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55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烧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确定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基于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判断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判断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以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烧结
,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是烧结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直接影响垂直烧结速度,又影响烧结矿的成品率和转鼓指数。若烧结混合料的水分过大,将促使烧结速度加快,造成烧结矿成品率较低,返矿量偏大,转鼓指数降低。若烧结混合料的水分过小,将促使烧结速度减慢,造成生产率较低,综合能耗增加。为使烧结过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烧结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成球性,对烧结混合料水分进行准确检测和控制,是实现上述效果的必要保证。然而,现有技术在对烧结混合料的水分进行控制时,通常系统按照输入的设定值进行调整,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料的配比是随时需要调整的,当物料的配比变化后,预先输入的设定值将不再是合适的水分值,混合料的水分可能过大或过小,从而减低了烧结矿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基于所述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以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所述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优选的,通过以下公式一获得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其中,Q1为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Y为所述目标水分值,Ai为第i种物料的下料瞬时量,xi为第i种物料的水分含量值,n为所述烧结混合料包含的物料的数量,Q2为配料检测加水量。优选的,通过以下公式二获得所述校正系数:其中,b为校正系数,H2为混合后测水仪检测所述烧结混合料水分得到的检测水分值,Ai为第i种物料的下料瞬时量,Q2为配料检测加水量,xi为第i种物料的水分含量值,W为对所述烧结混合料加水的混水管的流量值,n为所述烧结混合料包含的物料的数量。优选的,通过以下公式三获得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Q3=b·Q1其中,Q3为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Q1为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优选的,通过以下公式四获得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Q4=b·Q′1其中,Y’为校正目标水分值,Q5为当前上料总量,Q6为前一次上料总量,ki为与物料变化对应的加水量变化系数,ai为当前物料配比,bi为前一次物料配比。优选的,所述加水量变化系数随着物料的亲水性的增大而增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第一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第二获得模块,用于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第三获得模块,用于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加水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所述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基于所述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以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所述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基于所述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以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所述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首先基于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混合加水量,接着判断理论混合加水量和实际混合加水量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接着判断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对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最后以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从而实现了在自动对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的同时提高烧结混合料水分的稳定性,保证对烧结混合料加水的准确性,提高了烧结矿的成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实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具体来讲,首先,根据烧结生产情况及设备检测情况确定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该目标水分值为由人为判断切换自动控制模式的临界点,该目标水分值可以由操作人员设定,例如,可以将目标水分值设定为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基于所述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以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所述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混合料水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目标水分值;基于所述目标水分值,获得理论上用于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理论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是否与实际添加到所述烧结混合料中的实际混合加水量相同;若不相同,则,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一次校正,获得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判断所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述烧结混合料的物料配比、上料量和物料种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发生变化,则对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进行第二次校正,获得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以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对所述烧结混合料进行加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一获得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其中,Q1为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Y为所述目标水分值,Ai为第i种物料的下料瞬时量,xi为第i种物料的水分含量值,n为所述烧结混合料包含的物料的数量,Q2为配料检测加水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二获得所述校正系数:其中,b为校正系数,H2为混合后测水仪检测所述烧结混合料水分得到的检测水分值,Ai为第i种物料的下料瞬时量,Q2为配料检测加水量,xi为第i种物料的水分含量值,W为对所述烧结混合料加水的混水管的流量值,n为所述烧结混合料包含的物料的数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三获得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Q3=b·Q1其中,Q3为所述第一校正混合加水量,Q1为所述理论混合加水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四获得所述第二校正混合加水量:Q4=b·Q′1其中,Y’为校正目标水分值,Q5为当前上料总量,Q6为前一次上料总量,ki为与物料变化对应的加水量变化系数,ai为当前物料配比,bi为前一次物料配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量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江山安钢汪万根郭亮秦雪刚刘莎莎史凤奎樊统云康海军裴元东耿丹余斌严飞赵景阳宋海洋郗晓法苏海涛陈明潇安晓哲赵景军王同宾熊大林杨伟强周检平张国超程峥明罗尧升陈绍国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