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595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碳化物1‑3%、铝粉5‑12%、铬粉1‑2%、钼粉2‑3%、钨粉0.2‑0.3%、聚乙烯吡咯烷酮0.01‑0.02%、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5‑0.8:1。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作为介质,将纳米级碳化物分散于其中,再与镁粉混合研磨,从而将纳米碳化铬均匀包裹分散于镁粉中,在后续的熔炼过程中与其它金属元素混合的也更为充分,较之传统的直接掺混方面改性作用更为高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级碳化物材料由碳化硅、碳化铬、碳化钛三种材料组成,使得制备的镁合金硬度大大提高,低温韧性更佳,耐磨耐腐蚀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塑性、韧性好,焊接性好等特点,因此,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军工领域、交通领域(包括汽车工业、飞机工业、摩托车工业、自行车工业等)、3C等领域。但是由于镁合金易于氧化燃烧、耐热性差、耐蚀性能差,在潮湿空气中容易氧化和腐蚀,因此零件使用前,表面需要经过化学处理或涂漆;而且镁的重量比铝轻,比重为1.8,强度也较低,只有200~300MPa,主要用于制造低承力的零件。因此,只有进一步改进镁合金的强度性能,才能更大范围的在不同工业领域利用镁合金材料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该镁合金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化物改性镁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碳化物1-3%、铝粉5-12%、铬粉1-2%、钼粉2-3%、钨粉0.2-0.3%、聚乙烯吡咯烷酮0.01-0.02%、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5-0.8:1。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物为纳米级超微细粉,包括碳化硅、碳化铬和碳化钛,其中碳化硅、碳化铬和碳化钛的重量比为1:1.5:2。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物的粒径为10-100nm。进一步的,所述镁粉的粒度为250-300目。进一步的,所述铝粉的粒度为50-100目。进一步的,所述铬粉的粒度为50-150目。进一步的,所述钼粉的粒度为50-150目。进一步的,所述钨粉的粒度为100-150目。一种如上所述的碳化物改性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上述配比先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投入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随后投入纳米碳化物,高速搅拌分散使得纳米碳化物在溶液中完全分散均匀,随后投入镁粉,继续搅拌分散20-30min后将混合浆料投入球磨机中研磨搅拌40-50min,最后将所得浆料经干燥处理,完全除去无水乙醇,得混合粉体备用;S2:将铝粉、铬粉、钼粉、钨粉按比例与步骤S1得到的混合粉体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投入电阻炉中,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边搅拌边加热至700-750℃进行熔炼处理,待物料完全熔融后保温放置20-30min,最后将所得熔体浇注压制成型,即得。本专利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作为介质,将纳米级碳化物分散于其中,再与镁粉混合研磨,从而将纳米碳化铬均匀包裹分散于镁粉中,在后续的熔炼过程中与其它金属元素混合的也更为充分,较之传统的直接掺混方面改性作用更为高效。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级碳化物材料由碳化硅、碳化铬、碳化钛三种材料组成,使得制备的镁合金硬度大大提高,低温韧性更佳,耐磨耐腐蚀性能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碳化物改性镁合金材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碳化物材料2%(其中碳化硅、碳化铬、碳化钛的重量比为1:1.5:1)、铝粉9%、铬粉1.5%、钼粉2.5%、钨粉0.25%、聚乙烯吡咯烷酮0.02%、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6:1。制备方法如下:S1:按上述配比先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投入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随后投入纳米碳化物,高速搅拌分散使得纳米碳化物在溶液中完全分散均匀,随后投入镁粉,继续搅拌分散20-30min后将混合浆料投入球磨机中研磨搅拌40-50min,最后将所得浆料经干燥处理,完全除去无水乙醇,得混合粉体备用;S2:将铝粉、铬粉、钼粉、钨粉按比例与步骤S1得到的混合粉体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投入电阻炉中,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边搅拌边加热至700-750℃进行熔炼处理,待物料完全熔融后保温放置20-30min,最后将所得熔体浇注压制成型,即得。实施例2碳化物改性镁合金材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碳化物材料1%(其中碳化硅、碳化铬、碳化钛的重量比为1:1.5:1)、铝粉5%、铬粉1%、钼粉2%、钨粉0.2%、聚乙烯吡咯烷酮0.01%、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5:1。制备方法如下:S1:按上述配比先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投入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随后投入纳米碳化物,高速搅拌分散使得纳米碳化物在溶液中完全分散均匀,随后投入镁粉,继续搅拌分散20-30min后将混合浆料投入球磨机中研磨搅拌40-50min,最后将所得浆料经干燥处理,完全除去无水乙醇,得混合粉体备用;S2:将铝粉、铬粉、钼粉、钨粉按比例与步骤S1得到的混合粉体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投入电阻炉中,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边搅拌边加热至700-750℃进行熔炼处理,待物料完全熔融后保温放置20-30min,最后将所得熔体浇注压制成型,即得。实施例3碳化物改性镁合金材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碳化物材料3%(其中碳化硅、碳化铬、碳化钛的重量比为1:1.5:1)、铝粉12%、铬粉2%、钼粉3%、钨粉0.4%、聚乙烯吡咯烷酮0.02%、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8:1。制备方法如下:S1:按上述配比先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投入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溶液,随后投入纳米碳化物,高速搅拌分散使得纳米碳化物在溶液中完全分散均匀,随后投入镁粉,继续搅拌分散20-30min后将混合浆料投入球磨机中研磨搅拌40-50min,最后将所得浆料经干燥处理,完全除去无水乙醇,得混合粉体备用;S2:将铝粉、铬粉、钼粉、钨粉按比例与步骤S1得到的混合粉体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投入电阻炉中,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边搅拌边加热至700-750℃进行熔炼处理,待物料完全熔融后保温放置20-30min,最后将所得熔体浇注压制成型,即得。对实施例1-3的碳化物改性镁合金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为:常温下的抗拉强度:310-325MPa,延伸率:11-12%,硬度:130-135HV,200℃条件下抗拉强度为273-300MPa,延伸率为9-10%,且耐磨性较同种类的普通镁合金提高55-6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碳化物1‑3%、铝粉5‑12%、铬粉1‑2%、钼粉2‑3%、钨粉0.2‑0.3%、聚乙烯吡咯烷酮0.01‑0.02%、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5‑0.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碳化物1-3%、铝粉5-12%、铬粉1-2%、钼粉2-3%、钨粉0.2-0.3%、聚乙烯吡咯烷酮0.01-0.02%、余量为镁粉和无水乙醇,其中无水乙醇和镁粉的质量比0.5-0.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物为纳米级超微细粉,包括碳化硅、碳化铬和碳化钛,其中碳化硅、碳化铬和碳化钛的重量比为1:1.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物的粒径为10-100n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粉的粒度为250-300目。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粉的粒度为50-100目。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化物改性的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铬粉的粒度为50-150目。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杰敏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漓江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