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019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主要内容为:包括床身、横向导轨、力矩电机、后工作台、前工作台、安装板、换刀机械手、刀库、垂直溜板、垂直导轨、垂直驱动电机、立柱、刀具组件、纵向导轨和纵向溜板;所述纵向溜板通过横向导轨安装在床身上,所述力矩电机安装在床身的凹槽里,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力矩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后工作台和前工作台都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刀库安装在床身的左侧,所述换刀机械手安装在刀库上,所述立柱通过纵向导轨安装在纵向溜板上,所述垂直溜板通过垂直导轨安装在立柱上,所述垂直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立柱的顶面上,所述刀具组件安装在垂直溜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
本技术涉及加工中心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中,加工中心作为一种高精度的自动化加工设备,由于其自身的工序较集中、加工精度高和带有自动换刀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高精密零部件的加工中。尤其对于一些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又高的小批量零部件,其加工的方式往往选择高精度的加工中心完成。而对于常规的加工中心其加工过程往往是一个主轴转动带动一把刀具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由于零部件形状的复杂性,因此必然需要频繁的更换刀具,而其换刀的步骤一般是先通过刀库转动选择要用的刀具,然后机械手工作完成换刀,最后进行装刀。由此不难看出,上述的换刀过程占用了大量的加工时间,严重制约了加工中心的加工效率。这也是加工中心较难应用到大批量生产中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其换刀速度快的且加工效率较高的并能进行大批量加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包括床身、横向导轨、力矩电机、后工作台、前工作台、安装板、换刀机械手、刀库、垂直溜板、垂直导轨、垂直驱动电机、立柱、刀具组件、纵向导轨和纵向溜板;所述纵向溜板通过横向导轨安装在床身上,所述力矩电机安装在床身的凹槽里,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力矩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后工作台和前工作台都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刀库安装在床身的左侧,所述换刀机械手安装在刀库上,所述立柱通过纵向导轨安装在纵向溜板上,所述垂直溜板通过垂直导轨安装在立柱上,所述垂直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立柱的顶面上,所述刀具组件安装在垂直溜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刀具组件由安装座、刀具主轴、碟簧、从动带轮、轴承、安装筒、打刀缸、主轴电机、变速器、主动带轮、编码器和同步齿形带组成,所述主轴电机安装在变速器上,所述变速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在变速器输出轴上,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编码器,所述打刀缸固定安装在安装筒上,所述安装筒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刀具主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的安装孔里,所述碟簧安装在刀具主轴上且碟簧位于安装座内,所述从动带轮安装在刀具主轴上,所述同步齿形带安装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所述刀具主轴右端与打刀缸活塞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身采用“T”形结构形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工作台和前工作台上都设有“T”形槽。机床床身取T字型结构,立柱在其上做X向和Y向两向移动;工作台为回转工作台,在床身上固定;正挂式主轴箱在立柱上做Z向移动;三个方向进给导轨采用滚珠或滚柱直线导轨,三向驱动均采用伺服电机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直联的方式驱动;采用双工作台,可旋转式交换。刀具通过尾部的工具圆锥在主轴前端内圆锥孔上定位,刀具尾部安装拉钉,主轴尾部需要具备拉刀结构,拉刀力通常通过蝶簧组变形实现。换刀或卸刀时,需要有打刀机构施力压缩蝶簧组,放松对刀具的拉紧。由于主轴尾部需要配置拉刀机构,驱动电机及直联的变速箱不能与主轴处在同一个轴线上。把两者设计成平行的两条轴线,动力的传递采用同步齿形皮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换刀速度快的且加工效率较高;采用双工作台,提高了加工效率;主轴换刀迅速且安全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刀具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床身,2:横向导轨,3:力矩电机,4:后工作台,5:前工作台,6:安装板,7:换刀机械手,8:刀库,9:垂直溜板,10:垂直导轨,11:垂直驱动电机,12:立柱,13:刀具组件,14:纵向导轨,15:纵向溜板;1301:安装座,1302:刀具主轴,1303:碟簧,1304:从动带轮,1305:轴承,1306:安装筒,1307:打刀缸,1308:主轴电机,1309:变速器,1310:主动带轮,1311:编码器,1312:同步齿形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包括床身1、横向导轨2、力矩电机3、后工作台4、前工作台5、安装板6、换刀机械手7、刀库8、垂直溜板9、垂直导轨10、垂直驱动电机11、立柱12、刀具组件13、纵向导轨14和纵向溜板15;所述纵向溜板15通过横向导轨2安装在床身1上,所述力矩电机3安装在床身1的凹槽里,所述安装板6安装在力矩电机3的转轴上,所述后工作台4和前工作台5都安装在安装板6上,所述刀库8安装在床身1的左侧,所述换刀机械手7安装在刀库8上,所述立柱12通过纵向导轨14安装在纵向溜板15上,所述垂直溜板9通过垂直导轨10安装在立柱12上,所述垂直驱动电机11固定安装在立柱12的顶面上,所述刀具组件13安装在垂直溜板9上。优选的,所述刀具组件13由安装座1301、刀具主轴1302、碟簧1303、从动带轮1304、轴承1305、安装筒1306、打刀缸1307、主轴电机1308、变速器1309、主动带轮1310、编码器1311和同步齿形带1312组成,所述主轴电机1308安装在变速器1309上,所述变速器1309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301上,所述主动带轮1310安装在变速器1309输出轴上,所述变速器1309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编码器1311,所述打刀缸1307固定安装在安装筒1306上,所述安装筒1306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301上,所述刀具主轴1302通过轴承1305安装在安装座1301的安装孔里,所述碟簧1303安装在刀具主轴1302上且碟簧1303位于安装座1301内,所述从动带轮1304安装在刀具主轴1302上,所述同步齿形带1312安装在主动带轮1310和从动带轮1304上,所述刀具主轴1302右端与打刀缸1307活塞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床身1采用“T”形结构形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横向导轨、力矩电机、后工作台、前工作台、安装板、换刀机械手、刀库、垂直溜板、垂直导轨、垂直驱动电机、立柱、刀具组件、纵向导轨和纵向溜板;所述纵向溜板通过横向导轨安装在床身上,所述力矩电机安装在床身的凹槽里,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力矩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后工作台和前工作台都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刀库安装在床身的左侧,所述换刀机械手安装在刀库上,所述立柱通过纵向导轨安装在纵向溜板上,所述垂直溜板通过垂直导轨安装在立柱上,所述垂直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立柱的顶面上,所述刀具组件安装在垂直溜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横向导轨、力矩电机、后工作台、前工作台、安装板、换刀机械手、刀库、垂直溜板、垂直导轨、垂直驱动电机、立柱、刀具组件、纵向导轨和纵向溜板;所述纵向溜板通过横向导轨安装在床身上,所述力矩电机安装在床身的凹槽里,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力矩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后工作台和前工作台都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刀库安装在床身的左侧,所述换刀机械手安装在刀库上,所述立柱通过纵向导轨安装在纵向溜板上,所述垂直溜板通过垂直导轨安装在立柱上,所述垂直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立柱的顶面上,所述刀具组件安装在垂直溜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车用精密模具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组件由安装座、刀具主轴、碟簧、从动带轮、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常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诚宝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