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38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码头,尤其涉及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包括浮箱、钢引桥、支撑架及连接装置,所述浮箱及支撑架布置于水域,所述钢引桥一端连接陆域,另一端与所述浮箱连接,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浮箱的两侧,并固定于水域中,所述浮箱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沿水位升降方向自由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水上施工部分较少,能大量节省施工时间和投资成本,且结构安全,稳定性好,特别适应于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客船码头的建设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码头,尤其涉及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浮码头主要由趸船及系留设施、活动钢引桥、升降架、固定引桥、作业平台等部分组成,此种浮码头结构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水上施工部分较少,能大量节省施工时间和投资成本的浮式客船码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包括浮箱、钢引桥、支撑架及连接装置,浮箱及支撑架布置于水域,钢引桥一端连接陆域,另一端与浮箱连接,支撑架设于浮箱的两侧,并固定于水域中,浮箱通过连接装置与支撑架连接,可通过连接装置沿水位升降方向自由活动。进一步地,浮箱上设有甲板,甲板设有凹陷区,钢引桥与凹陷区搭接。进一步地,凹陷区设有滚轮,钢引桥通过滚轮与浮箱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浮箱为钢浮箱,内设多个密封舱室。进一步地,浮箱侧面设有用于系泊船舶的系揽桩。进一步地,甲板及凹陷区的边缘设有栏杆。进一步地,钢引桥与陆域及浮箱连接处的间隙覆盖有活动跳板。进一步地,支撑架由三根立柱及多根连接杆组成网状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与支撑架连接的凸起导向滑道及用于与浮箱连接的垂直移动滑槽,凸起导向滑道与垂直移动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钢引桥通过滑动铰链与陆域连接。借由上述方案,该浮式客船码头,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水上施工部分较少,能大量节省施工时间和投资成本,且结构安全,稳定性好,特别适应于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客船码头的建设和使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浮箱甲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钢引桥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钢引桥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支撑架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A向、B向及C向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浮式客船码头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1-陆域;12-水域;13-高水位;14-平均水位;15-低水位;16钢引桥基础;17-护岸;18-护堤;19-泥面;2-浮箱;21-系揽桩;22-甲板;23-凹陷区;3-钢引桥;31-滑动铰链;4-支撑架;41-立柱;42-连接杆;5-连接装置;51-凸起导向滑道;52-垂直移动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包括浮箱2、钢引桥3、支撑架4及连接装置5,浮箱2及支撑架4布置于水域12,钢引桥3一端连接陆域11,另一端与浮箱2连接,支撑架4设于浮箱2的两侧,并固定于水域12中,浮箱2通过连接装置5与支撑架4连接,可通过连接装置5沿水位升降方向自由活动,水位如图1所述的高水位13、平均水位14及低水位15。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式客船码头,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水上施工部分较少,能大量节省施工时间和投资成本,且结构安全,稳定性好,特别适应于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客船码头的建设和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浮箱2上设有甲板22,甲板22设有凹陷区23,钢引桥3与凹陷区23搭接,搭接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凹陷区23设有滚轮,钢引桥3通过滚轮与浮箱2活动连接,便于钢引桥适应水位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浮箱2为钢浮箱,内设多个密封舱室,可提供稳定的浮力。在本实施例中,浮箱2侧面设有用于系泊船舶的系揽桩21。