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友朵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50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包括管体和保温壳,且管体位于保温壳的内部,所述保温壳的上下两侧内侧壁均设有滑槽,所述管体的两端安装有法兰,所述管体的外表面绕设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电阻丝,且电阻丝有序的缠绕在绝缘体的放置槽内,所述管体外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滑块,且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所述滑块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内部设有弹簧柱,所述支撑架靠近其中一个法兰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热速度快且加热面积广,还设有保温装置都有利于油气的加热及减少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管道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管道运输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在五大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对于石油及天然气行业而言,管道运输是最佳的选择。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及各种具有常温状态下呈现流体性质的各类化工产品的运输主要都是依靠管道运输方式来实现。利用管道把石油及其产品和各种气体从产地输送到炼厂或用户已逐渐成为最安全、最经济和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运输方式。在五大运输方式中,对于油品及天然气的运输,采用水路运输当前逐渐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方式。现在普遍采用电热加热方式通过缠绕金属输油管道外缠绕多多圈电阻丝而产生感应线圈进行加热,但是这种加热方式油气管道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热量损失,造成能源浪费。且检查油气管道时的不易拆卸和移动也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包括管体和保温壳,且管体位于保温壳的内部,所述保温壳的上下两侧内侧壁均设有滑槽,所述管体的两端安装有法兰,所述管体的外表面绕设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电阻丝,且电阻丝有序的缠绕在绝缘体的放置槽内,所述管体外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滑块,且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所述滑块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内部设有弹簧柱,所述支撑架靠近其中一个法兰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连接有L型子管,且L型子管为伸缩杆,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连接有L型套管,且L型子管的一端插设在L型套管中。优选地,所述绝缘体的两端通过四合钮连接。优选地,所述保温壳的两端均出口,且出口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电阻丝通过导线和外置的电源连接。本技术中,通过管体外表面缠绕的绝缘体,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绝缘体内部的电阻丝可以导热,从而对管体里面的油气加热,管体位于保温壳的内部,可以对管体内的油气起保温作用,且绝缘体是可拆卸的,通过四合钮扣合连接,然后支撑架靠近其中一个法兰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连接有L型子管,且第二转动轴连接L型套管,且L型子管是伸缩杆,把L型子管通过拉伸套进L型套管内,进而手拉动L型套管,带动支撑架上安装的若干滑块在保温壳上下两侧内侧壁的滑槽内移动,且滑槽里面的滑块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内部通过上下两侧对称安装的弹簧柱对管体起固定支撑作用,把管体拉到保温壳的出口处时,对L型子管进行收缩,使得L型子管抽离L型套管,接着通过第一转动轴的转动,使得L型子管变换方向,从而使得管体顺利从保温壳出去,且可以通过管体两端安装的法兰连接油气管道。该技术结构简单,加热速度快且加热面积广,还设有保温装置都有利于油气的加热及减少能源浪费。此外,管体的移动性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油气管道的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绝缘体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L型子管、2法兰、3绝缘体、4保温壳、5滑块、6弹簧柱、7滑槽、8第一转动轴、9L型套管、10支撑架、11管体、12电阻丝、13四合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包括管体11和保温壳4,且管体11位于保温壳4的内部,且保温壳4的两端均出口,且出口的直径大于管体11的直径,保温壳4的上下两侧内侧壁均设有滑槽7,管体11的两端安装有法兰2,可以连接油气管道,管体11的外表面绕设有绝缘体3,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绝缘体3的两端通过四合钮13连接,绝缘体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电阻丝12,使得感应线圈导热,电阻丝12通过导线和外置的电源连接,且电阻丝12有序的缠绕在绝缘体3的放置槽内,管体11外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架10,对管体起支撑作用,支撑架10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滑块5,且滑块5在滑槽7内移动,滑块5靠近支撑架10的一端内部设有弹簧柱6,对管体起固定作用,支撑架10靠近其中一个法兰2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转动轴8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8上连接有L型子管1,且L型子管1为伸缩杆,便于拉伸和缩短,第二转动轴上连接有L型套管9,且L型子管1的一端插设在L型套管9中,便于手在结合处拉动。本技术中,通过管体11外表面缠绕的绝缘体3,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绝缘体3内部的电阻丝12可以导热,从而对管体11里面的油气加热,管体11位于保温壳4的内部,可以对管体11内的油气起保温作用,且绝缘体3是可拆卸的,通过四合钮13扣合连接,然后支撑架10靠近其中一个法兰2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转动轴8,第一转动轴8连接有L型子管1,且第二转动轴连接L型套管9,且L型子管1是伸缩杆,把L型子管1通过拉伸套进L型套管9内,进而手拉动L型套管9,带动支撑架10上安装的若干滑块5在保温壳4上下两侧内侧壁的滑槽7内移动,且滑槽7里面的滑块5靠近支撑架10的一端内部通过上下两侧对称安装的弹簧柱6对管体11起固定支撑作用,把管体11拉到保温壳4的出口处时,对L型子管1进行收缩,使得L型子管1抽离L型套管9,接着通过第一转动轴8的转动,使得L型子管1变换方向,从而使得管体11顺利从保温壳4出去,且可以通过管体11两端安装的法兰2连接油气管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包括管体(11)和保温壳(4),且管体(11)位于保温壳(4)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4)的上下两侧内侧壁均设有滑槽(7),所述管体(11)的两端安装有法兰(2),所述管体(11)的外表面绕设有绝缘体(3),所述绝缘体(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电阻丝(12),且电阻丝(12)有序的缠绕在绝缘体(3)的放置槽内,所述管体(11)外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滑块(5),且滑块(5)在滑槽(7)内移动,所述滑块(5)靠近支撑架(10)的一端内部设有弹簧柱(6),所述支撑架(10)靠近其中一个法兰(2)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转动轴(8)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8)上连接有L型子管(1),且L型子管(1)为伸缩杆,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连接有L型套管(9),且L型子管(1)的一端插设在L型套管(9)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管道外加热装置,包括管体(11)和保温壳(4),且管体(11)位于保温壳(4)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4)的上下两侧内侧壁均设有滑槽(7),所述管体(11)的两端安装有法兰(2),所述管体(11)的外表面绕设有绝缘体(3),所述绝缘体(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电阻丝(12),且电阻丝(12)有序的缠绕在绝缘体(3)的放置槽内,所述管体(11)外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滑块(5),且滑块(5)在滑槽(7)内移动,所述滑块(5)靠近支撑架(10)的一端内部设有弹簧柱(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友朵
申请(专利权)人:沈友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