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线打把机中的滚动、平动转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脚线打把机中的滚动、平动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电雷管脚线打把机(以下简称打把机)是民爆电雷管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是当前制约电雷管产量的瓶颈设备。现阶段的各种半自动及自动打把机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将把线从绕线机械手上推到绕线钩上,随着绕线钩的后退旋转从而完成把线捆腰的过程,但由于绕线机械手和绕线钩之间存在的间隙很难消除或减小,从而使得把线推入绕线钩时落入间隙中绕线钩难以钩住线把,产生次品或者下一工序无法完成的问题。由于工艺对设备的要求,绕线钩组件须先滚动后平动。在双向气动式打把机上没有该动作,因此其打出的把线质量很差。在伺服式打把机上,采用伺服电机和齿轮组的组合方式实现这一动作,然而这种解决办法无疑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雷管脚线打把过程中,绕线钩和转动机械手之间存在间隙的问题。在本专利中所设计的滚动、平动转换结构,采用齿轮和滑动齿条的创新设计,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该结构中,齿轮由键与转动钩的轴连接,撞钉由螺钉改造而成,固定于齿条上,齿条可在固定的齿条座的槽内滑动。动作时,连接架在气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脚线打把机中的滚动、平动转换结构, 其特征是:连接架(13)与左绕线钩(30)和右绕线钩(27)连接,左齿轮(16)和左外挡片(8)安装在左绕线钩(30)的转动轴上,右齿轮(31)和右外挡片(23)安装在右绕线钩(27)的转动轴上,左导向套(4)与左绕线钩(30)的轴相连接,右导向套(18)与右绕线钩(27)的轴相连接,左齿条(10)安装在左齿条座上(9),右齿条(29)安装在右齿条座(28)上,左齿条(10)和右齿条(29)上安有左撞钉(5)和右撞钉(22),当连接架(13)前进时带动左齿轮(16)和右齿轮(31)在左齿条(10)和右齿条(29)上滚动,滚动到一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脚线打把机中的滚动、平动转换结构,其特征是:连接架(13)与左绕线钩(30)和右绕线钩(27)连接,左齿轮(16)和左外挡片(8)安装在左绕线钩(30)的转动轴上,右齿轮(31)和右外挡片(23)安装在右绕线钩(27)的转动轴上,左导向套(4)与左绕线钩(30)的轴相连接,右导向套(18)与右绕线钩(27)的轴相连接,左齿条(10)安装在左齿条座上(9),右齿条(29)安装在右齿条座(28)上,左齿条(10)和右齿条(29)上安有左撞钉(5)和右撞钉(22),当连接架(13)前进时带动左齿轮(16)和右齿轮(31)在左齿条(10)和右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佳庆,张欲立,张璐,张云贺,朱贺,李健白,李京,杨浩,高君,孙阳,张宏光,洪瑞,贾云鹏,贺飞,钱冬梅,陆汶陇,吴思宁,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