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及其聚能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6920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器的聚能环,包括带有聚能孔的聚能环本体,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聚能环本体相连的导流支柱;与所述导流支柱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的出口端上方的挡水盖,并且所述挡水盖上设置有供水雾喷出的出雾口。该聚能环有效防止了水珠的四处飞溅,大大降低了加湿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水珠被挡水盖拦截,因此从加湿器的出雾口喷出的水雾将不会含有较大的水珠,这就提高了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聚能环的加湿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器及其聚能环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加湿器及其聚能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室内空气湿度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干燥的北方地区或者长期使用空调的场所,因此加湿器也就成为了家庭和办公场合的必备小家电。加湿器的底座内设置有雾化器,目前加湿器中雾化器较为普遍的类型为超声波雾化器,为了将超声波雾化器的能量聚集到接近于水面处,一些加湿器内设置了聚能环。带有聚能环的加湿器出雾量明显增大,聚能环对整个加湿器所带来的节能效果明显,然而由于聚能环将超声波雾化器的能量进行了聚集,这使得由聚能环出口喷出的水汽中容易带有水珠,水珠在加湿器内四处飞溅,滴水噪声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夜间使用带有聚能环的加湿器时,噪音甚至能够影响到用户的睡眠质量;另外,部分水珠会从加湿器的出雾口喷出,导致加湿器出现喷水现象,影响加湿效果和用户使用感受。因此,如何能够降低带有聚能环的加湿器的噪音,并避免该种加湿器出现喷水现象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加湿器的聚能环,以便能够降低带有聚能环的加湿器的噪音,并避免加湿器出现喷水现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聚能环的加湿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包括带有聚能孔的聚能环本体,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聚能环本体相连的导流支柱;与所述导流支柱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的出口端上方的挡水盖,并且所述挡水盖上设置有供水雾喷出的出雾口。优选的,所述出雾口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聚能孔的出口通流面积。优选的,所述挡水盖的覆盖面积不小于所述聚能环本体的出口端的面积。优选的,所述挡水盖包括顶板和朝向所述聚能环本体弯折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导流支柱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导流支柱包括多根,且所述导流支柱沿所述聚能环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导流支柱为两根,且所述侧壁的下边缘为曲线边缘,所述挡水盖与所述导流支柱相连的位置为所述曲线边缘的两个最低点。优选的,所述侧壁的下缘设置有两个最高点,且两个最高点在圆周方向上的夹角为180°,任意一个最高点与其相邻的所述导流柱在圆周方向上的夹角均为90°。优选的,所述出雾口包括多个,且多个出雾口均匀分布在以所述挡水盖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优选的,所述挡水盖呈漏斗状,且所述挡水盖的小端朝上,大端朝下,所述导流支柱与所述挡水盖的大端相连。优选的,所述聚能孔的入口端为喇叭口,所述聚能孔的其余位置为圆柱孔,且所述喇叭口的小端与所述圆柱孔相连。本技术所公开的加湿器,包括雾化器和设置在雾化器上方的聚能环,并且所述聚能环为上述任意一项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聚能环。由以上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所公开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包括带有聚能孔的聚能环本体,并且该聚能环还包括导流支柱和挡水盖,导流支柱的一端与聚能环本体的出口端相连,挡水盖与导流支柱的另一端相连,并且挡水盖的覆盖面积不小于聚能环本体的出口端的面积,挡水盖上设置有供水雾喷出的出雾口。由于在聚能环的出口端设置了挡水盖,因此从聚能环出口喷出的带有水珠的水雾将首先与挡水盖相遇,水雾中较大的水珠将被粘附在挡水盖上,挡水盖上的水珠将顺着导流支柱回流至聚能环本体上并最终重新回到加湿器水槽的水面上,这就有效防止了水珠的四处飞溅,大大降低了加湿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水珠被挡水盖拦截,因此从加湿器的出雾口喷出的水雾将不会含有较大的水珠,这就提高了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本技术所公开的加湿器由于采用了上述聚能环,因此该加湿器应当兼具上述聚能环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聚能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公开的聚能环的一种角度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公开的聚能环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为聚能环本体,2为导流支柱,3为挡水盖,4为出雾口,5为安装臂,6为聚能孔,31为顶板,32为侧壁,61为圆柱孔,62为喇叭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加湿器的聚能环,以便能够降低带有聚能环的加湿器的噪音,并避免加湿器出现喷水现象。