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525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包括林地选择、原料配备、堆料发酵、清林整地、铺料播种、菌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第一代竹荪菌采收和第二、第三代竹荪菌培育等步骤。通过采用食盐水、莴苣叶、茶籽饼液或蘸糖液的报纸等天然材料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竹荪的病虫害,净化了竹荪的生长环境,摒弃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栽培出来的竹荪品相好,安全无公害;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解决了竹荪菌不能连作栽培、丛生竹竹蔸难以清除从而影响竹林正常生长等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而且竹荪采摘后的剩余物可用作培育笋竹的有机肥料,使竹荪采摘后的剩余物得到充分利用。

A method with bionics wild cultivation of multi generation Dictyophora bamboo bamboo stump on bacteri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cluster in imitation of the wild fungus cultivation several generations of Dictyophora bamboo stump, including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equipped with woodland and stacking fermentation, forest soil preparation, seeding, paving bacteria be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bacteria, and second harvest Dictyophora third generation Dictyophora fungus cultivation steps. Through the use of salt water, lettuce leaves, tea seed cake dipped in sugar solution or newspapers and other natural materials, pest control, greatly reduce the Dictyophora pests, purify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Dictyophora, abandon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ivated Dictyophora sells goods, safety and pollution-free cultiv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bacteria can not solve Dictyophora continuous cropping, the sympodial bamboo stump is difficult to remove thus affecting the normal growth of bamboo and other problems. The invention not only abundant raw materials, land saving, low cost, and the remainder of Dictyophora after picking can be used as organic fertilizer to cultivate bamboo shoots, make Dictyophora residue after picking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竹荪是一种寄生在枯竹根部的珍稀食用菌,被誉为“菌中皇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具有补肾、清肝、明目、清热、润肺、减肥、降血压、治疗糖尿病、抑制癌细胞等功效。其产品一般烘制成干品,浸泡炖食、质地脆嫩、口感极佳,可制成各种菜肴以及竹荪酒、竹荪饮料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竹荪产品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广阔。但现有大田或林下栽培方法连作障碍严重,一般情况下竹荪栽培造成同一块地必须间隔3年以上才能重新种植,且与野生竹荪相比,其病虫害多、竹荪产品品质差。同时,采笋或伐竹后所留的竹蔸埋在土壤中,在自然条件下需要8~10年才会腐烂,而没有腐烂的伐后竹蔸埋在土中,硬如石块,占据了新竹生长的空间,妨碍了丛生竹的发笋和生长,且吸取着土壤中的养分,无效地占去了大片林地,对新竹生长和竹林更新十分不利。