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420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线管理系统,该缆线管理系统具有外旋转塞。内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外旋转塞内。内旋转塞可独立于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塔从内旋转塞延伸并且具有与该塔枢转地连接的臂,该臂限定缆线导引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线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核反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缆线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核裂变反应堆包括增殖-燃烧快速反应堆(也被称为行波反应堆,或TWR)。TWR指将被设计成在起动之后使用天然铀、贫铀、轻水反应堆乏燃料或钍作为重载燃料无限期地运转并且其中增殖且随后燃烧的波将相对于燃料行进的反应堆。因此,在一些方面,TWR是依赖于增殖至可用状态并现场燃烧的亚临界重载燃料运行的直通式快速反应堆。在TWR中,增殖和裂变波(“增殖-燃烧波”)起源于反应堆的中央芯体中并且相对于燃料移动。在燃料静止的情况下,增殖和燃烧波从燃点向外扩展。在一些情况下,燃料可移动以使得增殖和燃烧波相对于芯体静止(例如,驻波)但相对于燃料移动;驻波应被视为一种TWR。燃料组件的移动称为“燃料倒换(fuelshuffling)”并且可完成驻波,这是对反应堆特性(热、通量、功率、燃料燃烧等)的调节。其中燃料组件被倒换的中央芯体配置在反应堆容器中。燃料组件包括裂变核燃料组件和能产生裂变物质的核燃料组件。在中央芯体中还可配置有用于调节反应堆特性的反应控制组件。通过驻波限定的裂变能量形成热能,所述热能经一个或多个主冷却剂环路和中间冷却剂环路连续地传递到蒸汽发生器以发电,并且低温热通过一组水冷式真空冷凝器排出。冷却剂系统分离成主冷却剂环路和中间冷却剂环路有助于维持芯体和主冷却剂环路的完整性。在TWR中,主冷却剂环路和中间冷却剂环路两者都采用液态钠作为冷却剂。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方面,本技术的技术涉及一种缆线管理系统,该缆线管理系统具有:外旋转塞,该外旋转塞具有外旋转塞轴线;偏心地配置在外旋转塞内的内旋转塞,该内旋转塞具有内旋转塞轴线,其中内旋转塞可独立于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和从内旋转塞延伸的塔,该塔具有与该塔枢转地连接的臂,其中该臂围绕平行于内旋转塞轴线的臂轴线枢转;并且其中该臂限定缆线导引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塔从内旋转塞轴线偏心地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缆线导引件具有缆线导引件轴线,该缆线导引件轴线平行于臂轴线。在又一实施例中,臂在塔的外周处连接于塔。在再另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门架,该门架固定在位于塔上方的顶部结构上。在上述方面的另一实施例中,门架包括门架缆线导引件,该门架缆线导引件具有平行于臂轴线的门架缆线导引件轴线。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架构造成允许门架缆线导引件在正交于缆线导引件轴线的平面中移动,从而适应由内旋转塞和外旋转塞的旋转引起的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门架包括:门架臂,该门架臂在第一端上枢转地固定并且在第二端上与顶部结构可移动地联接;和与门架臂可线性移动地联接的门架延伸臂,其中门架延伸臂的远端端部包括门架缆线导引件。在又一实施例中,门架包括:第一导轨和平行于第一导轨的第二导轨;第一门架臂,该第一门架臂与第一和第二导轨可移动地联接;和第二门架臂,该第二门架臂与第一和第二导轨可移动地联接并且平行于第一门架臂,其中门架缆线导引件配置在第一门架臂与第二门架臂之间并且与二者可移动地联接。在再另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穿过缆线导引件并且在固定位置与外旋转塞接触的缆线。附图说明以下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对所描述的技术而言是说明性的且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要求专利权的技术的范围,该范围应当基于在此所附的权利要求。图1以框图形式示出行波反应堆的一些基本构件。图2A是示例性缆线管理系统的透视图。图2B-2E是处于各种相对位置的图2A所示的缆线管理系统的透视图。图3A是示例性缆线管理系统的透视图。图3B-3C是处于各种相对位置的图3A所示的缆线管理系统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以框图形式示出行波反应堆(TWR)100的一些基本构件。一般而言,TRW100包括容纳多个燃料组件(未示出)的反应堆芯体102。芯体102配置在保持一定体积的液态钠冷却剂106的池104内的最低位置处。池104被称为热池并且具有比也容纳液态钠冷却剂106的周围冷池108高的钠温度(归因于通过反应堆芯体102中的燃料组件产生的能量)。热池104通过内部容器110与冷池108隔开。钠冷却剂106的液面上方的顶部空间112可充填有诸如氩气的惰性保护气体。