在本实施例中,甲板22及凹陷区23的边缘设有栏杆,提高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钢引桥3与陆域11及浮箱2连接处的间隙覆盖有活动跳板,方便车辆及人员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由三根立柱41及多根连接杆42组成网状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5包括用于与支撑架4连接的凸起导向滑道51及用于与浮箱2连接的垂直移动滑槽52,凸起导向滑道51与垂直移动滑槽52滑动连接,在水位变化时,垂直移动滑槽52在凸起导向滑道51导向作用下可使浮箱2沿垂直方向移动,以适应水位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钢引桥3通过滑动铰链31与陆域连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各部件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式客船码头主要由浮箱,钢引桥、三角支架、连接装置四部分组成。(1)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工作条件浮码头采用钢制浮箱型式,浮箱2长16m,宽8.0m。浮箱2通过钢引桥3与后方陆域11相连,一端与陆域11铰接,一端搭在钢浮箱上,通过底部滚轮滚动,适应水位变化,另在钢引桥3与陆域11和浮箱2间隙处设有活动跳板便于乘客及车辆通行。钢浮箱通过连接装置5与两侧的支撑架4固定,并实现随水位的上下浮动。本实施例的支撑架4采用三角支架,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每个三角支架由三根Φ600x16钢管(立柱41)和其他焊接管(Φ200x10)(连接杆42)组成网状结构。整个码头系统可在如下自然条件下正常工作:1)水流速度1.5m/s,沿河流方向(与码头长度方向平行);2)设计水位:潮位最高基准面+01.00平均潮位基准面+00.00潮位最低基准面-01.003)设计风速:船舶系缆时按20m/s设计,非作业工况按40m/s设计。4)地震载荷: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上述钢结构设计均参照欧洲设计规范设计,采用材质为E235的型材、板材焊接而成。(2)浮箱浮箱2在左舷侧设置甲板凹陷,用于钢引桥3搭载。在箱体右舷侧设置2个系揽桩21,用于满足排水量1000吨级河流运输船的系泊要求。本浮箱设置2道水密横舱壁及1道水密纵舱壁,将箱体分为6个舱室。箱体甲板22边及甲板凹陷边设置栏杆。(3)钢引桥钢引桥3一端铰支在河岸的钢筋混凝土桥台(钢引桥基础16),另一端搭在钢浮箱上,通过浮箱2侧底部滚轮滚动在浮箱固定区域内滑动,以适应水位变化,最大坡度为15%时可正常使用。钢引桥3总长15.1m,总宽5.5m,中间留有5.16m的净宽度供乘客及家用车辆通行。桥面两侧为乘客通道铺有花钢板,中间设置2.1m宽车辆通道并设有防滑条。钢引桥3可承受在上述自然条件下,满布桥面5Kpa的人群载荷或三辆家用汽车(皮卡车额定载货质量500kg+车身自重,并考虑1.2倍的动载荷系数)同时通过的载荷。(4)三角支架三角支架在浮箱2艏艉侧对称位置处各设置一个,通过连接装置5与浮箱2连接,对浮箱2的水平移动进行限制。三角支架由三根Φ600x16钢管和其他焊接管(Φ200x10)组成网状结构,支架底部打入河底使其牢固在限定位置,泥面19以上高度约7.9m,河道高水位时约3.25m长度可露在水面上。在垂直于岸基方向三角支架主管(近河岸、近船体侧)中心线距离钢引桥跳板陆域铰接点14765mm,距离钢引桥中心线9565mm。该三角支架满足最大水流速冲击力和最大1000吨驳船停靠时撞击力的强度要求,并满足打桩时对强度刚度的要求。(5)浮箱与三角支架连接装置连接装置5用于连接浮箱2与三角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箱、钢引桥、支撑架及连接装置,所述浮箱及支撑架布置于水域,所述钢引桥一端连接陆域,另一端与所述浮箱连接,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浮箱的两侧,并固定于水域中,所述浮箱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沿水位升降方向自由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箱、钢引桥、支撑架及连接装置,所述浮箱及支撑架布置于水域,所述钢引桥一端连接陆域,另一端与所述浮箱连接,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浮箱的两侧,并固定于水域中,所述浮箱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沿水位升降方向自由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的上设有甲板,所述甲板设有凹陷区,所述钢引桥与所述凹陷区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设有滚轮,所述钢引桥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浮箱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式客船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为钢浮箱,内设多个密封舱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式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胜张良张增文刘志峰杜云峰王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