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利用丛生竹竹蔸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就可以解决以上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地势比较平坦、阴凉潮湿、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笋用、材用或笋材两用的丛生竹竹林地作为栽培场地;2)原料配备:每亩竹林地用竹枝叶450~550kg、竹屑450~550kg、谷壳700~800kg、棉籽壳200~300kg,同时添加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25kg、石膏粉10~15kg、碳酸氢钙20~25kg;3)堆料发酵: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铺谷壳25~28cm、棉籽壳10~15cm、竹屑6~7cm、竹枝叶9~10cm,再在料堆上按每平方米撒上尿素3~5kg、过磷酸钙7~8kg、碳酸氢钙7~8kg、石膏粉3~5kg,并浇少量水,重复铺3层料、堆高1.5m~1.8m,堆好后在料上按100kg干料浇水50~60kg,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发酵,当中心料温达65℃以上,开始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8~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要求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发酵至暗褐色、无氨气刺激味时便可下地接种;4)清林整地:在播种前一周清理竹林地杂物杂草,将竹蔸周围20~30cm宽的土翻土晒白,外围挖排水沟,将上年割笋或采伐竹材后的竹蔸周围30cm宽的林地作为竹荪菌床;5)铺料播种:3月上旬至4月下旬,选阴天或多云天气铺料播种,播种前先将堆制好的培养料加充足水分使其含水量在60%~70%之间,然后在竹蔸上铺放15~20㎝的培养料,培养料的用量为10~15kg.m-2,再按2~3袋/m2菌种(0.5㎏/袋),每袋掰成12~16块的要求,在铺好料的菌床上以梅花型间隔5~6cm块状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后在菌种上撒上麦麸和玉米粉各占50%的混合物50~100g/m2,再盖上5~8cm厚培养料,重复上述方法进行第二层播种及撒麦麸和玉米粉,再盖上5~8cm厚培养料,并用小铲把培养料与菌种轻轻压实以利菌种萌发,然后翻上沟中泥土敲碎成细土,均匀地覆盖在料面上,厚度为3~5cm,最后再盖上一层竹叶保温保湿;6)菌床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下培育25~30d,菌丝开始爬上料面,70~80d出竹荪菌,出菌期间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雨天注意排水;7)病虫害防治:配备原料时,严格选择培养料并通过堆料进行高温灭菌以预防杂菌;进料前在菌床上浇1%的茶籽饼液可防治蚯蚓;播种后,在菌床四周喷10%~15%的食盐水驱赶蛞蝓,或夜晚在菌床旁投放莴苣叶至次日清晨收回叶子烧毁蛞蝓,并可在菌床上放蘸有糖液的报纸诱杀螨类等害虫;8)第一代竹荪菌采收:竹荪菌蕾成熟到菌裙张开一般需7h,采收季应随时查看菌床,确保在菌裙即将张开时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在菌托底部切断菌索,避免破坏菌裙,保持菌的完整;9)第二代竹荪菌培育:第一代竹荪采收季结束后,勿毁菌床,冬季清林时仍然维持床面形状和整洁,合理疏松余料后,在床面上铺一层竹叶,以保持床面的温度和湿度,在第二年春季3~4月期间,接入竹蔸下的竹荪菌丝会陆续发出,即为第二代竹荪菌,同时注意清理菌床的杂草和干枝,保持床面的温度和湿度,出菌期间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雨天注意排水,采收竹荪时勿破坏菌床;10)第三代竹荪菌的培育方法与第二代相同,待竹荪采收季结束即可将余料堆在竹蔸周围用作培育笋竹的肥料。进一步的,步骤6)中,所述培育最佳生长温度为23℃~28℃、光照25%~30%,出菌期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进一步的,采收的竹荪菌按顺序整齐放在箩筐中,保持洁净,不要折断、破裙、污泥,并迅速送往市场鲜销或放入50℃~65℃烘箱中烘干,使竹荪干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食盐水、莴苣叶、茶籽饼液或蘸糖液的报纸等天然材料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竹荪的病虫害,净化了竹荪的生长环境,摒弃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解决了竹荪菌不能连作栽培、丛生竹竹蔸难以清除从而影响竹林正常生长等难题。本专利技术栽培竹荪的菌丝接种到采笋或伐竹后所留的竹蔸上加速了枯死竹蔸的腐烂速度,使枯死竹蔸自然腐烂需8~10年的时间缩短到3年,枯死竹蔸既为竹荪的栽培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加速腐烂后又为竹林发笋提供了生长空间;三、本专利技术栽培出来的竹荪品相好,安全无公害;四、本专利技术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而且竹荪采摘后的剩余物可用作培育笋竹的有机肥料,使竹荪采摘后的剩余物得到充分利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培养料建堆结构示意图;图2在丛生竹竹兜上仿野生栽培竹荪菌示意图;其中,1、枯死竹兜,2、第一层菌种,3、第二层菌种,4、第一层培养料(厚15~20cm),5、第二层培养料(厚5~8cm),6、第三层培养料(厚5~8cm),7、覆土厚度(3~5cm)。