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08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43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支撑臂及一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包括有一枢设于电子装置底面的一凹室中的第一外壳板,其内部设有一可活动的第一内置板;第二支撑臂包括有一枢设于凹室中的第二外壳板,其内部设有一可活动的第二内置板,且与第一内置板枢接。第一内置板及第二内置板分别设有复数个定位部。第一外壳板及第二外壳板分别设有一定位件,且可定位于对应的内置板的其中一个定位部上而获固定。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摆回凹室时,二者皆不突出电子装置的底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
本技术与支撑结构有关,尤指一种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支撑架。
技术介绍
现代资讯方面的科技发展带来许多可携式的电子装置,例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型电脑等,以供民众非常方便地随时随地接收或发出讯息。然而由于这些电子装置的体积较小,且多为平板状,单独地平放在桌面上会让使用者难以轻松浏览,因此业界对此制造了专用的支撑架,可将电子装置撑高到适于观看的角度。已知的支撑架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M322011号所揭露,其包括有两个枢接相连的架板,其中一架板固定于电子装置上并设有数个定位槽,另一架板则用以抵撑于桌面;两架板之间设有一定位块,使在张开两架板后,利用该定位块定位于其中一定位槽中以固定支撑角度。然而上述支撑架可选择的支撑角度数量由该定位槽的数量决定,但一个架板上仅能设置少数个定位槽,以致该支撑架所能选择的支撑角度有限,恐难符合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上述支撑架在收合后,两个架板呈上下相叠状,因此其整体的高度至少为两个架板的高度的加总,而有过高的疑虑,不符现代电子产品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另一种已知的支撑架如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告I482568号所揭露,一电子装置包括一萤幕及一内藏于萤幕下的键盘,使用时将键盘抽出并翻折萤幕以调整角度。上述萤幕枢接有一可伸缩的架板,键盘内部收容有另一可伸缩的架板,且两架板的一端枢接。此已知结构虽可调整两架板的长度以变化电子装置的支撑角度,但收容于键盘内部的架板仅可沿该键盘直线抽出,而不似枢接于萤幕的架板可改变角度,因此整体上两架板的配对可形成支撑角度的选择受到限制,难以因应各种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此外,此已知结构也无法适用于没有键盘而无须翻折使用的触控式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其具有两个可调整长度的板片,使通过调整两板片伸出不同的长度以构成多个不同的支撑角度,令电子装置可在各种环境下获得良好的支撑。为达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其包括有:一电子装置,其底面设有一凹室,其内侧缘具有呈相对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一第一支撑臂,其包括有一第一外壳板及一第一内置板;该第一外壳板设有一第一中空空间,且以一端枢设于该凹室的第一侧,另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内置板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一中空空间,且自该第一开口伸出;该第一外壳板设有一第一定位件,该第一内置板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外壳板与该第一内置板可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部而获固定;一第二支撑臂,其包括有一第二外壳板及一第二内置板;该第二外壳板设有一第二中空空间,且以一端枢设于该凹室的第二侧,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内置板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中空空间,且自该第二开口伸出,并与该第一内置板枢接;该第二外壳板设有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内置板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外壳板与该第二内置板可通过该第二定位件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二定位部而获固定;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可相对该电子装置枢摆;当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摆回该凹室时,二者皆不突出该电子装置的底面。在一实施例中,该复数个第一定位部为间隔设置的卡齿,该第一定位件具有弹性且常态地卡抵于其中一个卡齿,该第一定位件可经受压变形而离开该卡齿以解除该第一外壳板与该第一内置板的固定状态;该复数个第二定位部为间隔设置的卡齿,该第二定位件具有弹性且常态地卡抵于其中一个卡齿,该第二定位件可经受压变形而离开该卡齿以解除该第二外壳板与该第二内置板的固定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外壳板、该第二外壳板、该第一内置板及该第二内置板分别设有一操控部。在一实施例中,该凹室内设有一环形框,而该第一外壳板及该第二外壳板分别枢设于该环形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分别可利用其多个定位部而达成多段的长度调整,进而使支撑的角度达到多种变化,而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另一方面,上述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的长度调整方式将内置板收入外壳板之中,因而不影响支撑架整体的高度,符合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趋势。