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聚能环的加湿器。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包括带有聚能孔6的聚能环本体1,如图1中所示,除此之外,该聚能环还包括导流支柱2和挡水盖3,导流支柱2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支撑挡水盖3,另一方面供挡水盖3上所汇集的水珠回流,具体的,导流支柱2的一端与聚能环本体1相连,挡水盖3与导流支柱2的另一端相连,挡水盖3位于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上方,优选的,挡水盖3的覆盖面积不小于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面积,并且挡水盖3上设置有供水雾喷出的出雾口4,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水珠从挡水盖上的出雾口4喷出,优选的,挡水盖3上的出雾口通流面积应当显著小于聚能孔6的出口通流面积,导流支柱2可连接在聚能环本体1的侧面或者端面,本实施例中导流支柱2与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相连。由于在聚能环的出口端设置了挡水盖3,并且挡水盖3的覆盖面积不小于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的面积,因此从聚能环出口喷出的带有水珠的水雾将首先与挡水盖3相遇,水雾中较大的水珠将被粘附在挡水盖3上,挡水盖3上的水珠将顺着导流支柱2回流至聚能环本体1上并最终重新回到加湿器水槽的水面上,这就有效防止了水珠的四处飞溅,大大降低了加湿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水珠被挡水盖3拦截,因此从加湿器的出雾口喷出的水雾将不会含有较大的水珠,这就提高了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挡水盖3具体包括顶板31和朝向聚能环本体1弯折的侧壁32,并且侧壁32与导流支柱2相连,如图1至图3中所示,导流支柱2可以为一根或者多根,考虑到支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支柱2具体设置为两根,并且两根导流支柱2在圆周方向上的夹角为180°,如图1中所示。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导流支柱2设置为三根、四根等,只要能够满足支撑挡水盖并达到导流的目的即可。为了进一步方便汇聚在挡水盖3上的水珠回流,本实施例中的侧壁的下缘设计为曲线边缘,如图1中所示,并且挡水盖3与导流支柱2相连的位置为曲线边缘的两个最低点,这可以使水珠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侧壁32的下缘回流至导流支柱2位置,并最终沿着导流支柱2流回水面。请参看图1,侧壁32的下缘也设置有两个最高点,并且两个最高点在圆周方向上的夹角为180°,任意一个最高点与其相邻的导流支柱2在圆周方向上的夹角均为90°,这样设计可以使水珠均可就近沿导流支柱2回流至水面位置。请参考图1,聚能环的挡水盖3上设置有多个出雾口4,并且多个出雾口4均匀的分布在以挡水盖3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这可以增加挡水盖3对水珠的阻挡效果。除此之外,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挡水盖3的实现形式,该挡水盖3呈漏斗状,并且挡水盖3的小端朝上,大端朝下,导流支柱2与挡水盖3的大端相连。由于挡水盖3本身的形状为漏斗状,因此在自身形状的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加湿器及其聚能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器的聚能环,包括带有聚能孔(6)的聚能环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聚能环本体(1)的相连的导流支柱(2);与所述导流支柱(2)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上方的挡水盖(3),并且所述挡水盖(3)上设置有供水雾喷出的出雾口(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的聚能环,包括带有聚能孔(6)的聚能环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聚能环本体(1)的相连的导流支柱(2);与所述导流支柱(2)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上方的挡水盖(3),并且所述挡水盖(3)上设置有供水雾喷出的出雾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口(4)的通流面积小于所述聚能孔(6)的出口通流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盖(3)的覆盖面积不小于所述聚能环本体(1)的出口端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盖(3)包括顶板(31)和朝向所述聚能环本体(1)弯折的侧壁(32),所述侧壁(32)与所述导流支柱(2)固定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支柱(2)包括多根,且所述导流支柱(2)沿所述聚能环本体(1)的周向均匀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支柱为两根,且所述侧壁(32)的下边缘为曲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荣侯剑飞林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