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75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成丸装置,所述成丸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顶端固接有第一提升杆,第一提升杆上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上筒体通过提升装置与下筒体分离。当对下筒体进行清洁和维修时,需将上筒体拆卸下来;上筒体在提升装置的作用下向上提升,从而与下筒体分离,完成上筒体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
本技术涉及颗粒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
技术介绍
球形抛丸机是将旋转流化床与切线喷液相合的离心式制丸机(简称离心机),具有起母、造粒、颗粒放大、滚圆和包衣等几种功能。现有的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202922417U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球形抛丸机,包括筒体和旋转转盘;旋转转盘设置在筒体内部,由设置在筒体下部空腔体内的变频电机驱动,空腔内连接有风机;筒体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下筒体与旋转转盘之间有环形间隙槽;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螺栓连接。但是,在对上筒体进行拆卸时,需将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的螺栓拆下,然后人工将上筒体与下筒体分离,不便于对上筒体的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其优点是对筒体进行清洁和维修时,便于对上筒体的拆卸。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成丸装置,所述成丸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顶端固接有第一提升杆,第一提升杆上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上筒体通过提升装置与下筒体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对下筒体进行清洁和维修时,需将上筒体拆卸下来;上筒体在提升装置的作用下向上提升,从而与下筒体分离,完成上筒体的拆卸。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固定架、与固定架插接的第二提升杆、固接在第二提升杆远离固定架一端的连接板和转动连接在第二提升杆内的提升轴,所述固定架内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提升轴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与固定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二提升杆的一端与第一提升杆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连接第一提升杆和第二提升杆;提升轴与固定架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提升轴使第二提升杆上升,从而带动第一提升杆上升,使上筒体与下筒体分离,完成上筒体的拆卸。优选地,所述提升轴为阶梯轴,螺纹设置在所述提升轴直径较大的一端,所述第二提升杆与固定架插接的一端与提升轴的阶梯面抵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轴的阶梯面抵接在第二提升杆上,对第二提升杆内部的轴承起到支撑的作用,并能对第二提升杆提供支持力,使第二提升杆上升后更稳定。优选地,所述提升轴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固接有手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轴上设置手柄,通过握住手柄进行旋转,使提升杆转动时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上筒体远离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十字挡板,所述十字挡板与上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提升杆的一端与所述十字挡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十字挡板上设置有端盖,端盖底部固接有插接环,端盖通过插接环与十字挡板所围的空腔插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筒体上设置十字挡板,能够通过十字挡板将上筒体提起;第一提升杆与十字挡板中部连接,在挡板提升时能够减小上筒体上的偏心力矩,使提升时更平稳;上筒体上设置端盖,一方面防止物料在运动时飞溅出筒体,另一方面减少进入到筒体中的灰尘。优选地,所述端盖为透明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端盖为透明材料便于观察筒体内物料运行的情况,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优选地,所述端盖上固接有把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端盖上设置的把手便于将端盖从上筒体中拿下,便于往筒体中上料。优选地,所述下筒体底端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仓和出料气缸,所述出料气缸固接在出料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机器成粒过程中,出料气缸封闭出料仓,使物料在筒体内旋转;当成粒结束后,出料气缸打开出料仓,筒体内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出料仓进行出料。优选地,所述下筒体内设置有成粒转盘,所述成粒转盘设置有凹面,且凹面朝向上筒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成粒转盘的凹面能够增加物料与成粒转盘的接触面积,使物料更容易成粒。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对下筒体进行清洁和维修时,需将上筒体拆卸下来;通过旋转提升轴使第二提升杆上升,从而带动第一提升杆上升,使上筒体与下筒体分离,完成上筒体的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抛丸机的示意图;图2是体现成丸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体现提升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体现进风通道的示意图;图5是体现调速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体现调速机构与进风筒配合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控制箱;3、成丸装置;31、下筒体;311、出料口;32、上筒体;321、成粒转盘;3211、转轴;322、凸起部;323、端盖;3231、插接环;324、把手;325、出风管;326、挡环;327、十字挡板;4、空腔;41、进风通道;42、进风筒;421、转动杆;422、套筒;5、驱动电机;6、调速装置;61、挡盘;62、调速机构;621、手柄;622、定位板;6221、定位孔;623、定位拉杆;6231、手持部;6232、定位插杆;6233、限位环;6234、滑移槽;6235、弹簧;6236、固定部;7、出料装置;71、出料仓;72、出料气缸;73、卸料口;8、提升装置;81、第一提升杆;82、固定架;83、第二提升杆;831、轴承槽;84、提升轴;85、手柄;86、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包括控制箱2和成丸装置3。成丸装置3包括下筒体31和上筒体32,上筒体32底端固定连接有挡环326,并且设有挡环326的一端与下筒体31插接(如图4)。如图2,上筒体32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挡板327,十字挡板327与上筒体32的顶端形成有四个容腔,容腔内均设置有端盖323,端盖323为透明材料;端盖323底端固接有插接环3231,端盖323通过插接环3231与容腔插接;有三个端盖323远离容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24;未设置把手324的端盖连接有出风管325,出风管325的一端与端盖323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风机。结合图2和图3,十字挡板327中部开设有通孔328,通孔328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提升杆81;第一提升杆81远离十字挡板的一端设置有提升装置8,提升装置8包括固定架82,固定架82固定在底座1上。固定架82内部中空且内部设置有螺纹孔;固定架82内插接有第二提升杆83,第二提升杆83内设置有空腔且其两端均设置有轴承槽831;第二提升杆83的空腔内设置有提升轴84,提升轴84为阶梯轴且截面较小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提升杆83转动连接;提升轴84截面较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与固定架82螺纹连接。提升轴84截面较小的一端延伸出第二提升杆83,并在伸出部分固定连接有手柄85;第二提升杆83远离固定架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6,连接板86远离第二提升杆83的一端与第一提升杆81固定连接。结合图1和图4,下筒体31底端设置有成粒转盘321,成粒转盘321形成有凹面且凹面朝向下筒体31顶端;成粒转盘321中部设置有凸起部322,凸起部322呈圆锥状且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下筒体31顶端;凸起部322截面较大的一端与成粒转盘321通过曲面平滑连接。如图4,成粒转盘321与底座1之间形成有空腔4,且成粒转盘321边缘与下筒体31内壁之间留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成丸装置(3),所述成丸装置(3)包括上筒体(32)和下筒体(31),其特征是:所述上筒体(32)顶端固接有第一提升杆(81),第一提升杆(81)上设置有提升装置(8),所述上筒体(32)通过提升装置(8)与下筒体(31)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成丸装置(3),所述成丸装置(3)包括上筒体(32)和下筒体(31),其特征是:所述上筒体(32)顶端固接有第一提升杆(81),第一提升杆(81)上设置有提升装置(8),所述上筒体(32)通过提升装置(8)与下筒体(31)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其特征是:所述提升装置(8)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固定架(82)、与固定架(82)插接的第二提升杆(83)、固接在第二提升杆(83)远离固定架(82)一端的连接板(86)和转动连接在第二提升杆(83)内的提升轴(84),所述固定架(82)内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提升轴(84)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与固定架(8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86)远离第二提升杆(83)的一端与第一提升杆(81)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其特征是:所述提升轴(84)为阶梯轴,螺纹设置在所述提升轴(84)直径较大的一端,所述第二提升杆(83)与固定架(82)插接的一端与提升轴(84)的阶梯面抵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球形抛丸机,其特征是:所述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健生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