察到源自所述球状的树脂微粒的结构。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调色剂粒子的截面时,在所述壳层的内部观察到相对于所述调色剂核粒子的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源自所述树脂微粒彼此的界面的缝隙。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包含的、粒径4 u m以上且小于5 u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4、粒径5 ii m以上且小于6 ii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5、粒径6 y m以上且小于7 u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6、以及粒径7 u m以上且小于8 u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7分别为0.960以上。D4?D7的最大值Dmax与D4?D7的最小值Dmin之差(Dmax — Dmin)为 0.015 以下。本专利技术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定影性及耐热保存性优异。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能够抑制调色剂向显影套筒的附着引起的形成图像中的图像不良、以及中间脱落和文字溅斑等形成图像中的图像不良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截面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I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截面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图4是表示比较例3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截面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来实施。而且,对于说明重复之处,存在省略适当说明的情况,但是不用以限定专利技术的要旨。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的结构及调色剂的材料进行说明。[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中,调色剂核粒子的整个表面被壳层被覆。包括在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表面的壳层的被覆状态能够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确认。另外,壳层的平滑化的程度以及包括在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壳层的内部能够通过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调色剂粒子的截面来确认。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优选一个方式,图1中示出使用TEM观察的调色剂粒子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包括在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粒子101中,壳层103被覆调色剂核粒子102的整个表面。壳层是通过外力对使树脂微粒附着于调色剂核粒子而形成的树脂微粒层的外表面进行平滑化来形成。壳层103的厚度优选为0.03 μ m以上Ιμπι以下,更优选为0.04 μ m以上0.7 μ m以下,特别优选为0.05 μ m以上0.5 μ m以下,最优选为0.05 μ m以上0.3 μ m以下。如后所述,壳层具有凸部时,壳层的厚度有时不均匀。对于这种壳层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中,将壳层的最厚部分的厚度作为“壳层的厚度”。在使用包含具备过厚的壳层的调色剂粒子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即使在使调色剂向被记录介质定影时对调色剂粒子施加压力,壳层也难以被破坏。这种情况下,包含在调色剂核粒子中的粘结树脂、脱模剂的软化或熔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由至少包含粘结树脂的调色剂核粒子、以及被覆所述调色剂核粒子的壳层构成的调色剂粒子,其中,所述壳层使用球状的树脂微粒形成,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述调色剂粒子的表面时,对于粒径6μm以上8μm以下的调色剂粒子,在所述壳层并未观察到源自所述球状的树脂微粒的结构,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述调色剂粒子的截面时,在所述壳层的内部观察到相对于所述调色剂核粒子的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源自所述树脂微粒彼此的界面的缝隙,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包含的、粒径4μm以上且小于5μ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4、粒径5μm以上且小于6μ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5、粒径6μm以上且小于7μ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6、以及粒径7μm以上且小于8μ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7分别为0.960以上,所述D4~D7的最大值Dmax与所述D4~D7的最小值Dmin之差Dmax-Dmin为0.01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31 JP 2012-1705761.一种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包括由至少包含粘结树脂的调色剂核粒子、以及被覆所述调色剂核粒子的壳层构成的调色剂粒子,其中, 所述壳层使用球状的树脂微粒形成, 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述调色剂粒子的表面时,对于粒径6 y m以上8 y m以下的调色剂粒子,在所述壳层并未观察到源自所述球状的树脂微粒的结构, 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述调色剂粒子的截面时,在所述壳层的内部观察到相对于所述调色剂核粒子的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源自所述树脂微粒彼此的界面的缝隙, 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包含的、粒径4 y m以上且小于5 u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4、粒径5 u m以上且小于6 y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5、粒径6 ii m以上且小于7 u m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D6、以及粒径7 u m以上且小于8 ii 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崇伯中山幸则森山浩明沟部猛雄上村裕辉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