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235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包括锁体电池、GSM插槽后盖、GSM模块、后面板、锁体、门扣盒、RFID读卡器、51单片机、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LCD屏、前面板、钥匙载体及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了“一次一密”的视觉密码替代传统的固定密码,提高了抗破解和抗复制能力,而且计算开销低,对于硬件要求不高,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锁,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电子锁大致有三种:第一种需要记忆密码并输入密码完成开锁,这种锁很容易出现记混或忘记的情况,且一旦泄露或破解,用户不宜察觉,安全性较低。第二种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开锁,如指纹、虹膜等,较之第一种密码锁,这种锁安全性更高,但是有一定的识别失败几率,成本较高,且无法让未录入生物信息的用户开锁,因此难以普及,家庭用户较少使用这种锁。第三种使用的是射频识别技术,这种锁安全性高,成本适中,但普遍使用的是简单密码配对开锁技术,因而所有锁匙标签内存储信息固定且一致,很容易被复制,且无法实现多用户的身份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能通过视觉密码原理进行开锁控制和鉴别用户身份,提高了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包括锁体电池、GSM插槽后盖、GSM模块、后面板、锁体、门扣盒、RFID读卡器、51单片机、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LCD屏、前面板、钥匙载体及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所述的锁体电池及GSM模块设置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并通过所述的GSM插槽后盖罩盖,所述的锁体安装在所述的后面板内,构成电子锁主体结构;所述的门扣盒设置在门框上,所述的门扣盒与所述的锁体相对应;所述的RFID读卡器、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及LCD屏分别与所述的51单片机连接,构成硬件及电路板结构,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的锁体上;所述的前面板扣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并罩盖在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上;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的钥匙载体上,构成锁匙结构,所述的锁匙结构通过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与所述的RFID读卡器无线连接。上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中,所述的前面板的前端面上设有嵌装槽,位于所述的前面板的上部,所述的LCD屏适配嵌装在所述的嵌装槽内。上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中,所述的前面板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声音通孔,位于所述的前面板的中部,所述的蜂鸣器位于所述的多个声音通孔的内侧。上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中,所述的前面板上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所述的锁体连接。上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中,所述的后面板上设有螺丝孔,位于所述的后面板的下部,所述的后面板通过螺丝经所述的螺丝孔与所述的前面板固定连接。上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中,所述的后面板上设有镂空凹槽,位于所述的后面板的上部,所述的锁体电池及GSM模块对应设置在所述的镂空部凹槽内。上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中,所述的GSM插槽后盖适配罩盖在所述的后面板的镂空凹槽上。本技术运用了“一次一密”的视觉密码替代传统的固定密码,提高了抗破解和抗复制能力,而且计算开销低,对于硬件要求不高,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的使用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包括锁体电池、GSM插槽后盖1、GSM模块2、后面板3、锁体4、门扣盒5、RFID读卡器6、51单片机7、A/D转换器8、解调器9、存储器10、蜂鸣器11、时钟12、键盘13、LCD屏14、前面板15、钥匙载体16及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17;所述的锁体电池及GSM模块2设置在所述的后面板3上并通过所述的GSM插槽后盖1罩盖,所述的锁体4安装在所述的后面板3内,构成电子锁主体结构;所述的门扣盒5设置在门框上,所述的门扣盒5与所述的锁体4相对应;所述的RFID读卡器6、A/D转换器8、解调器9、存储器10、蜂鸣器11、时钟12、键盘13及LCD屏14分别与所述的51单片机7连接,构成硬件及电路板结构,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的锁体4上;所述的前面板15扣在所述的后面板3上,并罩盖在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上;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17设置在所述的钥匙载体16上,构成锁匙结构,所述的锁匙结构通过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17与所述的RFID读卡器6无线连接。