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24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岩样的轴向压缩装置,具体是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解决了传统实验室中使用的单轴压缩仪只提供匀速加载无法有效模拟深部岩层周期来压的问题,包括驱动系统、加载系统、检测系统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驱动系统、检测系统和加载系统均设置在机架上,驱动系统带动加载系统对试件提供压力,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上并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液压缸柱塞杆与上承压垫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便于操作,通过设置在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保证本试验装置的恒加速加载,可更接近真实的模拟原始地层条件下岩石受力状态及变化规律,具有广泛使用性。

An axial constant acceleration loading test device for rock samp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样的轴向压缩装置试验领域,具体是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掌握岩石变形特征对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有着重要意义。匀速加载单轴压缩试验是通过使单位时间内的作用载荷线性变化以及加载装置匀速运动的方法逐渐让试件破坏的过程,该方法简洁地表明了岩石的某些变形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安全提供了依据。然而它忽略了诸多实际因素,导致得到的数据、性质等存在较多缺陷。由于不同深度的岩层在受到扰动后,周期来压时的载荷作用速度是处于时刻变化状态的,导致岩石的破坏程度也是多变的。因此,研究变加载速度单轴压缩试验对实际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验室内的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方面,主要研究匀速加载对岩石的变化影响,对于恒加速度加载作用下岩石变形特征、破坏形式等的研究尚需完善。因此,在实验室中进行单轴压缩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模拟深部岩层周期来压的实际情况,将直接影响到由实验测得的参数的可信度,从而影响对岩石力学变形特征的认知,进一步地也会影响到依据这些参数进行的工程机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实验室中使用的单轴压缩仪只提供匀速加载无法有效模拟深部岩层周期来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系统、加载系统、检测系统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驱动系统、检测系统和加载系统均设置在机架上,驱动系统包括动力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工作介质和执行元件的液压控制系统,动力元件为变量双向柱塞式液压泵,执行元件为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缸体固定,液压系统中各元件均通过油管及管接头连接;驱动系统带动加载系统对试件提供压力,加载系统包括压力室,压力室设置在机架底板上,压力室为无盖圆筒形结构,压力室内底部设置有下承压垫块,下承压块上放置有试件,试件顶部设置有上承压垫块,压力室沿其径向不同高度开有若干应变检测孔;检测系统包括应变检测系统和加速度检测系统,应变检测系统包括径向应变组件和轴向应变组件,径向应变组件包括径向应变计和应变螺栓,应变检测孔内插接有应变螺栓,应变螺栓连接有径向应变计,径向应变计上端与试件接触连接,径向应变计下端与下承压垫块固定,轴向应变组件包括若干轴向应变计,轴向应变计上端与试件固定连接,轴向应变计下端与下承压垫块固定,下承压垫块侧面设置有应变接线口,应变接线口连接有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相通的应变线;加速度检测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上并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液压缸柱塞杆与上承压垫块连接。辅助元件包括送油阀、回油阀、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蓄能器、密封件、高压球阀、压力计、压力表和油位油温计,所述压力计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控制元件包括溢流阀、比例阀、单向阀、三位四通换向阀、背压阀,所述溢流阀进油口与液压泵连接,比例阀进油口与溢流阀连接,且同时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单向阀进油口与比例阀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进油口与单向阀连接,背压阀进油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连接,连接均通过油管及管接头相接。工作介质为油包水型乳化液。下承压垫块包括同心设置的圆柱体垫块A和垫块B,垫块A设置在垫块B的下部,垫块A的外径与压力室的内径相同,垫块B的外径小于垫块A外径10~15mm。应变检测孔为直径相同的通孔,包括第一应变检测孔、第二应变检测孔和第三应变检测孔,三个应变检测孔沿压力室径向呈120°均匀设置,且三个应变检测孔将试件沿轴向分为四等分。轴向应变计和径向应变计分别沿120°交错设置,轴向应变计和径向应变计的下端均卡接在垫块A、垫块B以及压力室侧壁构成的环形槽内。试件为直径与垫块B相同的圆柱体岩样,试件的规格为直径50mm、高100mm的标准圆柱体。装置进行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的步骤包括:S1.将试件放置到压力室内并安装应变检测系统:安装均匀布置的径向应变组件和轴向应变组件,将径向应变计下端卡接固定在垫块A、垫块B以及压力室侧壁构成的环形槽内,分别将应变螺栓固定于径向应变计上端,并将应变螺栓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应变检测孔、第二应变检测孔和第三应变检测孔后与试件顶紧;将三个轴向应变计下端呈120°卡接固定在垫块A、垫块B以及压力室侧壁构成的环形槽内,保证轴向应变计上端与试件贴合紧密;S2.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将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上;S3.用应变线将应变接线口、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连接;S4.检查所有连线准确无误后,启动电源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针对装置在不同加速度下对试件进行加载试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S5.断开电源,取下上承压垫块与试件,对试验装置进行清理备用。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匀速加载单轴压缩试验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结构新颖、便于操作,测量范围大,测量的重复性好本专利技术可对在单轴压缩下的岩石试样实时进行加速度和载荷的变换控制,分别均匀布置了三组轴向应变计和径向应变计,应变检测可准确测量试件的应变及应力,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意义及应用价值。