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鱼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72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鱼闸,该过鱼闸主要包括:底板、两个边墩、上游闸门、下游闸门、监测设备和控制系统;两个边墩建造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与底板构成U型结构;所述上游闸门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上游侧,所述下游闸门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下游侧;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均包括沿着竖直方向错开设置且均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门板A和门板B;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闸室内外的情况信息;控制系统与监测设备连接,根据监测设备提供的情况信息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由传统水闸进行简单改造而得,占地少、造价低,适用于已建水闸的生态化改造,也可供新建水闸参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鱼闸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过鱼闸。
技术介绍
水闸是一种常见的水工建筑物,修建水闸的目的是蓄水、泄洪、控制水流等。水闸对防洪、供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但修建水闸会阻断河流的连续性,特别是阻断鱼类的洄游路径。当水闸关闭时,鱼类自然无法越过水闸,而当水闸开启时,也往往因为下泄流速过大,超过鱼类的克流能力,使鱼类难以向上游越过水闸,从而导致河流的生态系统被分隔,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已建成的水闸基本都没有给鱼类提供洄游的通道。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新建水闸时有必要考虑鱼类的洄游问题,同步建造配套的过鱼设施。对位于有生态保护要求的河流上的已建水闸,也有必要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为鱼类创造洄游条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鱼道是目前较常用的过鱼设施,但鱼道占地面积大、造价高,一般用于新建大型重点工程,对于众多已建成的中小水闸,重新修建鱼道很难实现。且鱼道运行受上、下游水位影响较大,流速、流态不稳定,过鱼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研究更简单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已建水闸的生态化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鱼闸,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过鱼闸,包括:底板、两个边墩、上游闸门、下游闸门、监测设备和控制系统;两个所述边墩,建造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与底板构成U型结构;所述上游闸门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上游侧,所述下游闸门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下游侧;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均包括沿着竖直方向错开设置的门板A和门板B,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均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闸室内外的情况信息,所述闸室内外的情况信息包括上游、下游和闸室中的水位、流速、流态以及鱼群的活动状态;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监测设备连接,根据所述监测设备提供的情况信息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移动。优选地,所述的过鱼闸,还包括启闭设备,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启闭设备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移动。优选地,所述底板及所述边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可实现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的开启或关闭。进一步地,通过移动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的位置,使所述上游闸门或下游闸门的上端开启,从而使水流在所述上游闸门或所述下游闸门的上方流过;或者,使所述上游闸门或下游闸门的下端开启,从而使水流在所述上游闸门或所述下游闸门的下方流过。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可调整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的高度和/或重叠程度,进而调整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的开启幅度,从而控制通过所述闸室的水流的流量和流速。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过鱼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由传统水闸进行简单改造而得,占地少、造价低,可以满足不同喜好的鱼类通过,适用于已建水闸的生态化改造,也可供新建水闸参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启闭设备与门板A、门板B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中,上游的水流通过上游闸门的上方进入闸室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中,闸室中的水流通过下游闸门的上方流向下游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中,上游的水流通过上游闸门的下方进入闸室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中,闸室中的水流通过下游闸门的下方流向下游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工作原理图。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工作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底板200边墩301上游闸门302下游闸门310门板A320门板B400监测设备500控制系统600启闭设备700闸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包括:底板100、两个边墩200、上游闸门301、下游闸门302、监测设备400和控制系统500;两个边墩200建造于底板100的两侧,两个边墩200与底板100构成U型结构;底板100及边墩20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使过鱼闸坚固稳定;上游闸门301布置在U型结构的上游侧,下游闸门302布置在U型结构的下游侧;上游闸门301和下游闸门302均包括沿着竖直方向错开设置的门板A310和门板B320,门板A310和门板B320均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监测设备400用于监测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包括上游、下游和闸室700中的水位、流速、流态以及鱼群的活动状态;控制系统500与监测设备400连接,控制系统500根据监测设备400提供的监测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控制门板A310和门板B320移动。图1中,标号D为上游水位,标号E为闸室700水位,标号F为下游水位。本技术的过鱼闸,还包括启闭设备600,控制系统500通过启闭设备600控制门板A310和门板B32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可实现上游闸门301和下游闸门302的开启或关闭。通过移动门板A310和门板B320的位置,可使上游闸门301或下游闸门302的上端开启,从而使水流在上游闸门301或下游闸门302的上方流过,进而在闸室700内形成表层水流,有利于喜爱在表层游动的鱼类通过过鱼闸;或者,使上游闸门301或下游闸门302的下端开启,从而使水流在上游闸门301或下游闸门302的下方流过,进而在闸室700内形成底层水流,有利于喜爱在底层游动的鱼类通过过鱼闸。通过移动门板A310和门板B320的位置,也可调整门板A310和门板B320的高度和/或重叠程度,进而调整上游闸门301和下游闸门302的开启幅度,从而控制通过闸室700的水流的流量和流速。以适应喜爱不同流速的鱼类通过水闸。图1中的箭头C是闸室700中水流的方向。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吸引鱼群进入闸室700:控制系统500控制下游闸门302的门板A310和门板B320均移动到水面的上方,使下游闸门302全部开启,闸室700与下游连通;控制系统500控制上游闸门301的门板A310和门板B320移动,使上游闸门301的上端开启或下端开启,即此时上游闸门301局部开启;则上游的水流从上游闸门301的上方或者下方通过,经过闸室700向下游流动,根据鱼类喜爱逆流洄游的习性,流动的水流吸引鱼群进入闸室700。2)使鱼群游向上游:监测设备400将鱼群及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过鱼闸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鱼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两个边墩(200)、上游闸门(301)、下游闸门(302)、监测设备(400)和控制系统(500);两个所述边墩(200)建造于所述底板(100)的两侧,与所述底板(100)构成U型结构;所述上游闸门(301)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上游侧,所述下游闸门(302)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下游侧;所述上游闸门(301)和所述下游闸门(302)均包括沿着竖直方向错开设置的门板A(310)和门板B(320),所述门板A(310)和所述门板B(320)均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监测设备(400)用于监测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所述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包括上游、下游和闸室(700)中的水位、流速、流态以及鱼群的活动状态;所述控制系统(500)与所述监测设备(400)连接,根据所述监测设备(400)提供的情况信息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鱼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两个边墩(200)、上游闸门(301)、下游闸门(302)、监测设备(400)和控制系统(500);两个所述边墩(200)建造于所述底板(100)的两侧,与所述底板(100)构成U型结构;所述上游闸门(301)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上游侧,所述下游闸门(302)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下游侧;所述上游闸门(301)和所述下游闸门(302)均包括沿着竖直方向错开设置的门板A(310)和门板B(320),所述门板A(310)和所述门板B(320)均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监测设备(400)用于监测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所述闸室(700)内外的情况信息包括上游、下游和闸室(700)中的水位、流速、流态以及鱼群的活动状态;所述控制系统(500)与所述监测设备(400)连接,根据所述监测设备(400)提供的情况信息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鱼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闭设备(600),所述控制系统(500)通过所述启闭设备(600)控制所述门板A(310)和所述门板B(320)移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明星章胜玲黄少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