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口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附属建筑物设计建造
技术介绍
鱼道是供鱼类洄游的通道。用通俗的语言形容,某些鱼类有从河流下游迁移至河流上游产卵的习性,当河流由于人为原因比如修建了挡水坝截断了河流后,鱼类向上游洄游的通道就会遭到破坏。为了保护鱼类的习性,需要穿越大坝修建人工水槽作为鱼类洄游的通道,即称为鱼道。水流从上游进入鱼道,从下游流出鱼道,但鱼类从下游进入鱼道,从上游游出鱼道,由此称鱼道上游取水口为鱼道出口,鱼道下游出水口为鱼道进口。为了实现鱼道过鱼的目的,鱼道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水深要求,鱼道内需要保持1.0~1.5m水深;二、坡度要求,为了使鱼类能够沿水流向上游洄游,鱼道内水流流速要小于鱼类洄游的速度,这就要求鱼道需要保持一个较缓且稳定的坡度;三、当上游水位变化时,鱼道出口需要有能够适应水位变化的措施,确保各种水位下,鱼道内长期保持1.0~1.5m水深。现有技术中将鱼道出口布置于挡水坝上游,并在水位变幅区内沿高程同时设置多个鱼道出口,对每个出口均采用1道平板闸门进行控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包括挡水坝(1)和设置有洄游凸起(2)的洄游通道(3),所述的洄游通道(3)沿河道水流方向穿过所述的挡水坝(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结构还包括背水面一侧设置有洄游过渡通道(4)的塔楼(5)、沿竖直方向间隔的布置在所述塔楼(5)迎水面一侧的楼体上的多个鱼道出口(6)、以及数量与所述鱼道出口(6)数量相当的多组过水涵洞(7),轴向中心线垂直于塔楼(5)迎水面的穿过所述塔楼(5)的各组所述的过水涵洞(7)分别一一对应的与所述的鱼道出口(6)连接,各组所述过水涵洞(7)的鱼群入口端分别与中心线平行于河道水流方向的所述洄游过渡通道(4)的相应部位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包括挡水坝(1)和设置有洄游凸起(2)的洄游通道(3),所述的洄游通道(3)沿河道水流方向穿过所述的挡水坝(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结构还包括背水面一侧设置有洄游过渡通道(4)的塔楼(5)、沿竖直方向间隔的布置在所述塔楼(5)迎水面一侧的楼体上的多个鱼道出口(6)、以及数量与所述鱼道出口(6)数量相当的多组过水涵洞(7),轴向中心线垂直于塔楼(5)迎水面的穿过所述塔楼(5)的各组所述的过水涵洞(7)分别一一对应的与所述的鱼道出口(6)连接,各组所述过水涵洞(7)的鱼群入口端分别与中心线平行于河道水流方向的所述洄游过渡通道(4)的相应部位连通,所述的出口结构通过所述的洄游过渡通道(4)与所述的洄游通道(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各个所述的鱼道出口(6),在所述塔楼(5)迎水面一侧的楼体上沿河道水流方向分成两列间隔布置;其中一列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各个所述鱼道出口(6),与另一列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各个所述鱼道出口(6)之间在高程上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高程上相互错开布置的两列所述的鱼道出口(6)中,一列单个鱼道出口(6)的底板高程与相邻的另一列单个鱼道出口(6)的顶板高程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公平,刘一,唐忠敏,陈钰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