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红宾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5967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本方法对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合金成分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采用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技术进行制造。该控氮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为尺寸细小的柱状晶簇,具有室温屈服强度Rp0.2≥300 MPa,350℃屈服强度Rp0.2≥190 MPa,室温冲击韧性KV2≥260 J;经500~650℃保温1~2小时敏化处理后无晶间腐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加工与激光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且强度和耐腐蚀性良好配合,结构制造工艺性好,是工程结构件的首选材料。RCC—M标准中的Z2CN19—10(N)奥氏体不锈钢以其良好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组织稳定性和良好的抗中子辐照性能而广泛用于核电站的关键设备,如核岛反应堆内的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安注箱以及一些配套的支撑件。Z2CN19—10(N)奥氏体不锈钢产品主要是通过铸造、锻造、轧制和焊接等工艺进行制造,工艺较为成熟,产品性能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传统工艺制造超厚超重控氮奥氏体不锈钢板材时,存在着铸锭成分不均匀的问题。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该技术以高质量激光光源为热源,以粉末或者丝材为原材料,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既定的形状和规则逐层堆积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产品。相对于传统先铸/锻/焊制造毛坯再机加工减材制造方式,该技术流程短,从局部铸造到整体成形一步到位,减少大量中间工序;产品晶粒尺寸细小,成分均匀,组织致密,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产品设计快速响应,高度柔性,省却了传统技术中浪费在制模方面的时间;激光热源能力密度集中,可以实现传统工艺中极难加工的W、Nb、Ta、Ti、Zr、Mo等难熔、高活性金属的加工成形;还可以实现多材料、梯度复合等产品构件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造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产品及其制造方法。此方法通过对原料成分的有效控制及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工艺的合理选择,制备的奥氏体不锈钢性能显著,其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高于锻件;具有显著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该不锈钢成分为:0.02wt%≤C≤0.035wt%,Si≤1.00wt%,Mn≤2.00wt%,P≤0.03wt%,S≤0.015wt%,18.50wt%≤Cr≤20.00wt%,9.00wt%≤Ni≤10wt%,B≤0.0018wt%,Co≤0.1wt%,Cu≤1.00wt%,0.06wt.%≤N≤0.08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且杂质总量不超过0.05wt%;显微组织为纯奥氏体。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不锈钢,室温屈服强度Rp0.2≥300MPa,350℃屈服强度Rp0.2≥190MPa,室温冲击韧性KV2≥260J;经500~650℃保温1~2小时敏化处理后无晶间腐蚀现象。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奥氏体组织为柱状晶,晶粒直径小于10μm;相同取向的柱状晶组成一个团簇,每个团簇尺寸为0.5~1.0mm。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奥氏体组织柱状晶相邻晶簇夹角10°~45°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采用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技术制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制粉技术将成分合格奥氏体不锈钢锭制成球形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技术制备产品;对产品进行热处理,制成成品。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制粉技术制得的奥氏体不锈钢球形粉末的粒度为75μm~250μm,D50为150μm,D90≤200μm,空心粉率小于0.1%。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技术的工艺为,激光功率为1000W~10000W,光斑大小为φ3~φ6mm,激光扫描速度为6mm/s~20mm/s,沉积效率为300g/h~800g/h,搭接率30%~40%。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技术的工艺为,激光功率2000W~3000W,光斑直径φ3mm,激光扫描速度6mm/s~12mm/s,[y1]沉积效率为500g/h~700g/h,搭接率30%~40%。