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17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包括承载底座、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反应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均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且控制电路分别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电气连接,反应腔为轴向截面呈“口”字型的密闭腔体结构,包括承载槽和密封盖,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分别通过排气口与反应腔相互连接,电解电极安装在承载槽底部,电加热丝均布在承载槽内侧面。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可在室内氧气含量较低时为室内空气补充氧气,还可直接为使用者提供辅助吸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确切地说是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空气污染现象加重,尤其是室内空气污染现象,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对环境相对密封且人员相对较多的室内环境,往往会导致室内空气含氧量相对较低,从而对室内人员造成不适,影响室内人员学习工作状态低下等现象,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仅能通过空气检测设备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而无法在室内含氧量不足时无法对室内空气含氧量进行有效调节,除此之外,当前老人、孕妇等人群在日常保健及急救过程中也往往需要进行主动的吸氧保健及急救,而当前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均不具备满足这一使用要求的能力,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检测定位精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可在室内氧气含量较低时为室内空气补充氧气,还可直接为使用者提供辅助吸氧的需要,从而达到在满足对室内空气环境检测的同时,可有效满足对室内空气环境改善和对室内人员进行保健、急救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包括承载底座、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反应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均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且控制电路分别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电气连接,反应腔为轴向截面呈“口”字型的密闭腔体结构,包括承载槽和密封盖,密封盖与承载槽上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密封盖上设两个排气口,排气口环绕密封盖轴线均布,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分别通过排气口与反应腔相互连接,其中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末端嵌于承载槽内,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末端均设收集罩,其中氢气排气管下端面与承载槽底部间距为1—5毫米,氧气排气管收集罩嵌于密封盖下表面,电解电极安装在承载槽底部,其中电解电极的负极位于氢气排气管末端的收集槽内,电加热丝至少一条,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内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上表面设滑轨,并通过滑轨与反应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氧气排气管前端设呼吸管及呼吸面罩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上均设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单片机系统的自动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检测定位精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可在室内氧气含量较低时为室内空气补充氧气,还可直接为使用者提供辅助吸氧的需要,从而达到在满足对室内空气环境检测的同时,可有效满足对室内空气环境改善和对室内人员进行保健、急救的需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反应腔2、电解电极3、电加热丝4、氧气排气管5、氢气排气管6、空气质量检测装置7及控制电路8,其中反应腔2、空气质量检测装置7及控制电路8均安装在承载底座1上表面,且控制电路8分别反应腔2、电解电极3、电加热丝4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7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应腔2为轴向截面呈“口”字型的密闭腔体结构,包括承载槽21和密封盖22,密封盖22与承载槽21上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密封盖22上设两个排气口23,排气口23环绕密封盖22轴线均布,氧气排气管5、氢气排气管6分别通过排气口23与反应腔2相互连接,其中氧气排气管5、氢气排气管6末端嵌于承载槽21内,氧气排气管5、氢气排气管6末端均设收集罩9,其中氢气排气管6下端面与承载槽21底部间距为1—5毫米,氧气排气管5收集罩嵌于密封盖22下表面,电解电极3安装在承载槽21底部,其中电解电极3的负极位于氢气排气管6末端的收集槽9内,电加热丝4至少一条,环绕承载槽21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21内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底座1上表面设滑轨10,并通过滑轨10与反应腔2、空气质量检测装置7及控制电路8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氧气排气管5前端设呼吸管及呼吸面罩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氧气排气管5、氢气排气管6上均设控制阀1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8为基于单片机系统的自动控制电路。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完成承载底座、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安装,并使控制电路分别与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电气连接即可完成设备组装。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首先通过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并在环境质量污染严重时进行报警,当需要为室内补充氧气或为用户提供吸氧服务时,首先将双氧水或去离子水最为制氧基材添加到反应腔内,首先通过电加热丝对制氧基材进行调温,提高氧气产生量,然后通过电解电极进行电解作业,将电解后产生的氧气直接从氧气排气管排出,满足为室内补充氧气或为用户提供吸氧服务需要,同时将氢气排气管排出并收集或无害化处理即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检测定位精度高,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可在室内氧气含量较低时为室内空气补充氧气,还可直接为使用者提供辅助吸氧的需要,从而达到在满足对室内空气环境检测的同时,可有效满足对室内空气环境改善和对室内人员进行保健、急救的需要。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包括承载底座、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的反应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均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的反应腔为轴向截面呈“口”字型的密闭腔体结构,包括承载槽和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承载槽上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的密封盖上设两个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环绕密封盖轴线均布,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分别通过排气口与反应腔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末端嵌于承载槽内,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末端均设收集罩,其中所述的氢气排气管下端面与承载槽底部间距为1—5毫米,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收集罩嵌于密封盖下表面,所述的电解电极安装在承载槽底部,其中电解电极的负极位于氢气排气管末端的收集槽内,所述的电加热丝至少一条,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内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家居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应急供氧装置包括承载底座、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的反应腔、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均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反应腔、电解电极、电加热丝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的反应腔为轴向截面呈“口”字型的密闭腔体结构,包括承载槽和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承载槽上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的密封盖上设两个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环绕密封盖轴线均布,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分别通过排气口与反应腔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末端嵌于承载槽内,所述的氧气排气管、氢气排气管末端均设收集罩,其中所述的氢气排气管下端面与承载槽底部间距为1—5毫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梅花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