包封容器114(安全壳)包围反应堆芯体102、热池104和冷池108,并且利用反应堆顶盖116密封。反应堆顶盖116提供通向包封容器114的内部中的各种检修点。反应堆芯体102的尺寸基于多个因素来选择,包括燃料的特性、期望的发电量、可供使用的反应堆100空间等等。TWR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或期望用于低功率(约300MWe-约500MWe)、中功率(约500MWe-约1000MWe)和大功率(约1000MWe以上)应用中。可通过在芯体102周围设置未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反射体以将中子反射回到芯体102中来改善反应堆100的性能。另外,能产生裂变物质的和可裂变的核组件在芯体102内和其周围移动(或“倒换”)以控制其中发生的核反应。用于使这些核组件在芯体内移动的构件是本申请的主题并且以下在图2A-2E和图3A-3C中更详细地描述。钠冷却剂106经由主钠冷却剂泵118在容器114内循环。主冷却剂泵118从冷池108抽吸钠冷却剂106并且在反应堆芯体102下方将它喷射到增压室(plenum)中。冷却剂106被强制向上通过芯体并且由于反应堆芯体102内发生的反应而被加热。被加热的冷却剂106从热池104的上部进入中间热交换器120,并且在冷池108中的某一位置处离开中间热交换器120。这种主冷却剂环路122因而使钠冷却剂106完全在反应堆容器114内循环。中间热交换器120也包括液态钠冷却剂并且用作主冷却剂环路122与发电系统123之间的屏障,从而能确保芯体102和主冷却剂环路122的完整性。中间热交换器120将热从主冷却剂环路122(完全容纳在容器114内)传递到中间冷却剂环路124(仅部分地位于容器114内)。中间热交换器120穿过内部容器110中的开口,从而桥接热池104和冷池108(以便允许主冷却剂环路122中的钠106在其间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四个中间热交换器120分布在容器114内。中间冷却剂环路124使经管道进出容器114的钠冷却剂126经由反应堆顶盖116循环。位于反应堆容器114的外部的中间钠泵128使钠冷却剂126循环。热从主冷却剂环路122的钠冷却剂106传递到中间热交换器120中的中间冷却剂环路124的钠冷却剂126。中间冷却剂环路124的钠冷却剂126经过中间热交换器120内的多个管130。这些管130保持主冷却剂环路122的钠冷却剂106与中间冷却剂环路124的钠冷却剂126分隔开,同时在其间传递热能。直接热交换器132延伸入热池104内并且向主冷却剂环路122内的钠冷却剂106提供额外的冷却。直接热交换器132构造成允许钠冷却剂106从热池104进入和离开该热交换器132。直接热交换器132具有与中间热交换器120相似的结构,其中管134保持主冷却剂环路122的钠冷却剂106与直接反应堆冷却剂环路138的直接热交换器冷却剂136分隔开,同时在其间传递热能。(位于反应堆容器114内的和位于反应堆容器114外的)其它辅助反应堆构件包括但不限于未示出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泵、止回阀、截止阀、凸缘、排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缆线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旋转塞,所述外旋转塞包括外旋转塞轴线;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外旋转塞内的内旋转塞,所述内旋转塞包括内旋转塞轴线,其中所述内旋转塞能独立于所述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和从所述内旋转塞延伸的塔,所述塔包括与所述塔枢转地连接的臂,其中,所述臂围绕平行于所述内旋转塞轴线的臂轴线枢转;并且其中,所述臂限定缆线导引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1 US 62/3826481.一种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旋转塞,所述外旋转塞包括外旋转塞轴线;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外旋转塞内的内旋转塞,所述内旋转塞包括内旋转塞轴线,其中所述内旋转塞能独立于所述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和从所述内旋转塞延伸的塔,所述塔包括与所述塔枢转地连接的臂,其中,所述臂围绕平行于所述内旋转塞轴线的臂轴线枢转;并且其中,所述臂限定缆线导引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从所述内旋转塞轴线偏心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导引件具有缆线导引件轴线,所述缆线导引件轴线平行于所述臂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在所述塔的外周处连接至所述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缆线管理系统还包括门架,所述门架固定在位于所述塔上方的顶部结构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包括门架缆线导引件,所述门架缆线导引件具有平行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W·吉伯恩斯A·奥戴德拉P·H·帕克J·B·沃尔多
申请(专利权)人:泰拉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