此外,当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枢摆收回该凹室时,二者将完整收入该凹室中,而不会突出该电子装置的底面,因此不影响电子装置整体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定位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该电子装置1可为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型电脑等,其底面凹设有一方形凹室11,而可容置一第一支撑臂2及一第二支撑臂3。在本实施例中,该凹室11的内侧缘具有呈相对的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且该凹室11内设有一环形框12,其具有一位置对应于该第一侧111的第一枢接部121及一位置对应于该第二侧112的第二枢接部122。承上,该第一支撑臂2包括有一第一外壳板21及一第一内置板22。该第一外壳板21呈中空状而在内部设有一第一中空空间23,并在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24。该第一外壳板21以一枢轴211枢设于该环形框12的第一枢接部121,藉此可相对该环形框12产生枢摆。该第一内置板22容置于该第一中空空间23中,其一端伸出该第一开口24;该第一内置板22可自该第一开口24拉出而相对该第一外壳板21移动。上述该第一外壳板21与该第一内置板22之间具有可相对固定的结构。该第一内置板22的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外壳板21的两侧对应该第一定位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定位件25,该第一外壳板21与该第一内置板22可通过该第一定位件25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部而获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复数个第一定位部为间隔设置的卡齿26,而该第一定位件25容置于该第一外壳板21的一第一容置室212中,且朝该卡齿26伸出一第一卡抵部251。该第一定位件25具有弹性,其第一卡抵部251常态地卡抵于其中一个卡齿26,藉此使该第一外壳板21与该第一内置板22相对固定。当该第一定位件25受到按压,如图5所示,该第一定位件25产生变形,则该第一卡抵部251将离开该卡齿26,以解除该第一外壳板21与该第一内置板22的固定状态。据此,利用该第一外壳板21与该第一内置板22相对位置的变动,可调整该第一支撑臂2的长度。另一方面,如图1至图3所示,该第二支撑臂3包括有一第二外壳板31及一第二内置板32。该第二外壳板31呈中空状而在内部设有一第二中空空间33,并在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34。该第二外壳板31以一枢轴311枢设于该环形框12的第二枢接部122,藉此可相对该环形框12产生枢摆。该第二内置板32容置于该第二中空空间33中,其一端伸出该第二开口34且与该第一内置板22以一枢轴30枢接;该第二内置板32可自该第二开口34拉出而相对该第二外壳板31移动。上述该第二外壳板31与该第二内置板32之间具有可相对固定的结构。该第二内置板32的两侧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电子装置,其底面设有一凹室,其内侧缘具有呈相对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一第一支撑臂,其包括有一第一外壳板及一第一内置板;该第一外壳板设有一第一中空空间,且以一端枢设于该凹室的第一侧,另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内置板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一中空空间,且自该第一开口伸出;该第一外壳板设有一第一定位件,该第一内置板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外壳板与该第一内置板可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部而获固定;一第二支撑臂,其包括有一第二外壳板及一第二内置板;该第二外壳板设有一第二中空空间,且以一端枢设于该凹室的第二侧,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内置板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中空空间,且自该第二开口伸出,并与该第一内置板枢接;该第二外壳板设有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内置板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外壳板与该第二内置板可通过该第二定位件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二定位部而获固定;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可相对该电子装置枢摆;当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摆回该凹室时,二者皆不突出该电子装置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7 TW 106205320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电子装置,其底面设有一凹室,其内侧缘具有呈相对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一第一支撑臂,其包括有一第一外壳板及一第一内置板;该第一外壳板设有一第一中空空间,且以一端枢设于该凹室的第一侧,另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内置板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一中空空间,且自该第一开口伸出;该第一外壳板设有一第一定位件,该第一内置板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外壳板与该第一内置板可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部而获固定;一第二支撑臂,其包括有一第二外壳板及一第二内置板;该第二外壳板设有一第二中空空间,且以一端枢设于该凹室的第二侧,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内置板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第二中空空间,且自该第二开口伸出,并与该第一内置板枢接;该第二外壳板设有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内置板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外壳板与该第二内置板可通过该第二定位件定位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如
申请(专利权)人:如一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