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313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8:24
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闪耀光栅、Offner光学系统和第二闪耀光栅或直角反射镜。本发明专利技术补偿了光栅角度色散效应引起的时间展宽和空间展宽,确保光束到达工作面上光束的时空色散为零。与传统的基于光栅波前倾斜获得技术相比,从根本上消除了光栅角色散效应对波前倾斜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短超强激光,特别是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针对脉冲宽度大于百飞秒的超短脉冲时间特性测量时,采用光栅单次自相关法测量脉冲。
技术介绍
超短超强激光
,激光脉冲宽度和脉冲信噪比是评价其输出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参数。超短脉冲测量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式,直接测量方案采用快响应光电探测器+高速示波器的方法或者用条纹相机测量。间接测量方案有,扫描(或单次)二阶(或三阶)相关法,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自参考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构法等。高能拍瓦(1015W)激光系统采用啁啾脉冲光参量放大(OPCPA),采用固体激光玻璃片状放大器作为增益介质,由于热致波前畸变等因素,目前均采用单次工作模式。典型激光能量约数千焦耳,脉冲宽度约一皮秒,峰值功率数拍瓦。此类激光系统的脉冲测量只能采取单次测量方案。在采用单次自相关法测量激光脉冲时,如果直接让两束超短脉冲在晶体中产生自相关信号,由于光学元件口径、晶体尺寸和测量取样激光通量等诸多条件限制,只能实现最长数百飞秒的测量范围。采用光栅自相关方案,一束激光将获得波前倾斜,这样,在相同工作口径时,在晶体中可以获得更宽的自相关作用时间窗口,采用相同口径的晶体尺寸可获得更大的时间测量范围,产品级典型值为小于20ps。理论分析发现,光栅单次自相关在测量数纳米光谱宽度皮秒级激光时,由于光栅角度色散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与脉宽相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该装置本专利技术补偿了光栅角度色散效应引起的时间展宽和空间展宽,确保光束到达工作面上光束的时空色散为零。与传统的基于光栅波前倾斜获得技术相比,从根本上消除了光栅角色散效应对波前倾斜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该装置应用到光栅单次自相关超短脉冲测量装置时,可降低单次自相关装置的系统误差,为高能超短激光脉冲测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一闪耀光栅,由凹面反射镜和凸面反射镜构成的Offner光学系统和第二闪耀光栅,第二闪耀光栅常数与第一闪耀光栅常数相等,所述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凸面反射镜的2倍,且所述的凹面反射镜和所述的凸面反射镜曲率中心重合;入射光经所述的第一闪耀光栅衍射后,成为第一衍射光束,衍射光入射到所述的凹面反射镜,经该凹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的凸面反射镜,经该凸面反射镜反射后再次到达所述的凹面反射镜,经所述的凹面反射镜反射后再次到达第一闪耀光栅,再次经第一闪耀光栅衍射后成为第二衍射光,第二衍射光沿所述的入射光相反的方向出射到所述的第二闪耀光栅,经第二闪耀光栅衍射后成为第三衍射光,沿衍射方向传输到工作面,该工作面与所述第二闪耀光栅的光栅面平行;所述的入射光射入至第一闪耀光栅的入射角与第二衍射光射入至第二闪耀光栅的入射角相等;所述的工作面与第一闪耀光栅的垂直距离是第一闪耀光栅与所述凸面反射镜曲率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两倍。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一闪耀光栅,由凹面反射镜和凸面反射镜构成的Offner光学系统,直角反射镜,所述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凸面反射镜的2倍,且所述的凹面反射镜和所述的凸面反射镜曲率中心重合;入射光经所述的第一闪耀光栅衍射后成为第一衍射光,衍射光入射到所述的凹面反射镜,经该凹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的凸面反射镜,经该凸面反射镜反射后再次到达所述的凹面反射镜,经所述的凹面反射镜反射后再次到达第一闪耀光栅,再次经第一闪耀光栅衍射后成为第二衍射光,衍射光沿所述的入射光相反的方向出射到所述的直角反射镜,经该直角反射镜反射后第三次传输到第一闪耀光栅,第三次经过第一闪耀光栅后成为第三衍射光,衍射光入射到工作面,该工作面与所述第一闪耀光栅的光栅面平行;所述的入射光射入至第一闪耀光栅的入射角与第二衍射光从反射镜射入至第一闪耀光栅的入射角相等;所述的工作面与第一闪耀光栅的垂直距离是第一闪耀光栅与所述凸面反射镜曲率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两倍。所述的凹面反射镜和凸面反射镜均为球面反射镜或者柱面反射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色散预补偿分析说明,本专利技术补偿了光栅角度色散效应引起的时间展宽和空间展宽,确保光束到达工作面上光束的时空色散为零。与传统的基于光栅波前倾斜获得技术相比,从根本上消除了光栅角色散效应对波前倾斜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该装置应用到光栅单次自相关超短脉冲测量装置时,可降低单次自相关装置的系统误差,为高能超短激光脉冲测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光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光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色散预补偿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光栅色散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以图1、图3和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波前倾斜获得技术中的使用方法。