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拐头腋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30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拐头腋拐,涉及腋拐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普通腋拐拐头结构单一,对道路适应性差的问题,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腋挎、连接件、握把、拐体和拐头,所述拐头设有三个工作面,所述拐头开有轴通孔和卡槽,所述拐体包括复位弹簧、滑动按钮、定位杆和两块限位圈,所述定位杆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拐体上端部连接连接,一端插入相配合的卡槽中,所述滑动按钮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拐体的内部,所述拐头与拐体下端部通过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适应性广的优点。

A revolving head in the arm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拐头腋拐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旋转拐头腋拐。
技术介绍
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医疗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一般供老人和残疾人使用,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拐杖必不可少。腋拐是拐杖的一种,是多数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的常规选择,市面上的腋拐对路面的适应性差,不能适应相对复杂的路面环境,遇到坑洼地或者潮湿地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导致使用者行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急需一种适应性强的腋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普通腋拐拐头结构单一,对道路适应性差,且更换拐头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拐头腋拐。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拐头腋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腋挎、连接件、握把、拐体和拐头,所述拐头设有三个工作面,所述拐头开有轴通孔和卡槽,所述拐体包括复位弹簧、滑动按钮、定位杆和两块限位圈,所述定位杆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拐体上端部连接连接,一端插入相配合的卡槽中,所述滑动按钮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拐体的内部,所述拐头与拐体下端部通过轴连接。定位杆与卡槽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加拐头使用的稳定性,阻止拐头面的自由切换。进一步地,所述卡槽设置在每个工作面交界处,所述轴通孔两端部设置有轴承。将卡槽设置在每个工作面的交界处有利于适应路面的工作面始终朝向地面,设置轴承有利于拐头面的切换。进一步地,所述腋挎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更加贴合人腋下生理构造,可以降低使用腋拐产生的疲劳感。进一步地,所述腋挎和握把上均设置有缓震结构。设置缓震结构可以部分抵消地面对腋拐的反作用力,提高使用舒适度。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与限位圈配合处涂有润滑油。涂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方便滑动按钮控制定位杆上下移动以解除拐头转动限定。进一步地,所述的工作面分别为橡胶底纹、塑料底纹和钢钉结构。采用不同的工作面结构以适应不同材质的路面。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当踏入不同的路面,需要切换拐头时,向上推动滑动按钮,定位杆向上运动,脱离拐头卡槽,轻轻转动拐头即可切换工作面,满足不同路面需要,切换完成后,松开滑动按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杆自动卡入卡槽实现锁定,正常使用腋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拐头,且在不同工作面设置不同的防滑结构,提高了腋拐对不同路面的适应能力,增大了腿脚不便者的行动能力与行动范围。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杆与卡槽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拐头使用的稳定性,有效地保护使用者的人生安全。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震结构,减少了腋拐使用者疲劳感。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旋转拐头腋拐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旋转拐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腋挎、2-连接件、3-握把、4-复位弹簧、5-滑动按钮、6-定位杆、7-拐头、71-卡槽、72-轴通孔、73-工作面、8-限位圈、9-拐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拐头腋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腋挎1、连接件2、握把3、拐体9和拐头7,所述拐头7设有三个工作面73,所述拐头7开有轴通孔72和三个卡槽71,所述拐体9包括复位弹簧4、滑动按钮5、定位杆6和两块限位圈8,所述定位杆6一端通过复位弹簧4与拐体9上端部连接,一端插入相配合的卡槽71中,所述滑动按钮5与定位杆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8设置在拐体9的内部,所述拐头7与拐体9下端部通过轴连接。所述轴通孔72两端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卡槽71设置在每个工作面交界处。所述的工作面分别为橡胶底纹、塑料底纹和钢钉结构。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拐头腋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腋挎1、连接件2、握把3、拐体9和拐头7,所述拐头7设有三个工作面73,所述拐头7开有轴通孔72和三个卡槽71,所述拐体9包括复位弹簧4、滑动按钮5、定位杆6和两块限位圈8,所述定位杆6一端通过复位弹簧4与拐体9上端部连接,一端插入相配合的卡槽71中,所述滑动按钮5与定位杆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8设置在拐体9的内部,所述拐头7与拐体9下端部通过轴连接。所述轴通孔72两端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卡槽71设置在每个工作面交界处。所述腋挎1为弧形结构。所述腋挎1和握把3上均设置有缓震结构。所述的工作面分别为橡胶底纹、塑料底纹和钢钉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旋转拐头腋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拐头腋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腋挎(1)、连接件(2)、握把(3)、拐体(9)和拐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拐头(7)设有三个工作面(73),所述拐头(7)开有轴通孔(72)和三个卡槽(71),所述拐体(9)包括复位弹簧(4)、滑动按钮(5)、定位杆(6)和两块限位圈(8),所述定位杆(6)一端通过复位弹簧(4)与拐体(9)上端部连接,一端插入相配合的卡槽(71)中,所述滑动按钮(5)与定位杆(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8)设置在拐体(9)的内部,所述拐头(7)与拐体(9)下端部通过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拐头腋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腋挎(1)、连接件(2)、握把(3)、拐体(9)和拐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拐头(7)设有三个工作面(73),所述拐头(7)开有轴通孔(72)和三个卡槽(71),所述拐体(9)包括复位弹簧(4)、滑动按钮(5)、定位杆(6)和两块限位圈(8),所述定位杆(6)一端通过复位弹簧(4)与拐体(9)上端部连接,一端插入相配合的卡槽(71)中,所述滑动按钮(5)与定位杆(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8)设置在拐体(9)的内部,所述拐头(7)与拐体(9)下端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昌彭云杰严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弘毅智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