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4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熨斗。所述电熨斗包括壳体、把手、加热装置、熨板。所述熨板包括熨斗底面的主熨板及位于熨斗壳体侧面的侧熨板,所述侧熨板为狭长形的面板,其面积比主熨板小,可方便使用者对衣服细节处进行熨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熨斗
本技术涉及熨斗,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熨斗。
技术介绍
电熨斗的结构通常包括熨斗壳体、把手、加热装置、熨板等,现有的熨斗都是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底面的熨板来熨烫衣服,通常底面熨板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使用者熨烫衣服细小的地方,如纽扣接合处、拉链接合处,这些地方不便于体积大的熨斗去熨烫,常会造成熨烫效果不佳,且如果强行进行熨烫容易损坏纽扣或拉链。且现有的电熨斗均是使用底板的熨板进行熨烫,并没有有效地利用熨斗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熨斗,在便携的同时能够同时实现对衣服及衣服的细节处进行熨烫且有效地利用了熨斗的空间,起到多功能熨烫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熨斗,包括熨斗壳体、把手、加热装置、熨板;所述熨板包括熨斗底面的主熨板及位于熨斗壳体侧面的侧熨板。所述侧熨板包括位于熨斗壳体左侧的第一侧熨板和位于熨斗壳体右侧的第二侧熨板。所述侧熨板为狭长形的面板,其面积比主熨板小。所述主熨板和所述侧熨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侧熨板从所述主熨板向斜上方向延伸且不与所述的熨斗壳体相接触。此种设置方式有效地预留空间,方便使用者将其插入到衣物纽扣连接等细节处进行熨烫。第一侧熨板或第二侧熨板中间开有一道槽,当使用者熨烫衣物的拉链时可将拉链置于槽内,槽两边的熨板对拉链周边的连接布料进行熨烫,有效地避开拉链对熨板的阻碍,提高了熨烫效果,很好地方便使用者对衣物拉链,特别是裤链的周边进行熨烫。所述加热装置由导热保护套、陶瓷加热片、导电金属片及与导电金属片相导通的分离式插座组元件组成;其中陶瓷加热片的上、下面由所述导电金属片所夹合,并整体被耐高温绝缘套所包覆且镶嵌在导热保护套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设置于熨斗壳体的内部并与与熨斗底面的主熨板紧密接触。使用陶瓷加热片使得电熨斗的主熨板及侧熨板能够快速加热。所述电熨斗的把手包括主把手和副把手。所述主把手设置于熨斗壳体的顶面,所述的主把手可转动地向电熨斗的侧面折叠,折叠后形成所述熨斗壳体的一部分;所述主把手的前端部设置有轴孔,所述主把手通过转轴与所述熨斗壳体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沿把手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过盈配合。所述副把手包括第一副把手和第二副把手,所述的第一副把手和所述的第二副把手分别设置于电熨斗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第一副把手和所述第二副把手为转环,所述转环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上设置有带有转轴的转动基座,所述转环与所述基座通过轴孔和转轴过盈配合连接。主、副把手的设置方式很好地节省了空间,便于使用者携带。所述熨斗壳体长度不超过15厘米,宽度不超过10厘米,高度不超过10厘米。当使用者正常使用电熨斗熨烫大面积衣物时,则转动主把手到最高点,使用主熨板进行熨烫,由于主把手的轴孔和熨斗壳体的转轴是过盈配合连接的,故主把手可以稳固地定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转动。而当使用者使用熨斗熨烫衣物纽扣或拉链等细节处时,则转动第一或第二副把手至最高点,使用第一侧熨板或第二侧熨板进行熨烫,同样由于第一副把手或第二副把手的轴孔和基座的转轴是过盈配合连接的,故第一副把手或第二副把手可以稳固地定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转动。当不使用时,使用者可把所有把手收起来,很好地节省空间,方便携带。上述对本技术的结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有效地利用了电熨斗的使用空间,使得电熨斗的侧面也能进行熨烫,侧熨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衣服的细节处如纽扣或拉链的接合处进行熨烫,底面主熨板能够对衣物进行大面积熨烫,实现了多功能熨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熨斗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熨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一种电熨斗,包括熨斗壳体1、把手2、加热装置3、熨板4;所述熨板4包括熨斗底面的主熨板41及位于熨斗壳体侧面的侧熨板42。所述侧熨板包括位于熨斗壳体左侧的第一侧熨板421和位于熨斗壳体右侧的第二侧熨板422。所述侧熨板42为狭长形的面板,其面积比主熨板41小。