由图可见,本专利技术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包括第一闪耀光栅1、Offner光学系统和第二闪耀光栅4,所述的Offner光学系统由凹面反射镜2和凸面反射镜3构成,第二闪耀光栅4的光栅常数与第一闪耀光栅1的光栅常数相等,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曲率半径是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的曲率半径的2倍,且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曲率中心和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的曲率中心重合于一点200;入射光110经所述的第一闪耀光栅1衍射后,第一闪耀光栅1输出的第一衍射光120入射到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经该凹面反射镜2第一次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经该凸面反射镜3第二次反射后再次经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第三次反射光130到达第一闪耀光栅1,所述的第三次反射光130经第一闪耀光栅1衍射后的形成第二衍射光140,该第二衍射光140沿所述的入射光110相反的方向出射到所述的第二闪耀光栅4,经第二闪耀光栅4衍射后形成第三衍射光150,沿第三衍射光150方向是工作面5,该工作面5与所述第二闪耀光栅4的光栅面平行;所述的入射光110射入至第一闪耀光栅1的入射角401与第二衍射光140射入至第二闪耀光栅4的入射角402相等;所述的工作面5与第二闪耀光栅4的垂直距离是第一闪耀光栅1与所述凸面反射镜3曲率中心点200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两倍。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凹面反射镜和凸面反射镜均为球面反射镜。入射光束110,中心波长为λ0,光谱宽度为Δλ,无波前倾斜。第二衍射光束140获得时域和空间色散预补偿。该光束经过第二闪耀光栅衍射,在工作面5处成为无色散(时间和空间均无展宽)的第三衍射光束150,第三衍射光束150有一定的波前倾斜。下面选取光束中心光线进行光栅色散分析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入射光束中心光线110含有被测光束的光谱范围内所有波长成分,以第一次衍射的入射角401从第一闪耀光栅上的点201入射,经第一闪耀光栅衍射后,中心波长λ0光线120以一定的角度出射,偏离中心波长dλ的光线121以不同的角度出射,它们经凹面反射镜和凸面反射镜组成的Offner光学系统,中心波长光线130以一定角度再次入射到第一闪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闪耀光栅(1)、Offner光学系统和第二闪耀光栅(4),所述的Offner光学系统由凹面反射镜(2)和凸面反射镜(3)构成,第二闪耀光栅(4)的光栅常数与第一闪耀光栅(1)的光栅常数相等,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曲率半径是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的曲率半径的2倍,且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和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曲率中心重合于一点(200);入射光(110)经所述的第一闪耀光栅(1)衍射后,第一闪耀光栅(1)输出的第一衍射光(120)入射到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经该凹面反射镜(2)第一次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经该凸面反射镜(3)第二次反射后再次经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第三次反射光(130)到达第一闪耀光栅(1),所述的第三次反射光(130)经第一闪耀光栅(1)衍射后的形成第二衍射光(140)沿所述的入射光(110)相反的方向出射到所述的第二闪耀光栅(4),经第二闪耀光栅(4)衍射后形成第三衍射光(150),沿第三衍射光(150)方向是工作面(5),该工作面(5)与所述第二闪耀光栅(4)的光栅面平行;所述的入射光(110)射入至第一闪耀光栅(1)的入射角(401)与第二衍射光(140)射入至第二闪耀光栅(4)的入射角(402)相等;所述的工作面(5)与第二闪耀光栅(4)的垂直距离是第一闪耀光栅(1)与所述凸面反射镜(3)曲率中心点(200)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闪耀光栅(1)、Offner光学系统和第二闪耀光栅(4),所述的Offner光学系统由凹面反射镜(2)和凸面反射镜(3)构成,第二闪耀光栅(4)的光栅常数与第一闪耀光栅(1)的光栅常数相等,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曲率半径是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的曲率半径的2倍,且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和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曲率中心重合于一点(200);入射光(110)经所述的第一闪耀光栅(1)衍射后,第一闪耀光栅(1)输出的第一衍射光(120)入射到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经该凹面反射镜(2)第一次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的凸面反射镜(3),经该凸面反射镜(3)第二次反射后再次经所述的凹面反射镜(2)的第三次反射光(130)到达第一闪耀光栅(1),所述的第三次反射光(130)经第一闪耀光栅(1)衍射后的形成第二衍射光(140)沿所述的入射光(110)相反的方向出射到所述的第二闪耀光栅(4),经第二闪耀光栅(4)衍射后形成第三衍射光(150),沿第三衍射光(150)方向是工作面(5),该工作面(5)与所述第二闪耀光栅(4)的光栅面平行;所述的入射光(110)射入至第一闪耀光栅(1)的入射角(401)与第二衍射光(140)射入至第二闪耀光栅(4)的入射角(402)相等;所述的工作面(5)与第二闪耀光栅(4)的垂直距离是第一闪耀光栅(1)与所述凸面反射镜(3)曲率中心点(200)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两倍。2.一种光栅波前倾斜色散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闪耀光栅(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顺兴朱宝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