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热处理工艺为300℃~550℃到温入炉,保温30min~120min,空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采用上述方法制造的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显微组织为尺寸细小的柱状晶簇,具有室温屈服强度Rp0.2≥300MPa,350℃屈服强度Rp0.2≥190MPa,室温冲击韧性KV2≥260J;经500~650℃保温1~2小时敏化处理后无晶间腐蚀现象。所以其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高于锻件;抗晶间腐蚀性能显著,可以满足对腐蚀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应用需求。附图说明书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金相照片。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制粉用Z2CN19-10(N)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原材料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表1.1制粉用Z2CN19-10(N)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原材料化学成分ElementsCCrCoPNiBStandard≤0.03518.5~20≤0.1≤0.039.0~10≤0.0018实测0.02419.080.0360.0059.30.001ElementsMnSiSCuNFeStandard≤2≤1≤0.015≤10.06~0.08余量实测1.120.420.0020.130.07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粉末,其粉末的粒度为75μm~250μm,D50为150μm,D90≤200μm,空心粉率为0.07%。然后在不锈钢基材上进行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控氮奥氏体不锈钢,不锈钢基材尺寸为30mm×50mm×250mm。激光熔覆沉积制造的工艺参数为,光斑直径为φ6mm,激光功率为10000W,扫描速度为20mm/m,沉积效率800g/h,搭接率40%,单道次沉积层厚度1.2mm。制造控氮奥氏体不锈钢5块,其尺寸为:35mm×85mm×110mm,热处理工艺为:550℃保温120min,空冷。观察金相并测试力学性能,并按照《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方法E进行晶间腐蚀测试。图1所示为金相照片。由图可知,该不锈钢为柱状纯奥氏体显微组织。柱状晶的生长方向总体是沿纵向,但并不是严格竖直向上,而是存在倾斜角度,同一角度的细小柱状晶构成了一个柱状晶簇。单个柱状晶直径不超过10μm,相同取向的柱状晶组成一个团簇,每个团簇尺寸为0.5~1.0mm;柱状晶簇之间夹角为10°~45°。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测试结果。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相同批次粉末,在不锈钢基材上进行激光熔覆沉积制造测试样块实验。不锈钢基材尺寸:30mm×50mm×250mm。激光熔覆沉积制造的工艺参数为,光斑直径为φ6mm,激光功率为6000W,扫描速度为14mm/m,沉积效率800g/h,搭接率40%,单道次沉积厚度1.0mm。制造测试样块5块,样块尺寸为:35mm×85mm×110mm。测试样块的热处理工艺为,550℃保温120min,空冷。观察金相并测试力学性能,并按照《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方法E进行晶间腐蚀测试。金相照片与实施例图1相似,为柱状纯奥氏体显微组织。柱状晶的生长方向总体是沿纵向,但并不是严格竖直向上,而是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成分为:0.02 wt%≤C≤0.035 wt%,Si≤1.00 wt%,Mn≤2.00 wt%,P≤0.03 wt%,S≤0.015 wt%,18.50 wt%≤Cr≤20.00wt%,9.00 wt%≤Ni≤10 wt%,B≤0.0018wt%,Co≤0.1 wt%,Cu≤1.00 wt%,0.06 wt.%≤N≤0.08 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且杂质总量不超过0.05wt%;显微组织为纯奥氏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该不锈钢成分为:0.02wt%≤C≤0.035wt%,Si≤1.00wt%,Mn≤2.00wt%,P≤0.03wt%,S≤0.015wt%,18.50wt%≤Cr≤20.00wt%,9.00wt%≤Ni≤10wt%,B≤0.0018wt%,Co≤0.1wt%,Cu≤1.00wt%,0.06wt.%≤N≤0.08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且杂质总量不超过0.05wt%;显微组织为纯奥氏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室温屈服强度Rp0.2≥300MPa,350℃屈服强度Rp0.2≥190MPa,室温冲击韧性KV2≥260J;经500~650℃保温1~2小时敏化处理后无晶间腐蚀现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奥氏体组织为柱状晶,晶粒直径小于10μm;相同取向的柱状晶组成一个团簇,每个团簇尺寸为0.5~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奥氏体组织柱状晶相邻晶簇夹角10°~4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不锈钢采用激光熔覆沉积制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刘红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