设置在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保证本试验装置的恒加速加载,可更接近真实的模拟原始地层条件下岩石受力状态及变化规律,具有广泛使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系统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系统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加载系统和各组件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加载系统的俯视图;图6是压力室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加速度传感器位置示意图。图中:1-驱动系统,2-加载系统,3-检测系统,4-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5-机架,6-动力元件,7-工作介质,8-控制元件,9-辅助元件,10-执行元件,11-液压泵,12-电动机,13-油箱,14-滤油器,15-油管及管接头,16-压力计,17-溢流阀,18-比例阀,19-单向阀,20-三位四通换向阀,21-背压阀,22-液压缸,23-柱塞杆,24-上承压垫块,25-压力室,26-试件,27-下承压垫块,27.1-垫块A,27.2-垫块B,28-第一应变检测孔,29-第二应变检测孔,30-第三应变检测孔,31-径向应变计,32-轴向应变计,33-应变螺栓,34-应变接线口,35-加速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1~图7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系统1、加载系统2、检测系统3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驱动系统1、检测系统3和加载系统2均设置在机架5上,驱动系统1包括动力元件6、控制元件8、辅助元件9、工作介质7和执行元件10的液压控制系统,动力元件6为变量双向柱塞式液压泵,执行元件10为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缸体固定,液压系统中各元件均通过油管及管接头15连接;驱动系统1带动加载系统2对试件26提供压力,加载系统2包括压力室25,压力室25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系统(1)、加载系统(2)、检测系统(3)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其特征在于:驱动系统(1)、检测系统(3)和加载系统(2)均设置在机架(5)上,驱动系统(1)包括动力元件(6)、控制元件(8)、辅助元件(9)、工作介质(7)和执行元件(10)的液压控制系统,动力元件(6)为变量双向柱塞式液压泵,执行元件(10)为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缸体固定,液压系统中各元件均通过油管及管接头(15)连接;驱动系统(1)带动加载系统(2)对试件(26)提供压力,加载系统(2)包括压力室(25),压力室(25)设置在机架(5)底板上,压力室(25)为无盖圆筒形结构,压力室(25)内底部设置有下承压垫块(27),下承压垫块(27)上放置有试件(26),试件(26)顶部设置有上承压垫块(24),压力室(25)沿其径向不同高度开有若干应变检测孔;检测系统(3)包括应变检测系统和加速度检测系统,应变检测系统包括径向应变组件和轴向应变组件,径向应变组件包括径向应变计(31)和应变螺栓(33),应变检测孔内插接有应变螺栓(33),应变螺栓(33)连接有径向应变计(31),径向应变计(31)上端与试件(26)接触连接,径向应变计(31)下端与下承压垫块(27)固定,轴向应变组件包括若干轴向应变计(32),轴向应变计(32)上端与试件(26)固定连接,轴向应变计(32)下端与下承压垫块(27)固定,下承压垫块(27)侧面设置有应变接线口(34),应变接线口(34)连接有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相通的应变线;加速度检测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35),加速度传感器(35)固定于所述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23)上并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连接,液压缸柱塞杆(23)与上承压垫块(2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系统(1)、加载系统(2)、检测系统(3)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其特征在于:驱动系统(1)、检测系统(3)和加载系统(2)均设置在机架(5)上,驱动系统(1)包括动力元件(6)、控制元件(8)、辅助元件(9)、工作介质(7)和执行元件(10)的液压控制系统,动力元件(6)为变量双向柱塞式液压泵,执行元件(10)为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缸体固定,液压系统中各元件均通过油管及管接头(15)连接;驱动系统(1)带动加载系统(2)对试件(26)提供压力,加载系统(2)包括压力室(25),压力室(25)设置在机架(5)底板上,压力室(25)为无盖圆筒形结构,压力室(25)内底部设置有下承压垫块(27),下承压垫块(27)上放置有试件(26),试件(26)顶部设置有上承压垫块(24),压力室(25)沿其径向不同高度开有若干应变检测孔;检测系统(3)包括应变检测系统和加速度检测系统,应变检测系统包括径向应变组件和轴向应变组件,径向应变组件包括径向应变计(31)和应变螺栓(33),应变检测孔内插接有应变螺栓(33),应变螺栓(33)连接有径向应变计(31),径向应变计(31)上端与试件(26)接触连接,径向应变计(31)下端与下承压垫块(27)固定,轴向应变组件包括若干轴向应变计(32),轴向应变计(32)上端与试件(26)固定连接,轴向应变计(32)下端与下承压垫块(27)固定,下承压垫块(27)侧面设置有应变接线口(34),应变接线口(34)连接有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相通的应变线;加速度检测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35),加速度传感器(35)固定于所述双作用柱塞式液压缸的柱塞杆(23)上并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连接,液压缸柱塞杆(23)与上承压垫块(2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元件(9)包括送油阀、回油阀、油箱(13)、滤油器(14)、油管及管接头(15)、蓄能器、密封件、高压球阀、压力计(16)、压力表和油位油温计,所述压力计(16)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样的轴向恒加速度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元件(8)包括溢流阀(17)、比例阀(18)、单向阀(19)、三位四通换向阀(20)、背压阀(21),所述溢流阀(17)进油口与液压泵(11)连接,比例阀(18)进油口与溢流阀(17)连接且同时与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4)连接,单向阀(19)进油口与比例阀(18)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20)进油口与单向阀(19)连接,背压阀(21)进油口与三位四通换向阀(20)连接,连接均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纳郭栋樊进城高艺瑞匡冬根李峰深刘凡刘鹏袁泉冯国瑞崔家庆宋诚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