所述主熨板41和所述侧熨板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侧熨板42从所述主熨板41向斜上方向延伸且不与所述的熨斗壳体1相接触。此种设置方式有效地预留空间,方便使用者将其插入到衣物纽扣连接等细节处进行熨烫。第一侧熨板421或第二侧熨板422中间开有一道槽5,当使用者熨烫衣物的拉链时可将拉链置于槽5内,槽5两边的熨板对拉链周边的连接布料进行熨烫,有效地避开拉链对熨板的阻碍,提高了熨烫效果,很好地方便使用者对衣物拉链,特别是裤链的周边进行熨烫。所述加热装置3由导热保护套31、陶瓷加热片32、导电金属片33及与导电金属片33相导通的分离式插座组元件34组成;其中陶瓷加热片32的上、下面由所述导电金属片33所夹合,并整体被耐高温绝缘套所包覆且镶嵌在导热保护套31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31设置于熨斗壳体的内部并与熨斗底面的主熨板41紧密接触。使用陶瓷加热片使得电熨斗的主熨板41及侧熨板42能够快速加热。所述电熨斗的把手2包括主把手21和副把手22。所述主把手21设置于熨斗壳体1的顶面,所述的主把手21可转动地向电熨斗的侧面折叠,折叠后形成所述熨斗壳体1的一部分;所述主把手21的前端部设置有轴孔211,所述主把手21通过转轴212与所述熨斗壳体1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212沿把手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转轴212与所述轴孔211过盈配合。所述副把手22包括第一副把手221和第二副把手222,所述的第一副把手221和所述的第二副把手222分别设置于电熨斗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第一副把手221和所述第二副把手222为转环,所述转环上设置有轴孔223,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上设置有带有转轴224的转动基座225,所述转环与所述基座225通过轴孔223和转轴224过盈配合连接。主、副把手的设置方式很好地节省了空间,便于使用者携带。所述熨斗壳体长度不超过15厘米,宽度不超过10厘米,高度不超过10厘米。当使用者正常使用电熨斗熨烫大面积衣物时,则转动主把手21到最高点,使用主熨板41进行熨烫,由于主把手21的轴孔211和熨斗壳体1的转轴212是过盈配合连接的,故主把手21可以稳固地定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转动。而当使用者使用电熨斗熨烫衣物纽扣或拉链等细节处时,则转动第一副把手221或第二副把手222至最高点,使用第一侧熨板421或第二侧熨板422进行熨烫,同样由于第一副把手221或第二副把手222的轴孔223和基座225上转轴224是过盈配合连接的,故第一副把手221或第二副把手222可以稳固地定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转动。当不使用时,使用者可把所有把手收起来,很好地节省空间,方便携带。上述对本技术的结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有效地利用了电熨斗的使用空间,使得电熨斗的侧面也能进行熨烫,侧熨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衣服的细节处如纽扣或拉链的接合处进行熨烫,底面主熨板能够对衣物进行大面积熨烫,实现了多功能熨烫。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熨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熨斗,包括熨斗壳体、把手、加热装置、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板包括熨斗底面的主熨板及位于熨斗壳体侧面的侧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熨斗,包括熨斗壳体、把手、加热装置、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板包括熨斗底面的主熨板及位于熨斗壳体侧面的侧熨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熨板包括位于熨斗壳体左侧的第一侧熨板和位于熨斗壳体右侧的第二侧熨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熨板为狭长形的面板,其面积比主熨板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熨板和所述侧熨板为一体化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熨板从所述主熨板向斜上方向延伸且不与所述的熨斗壳体相接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熨板或第二侧熨板中间开有一道槽。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由导热保护套、陶瓷加热片、导电金属片及与导电金属片相导通的分离式插座组元件组成;其中陶瓷加热片的上、下面由所述导电金属片所夹合,并整体被耐高温绝缘套所包覆且镶嵌在导热保护套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祎郑焕程
申请(专利权)人: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