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60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1:06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PP的第一请求;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所述SDK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系统框架,由所述系统框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P进行处理。采用SDK在封装时指明执行第一请求的APP,后续framework收到封装的请求后,可以直接将该第一请求发送给指明的第二APP进行处理。因此,framework不需要再进行查询、判断等处理,有利于减轻系统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涉及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终端上的操作系统例如MIUI系统的APP(Application,应用)会有互相访问的需求。比如在文件夹打开一个MP3文件,或者在金融软件打开一个链接。我们希望能把这些流量内部转化给自己的应用而不是第三方APP。目前除非知道想要转化的APP的具体activity(活动),否则不能准确转化。需要系统去处理,会带来一些不想要的副作用。在framework(系统框架)里对发来的Intent(请求)做处理。比如intent是一个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开头的URI(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系统查询所有能响应这个Intent的APP,优先找出系统的APP去响应。因此,系统里需要大量的判断代码,而且无法准确判断这个请求是否应该被拦截,可能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用户点击了一个“知乎”的链接,这时系统不应该去拦截,而应该让用户去通过“知乎”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PP的第一请求;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所述SDK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系统框架,由所述系统框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P进行处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包括:所述SDK查询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将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包括:所述SDK查询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多个第二APP;将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的一个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的一个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包括: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系统自带的第二APP;将系统自带的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装置,应用于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PP的第一请求;封装模块,用于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发送模块,用于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系统框架,由所述系统框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P进行处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模块包括:第一查询子模块,用于查询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第一封装子模块,用于将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模块还包括:第二查询子模块,用于查询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多个第二APP;第二封装子模块,用于将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的一个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封装子模块包括:选择子模块,用于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系统自带的第二APP;第三封装子模块,用于将系统自带的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根据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SDK在封装时指明执行第一请求的APP,后续系统框架(framework)收到封装的请求后,可以直接将该第一请求发送给指明的第二APP进行处理。因此,framework不需要再进行查询、判断等处理,有利于减轻系统的压力。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装置的框图。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装置的框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装置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用于终端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101中,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软件开发工具包)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PP的第一请求。在步骤102中,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在步骤103中,SDK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系统框架,由所述系统框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P进行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将APP向SDK发送的待处理的请求称为第一请求,将第一请求增加第二APP的信息封装后得到的请求称为第二请求。例如,APP在发起待处理的Intent(请求)时,先将Intent交给SDK做一次封装,再发出。SDK在封装时会查询出应该转给哪个APP去响应这个Intent。然后在封装Intent时指明对应的APP的ActivityComponentName(活动组件名称),相当于把framework的拦截提前到SDK封装过程。同时APP也不需要关心具体逻辑。只需要在发出之前调用一次SDK的封装接口。第三方APP也可以接入SDK来达到同样的目地。例如,用户在社交工具APP中点击了一个链接,该社交工具APP向SDK发送该链接。SDK查询到系统中有浏览器可以处理该链接,则可以将该连接和该浏览器的信息封装到一起发送给framework。Framework收到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后,根据其中的浏览器的信息,将该链接发送至该浏览器,从而在该浏览器中打开该链接。本公开采用SDK在封装时指明执行第一请求的APP,后续系统框架(framework)收到封装的请求后,可以直接将该第一请求发送给指明的第二APP进行处理。因此,framework不需要再进行查询、判断等处理,有利于减轻系统的压力。此外,SDK根据所封装的第二APP的信息,可以灵活的选择执行第一请求的APP,达到准确导流的目的,还可以避免误拦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PP的第一请求;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所述SDK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系统框架,由所述系统框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P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PP的第一请求;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所述SDK将封装后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系统框架,由所述系统框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P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包括:所述SDK查询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将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K将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第二APP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包括:所述SDK查询能够执行所述第一请求的多个第二APP;将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的一个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的一个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包括:从多个第二APP中选择系统自带的第二APP;将系统自带的第二APP的活动组件名称与所述第一请求一起封装。5.一种应用程序请求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应用程序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