所述的前面板15的前端面上设有嵌装槽,位于所述的前面板15的上部,所述的LCD屏14适配嵌装在所述的嵌装槽内,便于LCD屏14的显示和使用。所述的前面板15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声音通孔,位于所述的前面板15的中部,所述的蜂鸣器11位于所述的多个声音通孔的内侧,可便于蜂鸣器11的声音的传出。所述的前面板15上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所述的锁体4连接,便于锁体4的开闭。所述的后面板3上设有螺丝孔,位于所述的后面板3的下部,所述的后面板3通过螺丝经所述的螺丝孔与所述的前面板15固定连接,拆装方便。所述的后面板3上设有镂空凹槽,位于所述的后面板3的上部,所述的锁体电池及GSM模块2对应设置在所述的镂空部凹槽内,安装方便,后面板3能对锁体电池及GSM模块2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所述的GSM插槽后盖1适配罩盖在所述的后面板3的镂空凹槽上,避免锁体电池及GSM模块2掉出。请参见附图2所示,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的使用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打开GSM插槽后盖1并装入锁体电池和SIM卡。步骤2:电子锁初始化。步骤3:锁匙初始化。步骤4:开锁。步骤5:查看开锁记录。在所述的步骤2中,还包括如下分步骤:步骤2.1:通过键盘13输入锁的初始化的管理员密码,该密码存储于存储器10中。步骤2.2:若51单片机7进行逻辑判断认定管理员密码正确,用户可以通过LCD屏14显示的提示信息和键盘13进行锁的基本设置。步骤2.3:锁的基本设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0中。在所述的步骤2.2中,锁的基本设置包括报警短信号码及更改管理员密码。在所述的步骤3中,还包括如下分步骤:步骤3.1:用户通过键盘13输入正确的管理员密码,根据LCD屏14提示选择锁匙初始化选项。步骤3.2:将锁匙载体16靠近前面板15,然后用户通过键盘13输入自己的四位数字的个人密码。步骤3.3:51单片机7处理用户输入的密码,将得到的用户密码图像,用户密码图像分解成两个视觉密码图像,一个视觉密码图像写入硬件及电路板结构的存储器10中,另一个视觉密码图像发给RFID读卡器6,并由RFID读卡器6写入到和锁匙结构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17中。在所述的步骤3.2中,为了区分不同用户身份,要求每个锁匙的个人密码均不相同。在所述的步骤4中,还包括如下分步骤:步骤4.1:当用户使用自己的锁匙开锁时,只需将锁匙载体16靠近前面板15。步骤4.2:锁体4内的RFID读写器6将读取锁匙结构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17中信息交给51单片机7处理。步骤4.3:51单片机7读取存储器10中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如果用户身份合法,51单片机7发送开锁控制信号给锁体4并记录用户身份和开锁时间到存储器10中;反之,51单片机7发送报警信号给GSM模块2向指定的手机号发送报警短信。步骤4.4:每次开锁后,电子锁将根据用户密码图像随机产生两个新的视觉密码图像替换原视觉密码图像。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电池、GSM插槽后盖、GSM模块、后面板、锁体、门扣盒、RFID读卡器、51单片机、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LCD屏、前面板、钥匙载体及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所述的锁体电池及GSM模块设置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并通过所述的GSM插槽后盖罩盖,所述的锁体安装在所述的后面板内,构成电子锁主体结构;所述的门扣盒设置在门框上,所述的门扣盒与所述的锁体相对应;所述的RFID读卡器、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及LCD屏分别与所述的51单片机连接,构成硬件及电路板结构,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的锁体上;所述的前面板扣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并罩盖在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上;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的钥匙载体上,构成锁匙结构,所述的锁匙结构通过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与所述的RFID读卡器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电池、GSM插槽后盖、GSM模块、后面板、锁体、门扣盒、RFID读卡器、51单片机、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LCD屏、前面板、钥匙载体及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所述的锁体电池及GSM模块设置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并通过所述的GSM插槽后盖罩盖,所述的锁体安装在所述的后面板内,构成电子锁主体结构;所述的门扣盒设置在门框上,所述的门扣盒与所述的锁体相对应;所述的RFID读卡器、A/D转换器、解调器、存储器、蜂鸣器、时钟、键盘及LCD屏分别与所述的51单片机连接,构成硬件及电路板结构,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的锁体上;所述的前面板扣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并罩盖在所述的硬件及电路板结构上;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的钥匙载体上,构成锁匙结构,所述的锁匙结构通过所述的无源可读可写RFID标签与所述的RFID读卡器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视觉密码原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