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瑞霞专利>正文

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其主要是在于改良常用滑溜鞋由于其滑溜块及鞋底的结构特性差异甚大,无法一次制设构成,而必须先将鞋底及滑溜块分别制设后再遂行螺固结合,不仅组设麻烦且结构稳固性不佳;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在滑溜块正面设有结合部,并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于滑溜块底面设有连结部及容置空间,该连结部是以预定数目的以鸠尾槽所构成。(*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更具体而言,藉由在滑溜块正面设有结合部,并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于滑溜块底面设有连结部及容置空间,该连结部是以预定数目的鸠尾槽所构成;因此于鞋底基材制作成形鞋底的同时,以鞋底基材同时填注于滑溜块结合部及连结部,据使,滑溜鞋的鞋底与滑溜块的结合,得于鞋底成形时直接作稳固的结合制设,而无须另行作鞋底及滑溜块的结合,因此,不仅节省了结合组设的时间、节省材料成本,且滑溜块与鞋底结合的密合性及稳固性良好。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此为常用滑溜鞋10的鞋底11与滑溜块12的结构,该滑溜鞋10的滑溜块12是为一硬度较高而滑动特性(与其它物件相接触时摩擦力较小)良好的结构,而鞋底11通常为弹性较佳的结构,一般而言鞋底11是以橡胶作为鞋底11的基材,据此,游戏者得以藉由该鞋底11的滑溜块12遂行滑移连动。由于滑溜块12及鞋底11的结构特性相差甚大,因此无法以一体成形方式一次制设构成,而必须如图中所示先将鞋底11及滑溜块12分别制设后再遂行结合,而其结合的方式由于结构特性差异甚大,因此较难以粘合方式遂行两者的结合(两者不易稳固粘合),所以,通常于鞋底11及滑溜块12上设有螺孔14,再藉螺杆13遂行两者的螺固结合,为防止滑溜块与鞋底结合后会晃动,因此于滑溜块的两侧设有燕尾槽15,据以增加结合稳固。由上述的结合型态可知,对于产业的生产组配而言,鞋底与滑溜块的结合不仅费时、费工、麻烦且徒增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结构的结合稳因性而言,由于是以螺杆螺固方式固定,因此受力均集中于螺杆设置处,而容易造成滑溜块的螺孔处断裂,导致结构破坏。所以针对以上严重的缺陷,在求理想、实用与进步的今日,诚为一极待努力追求改善的目标。有鉴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乃经详细思索,并累积多年后事鞋类连动商品的贩制与研究开发的经验,终得以开发出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使得以改善常用的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据使滑溜鞋的鞋底与滑溜块的结合,得于鞋底成形时直接作稳固的结合制设,而无须另行作鞋底及滑溜块的结合(螺固结合),其是藉由在滑溜块正面设有结合部,并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于鞋底基材制作成形鞋底的同时,滑溜块结合穿孔处也填满鞋底基材,而形成鞋底及滑溜块相稳固结合的型态,因此,对于产业的生产制设而言,不仅节省了结合组设的时间、节省材料成本(因无螺杆、螺孔结构),且滑溜块与鞋底结合的密合性及稳固性良好。所以,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其主要是由鞋底及滑溜块所构成,滑溜块是以其底面与鞋底相结合,滑溜块的正面设有滑溜面,其特征在于于滑溜块其滑溜面侧边设有结合部,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该结合部是呈低于正面最突出处的凹设型态,据此,于鞋底基村成形鞋底时,藉由鞋底基材同时填满结合部的结合穿孔处及凹设处,而形成一鞋底及滑溜块相稳固结合的结构型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其主要是由鞋底及滑溜块所构成,滑溜块是以其底面与鞋底相结合,滑溜块的正面设有滑溜面,其特征在于于滑溜块其滑溜面侧边设有结合部,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该结合部是呈低于正面最突出处的凹设型态,据此,于鞋底基材成形鞋底时,藉由鞋底基材同时填满结合部的结合穿孔处及凹设处,而形成一鞋底及滑溜块相紧密稳固结合的结构型态。是由鞋底及滑溜块所构成,滑溜块是以其底面与鞋底相结合,滑溜块的正面设有滑溜面,其特征在于于滑溜块其底面设有连结部及容置空间,该连结部是以预定数目的鸠尾槽所构成,且各鸠尾槽的一侧开口与容置空间相连通,据此,于鞋底基材成形鞋底时,藉由鞋底基材同时填满连结部的鸠尾槽及容置空间,而形成一鞋底及滑溜块相紧密稳固结合的结构型态。