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地势比较平坦、阴凉潮湿、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笋用、材用或笋材两用的丛生竹竹林地作为栽培场地;2)原料配备:每亩竹林地用竹枝叶500kg、竹屑500kg、谷壳750kg、棉籽壳250kg,同时添加尿素12kg、过磷酸钙23kg、石膏粉12kg、碳酸氢钙22kg;3)堆料发酵: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铺谷壳27cm、棉籽壳13cm、竹屑6cm、竹枝叶10cm,再在料堆上按每平方米撒上尿素4kg、过磷酸钙6kg、碳酸氢钙6kg、石膏粉4kg,并浇少量水,重复铺3层料、堆高1.7m,堆好后在料上按100kg干料浇水55kg,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发酵,当中心料温达65℃以上,开始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地势比较平坦、阴凉潮湿、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笋用、材用或笋材两用的丛生竹竹林地作为栽培场地;2)原料配备:每亩竹林地用竹枝叶450~550kg、竹屑450~550kg、谷壳700~800kg、棉籽壳200~300kg,同时添加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25kg、石膏粉10~15kg、碳酸氢钙20~25kg;3)堆料发酵: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铺谷壳25~28cm、棉籽壳10~15cm、竹屑6~7cm、竹枝叶9~10cm,再在料堆上按每平方米撒上尿素3~5kg、过磷酸钙7~8kg、碳酸氢钙7~8kg、石膏粉3~5kg,并浇少量水,重复铺3层料、堆高1.5m~1.8m,堆好后在料上按100kg干料浇水50~60kg,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发酵,当中心料温达65℃以上,开始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8~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要求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发酵至暗褐色、无氨气刺激味时便可下地接种;4)清林整地:在播种前一周清理竹林地杂物杂草,将竹蔸周围20~30cm宽的土翻土晒白,外围挖排水沟,将上年割笋或采伐竹材后的竹蔸周围30cm宽的林地作为竹荪菌床;5)铺料播种:3月上旬至4月下旬,选阴天或多云天气铺料播种,播种前先将堆制好的培养料加充足水分使其含水量在60%~70%之间,然后在竹蔸上铺放15~20㎝的培养料,培养料的用量为10~15k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丛生竹竹蔸上仿野生栽培多代竹荪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地势比较平坦、阴凉潮湿、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笋用、材用或笋材两用的丛生竹竹林地作为栽培场地;2)原料配备:每亩竹林地用竹枝叶450~550kg、竹屑450~550kg、谷壳700~800kg、棉籽壳200~300kg,同时添加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25kg、石膏粉10~15kg、碳酸氢钙20~25kg;3)堆料发酵: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铺谷壳25~28cm、棉籽壳10~15cm、竹屑6~7cm、竹枝叶9~10cm,再在料堆上按每平方米撒上尿素3~5kg、过磷酸钙7~8kg、碳酸氢钙7~8kg、石膏粉3~5kg,并浇少量水,重复铺3层料、堆高1.5m~1.8m,堆好后在料上按100kg干料浇水50~60kg,浇水后用薄膜覆盖发酵,当中心料温达65℃以上,开始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8~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要求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发酵至暗褐色、无氨气刺激味时便可下地接种;4)清林整地:在播种前一周清理竹林地杂物杂草,将竹蔸周围20~30cm宽的土翻土晒白,外围挖排水沟,将上年割笋或采伐竹材后的竹蔸周围30cm宽的林地作为竹荪菌床;5)铺料播种:3月上旬至4月下旬,选阴天或多云天气铺料播种,播种前先将堆制好的培养料加充足水分使其含水量在60%~70%之间,然后在竹蔸上铺放15~20㎝的培养料,培养料的用量为10~15kg.m-2,再按2~3袋/m2菌种(0.5㎏/袋),每袋掰成12~16块的要求,在铺好料的菌床上以梅花型间隔5~6cm块状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后在菌种上撒上麦麸和玉米粉各占50%的混合物50~100g/m2,再盖上5~8cm厚培养料,重复上述方法进行第二层播种及撒麦麸和玉米粉,再盖上5~8cm厚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玉奎杨文英王玲王晓斌郭宇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