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构造,由于操作实施时,藉由在滑溜块正面侧边设有结合部,并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于滑溜块底面设有连结部及容置空间,该连结部是以预定数目的鸠尾槽所构成,且各鸠尾槽的一侧开口与容置空间相连通;因此于鞋底基材制作成形鞋底的同时,滑溜块结合部及连结部均填满鞋底基,据使,滑溜鞋的鞋底与滑溜块的结合,得于鞋底成形时直接作稳固的结合制设,而无须另行作鞋底及滑溜块的结合,因此对于产业的生产制设而言,不仅节省了结合组设的时间、节省材料成本(因无螺杆、螺孔结构),且滑溜块与鞋底结合的密合性及稳固性良好。关于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特征及其它的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图1是常用滑溜鞋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溜块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溜块底面俯视平面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鞋底与滑溜块之结合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其连结穿孔与鞋底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4其滑溜块与鞋底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号部分(10)滑溜鞋 (11)鞋底(12)滑溜块 (13)螺杆(14)螺孔(15)燕尾槽(20)滑溜块 (21)底面(22)正面(23)滑溜面(24)结合部 (241)结合缘(25)结合穿孔(26)连结部(27)容置空间(28)鸠尾槽(281)侧边开口 (29)隔块(30)鞋底现以较佳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其中该滑溜块20,其是为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结构,滑溜块20是以其底面21与鞋底30相结合,于滑溜块20的正面22设有凹弧型态的滑溜面23,滑溜面23的两对应侧设有结合部24,该结合部24是为较滑溜面23周侧最高处为低的凹设型态,因此于连结部26与滑溜面23边缘处形成有一结合缘241,结合部24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21的结合穿孔25;于滑溜块20其底面21的两对应侧边设有连结部26,而两连结部26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7,该连结部26是以预定数目的鸠尾型态的鸠尾槽28所构成,该鸠尾槽28的内部空间为一侧较开阔而另一侧较狭窄的型态,各鸠尾型态28间以一隔块29相区隔,各鸠尾槽28的侧边开口281与容置空间27相连通;以上所述,即是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相关元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其次,再将本技术的操作动作原理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期使以便对本技术的构造及特征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与认识。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滑溜块20结构,于正面22设有结合部24,该结合部24是为较滑溜面23周侧最高处为低的凹设型态,且结合部24上设有贯穿底面21的结合穿孔25;于滑溜块20其底面21的两对应侧边设有连结部26,该连结部26是以预定数目的鸠尾型态的鸠尾槽28所构成;因此在鞋底基材(通常为橡胶)射出成型鞋底30的同时,将滑溜块20同时置入模具内,使鞋底基材填充于结合部24及其结合穿孔25、连结部26其鸠尾槽28及容置空间27,使鞋底30与连结块紧密连结呈一体相连的型态。其中由于该结合部24连结部26是为较滑溜面23周侧最高处为低的凹设型态,因此鞋底基材得以填充该凹设处,于本实施例中,在鞋底基材成型鞋底30完成后,原本位于连结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其主要是由鞋底及滑溜块所构成,滑溜块是以其底面与鞋底相结合,滑溜块的正面设有滑溜面,其特征在于:于滑溜块其滑溜面侧边设有结合部,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该结合部是呈低于正面最突出处的凹设型态,据此,于鞋底基材成形鞋底时,藉由鞋底基材同时填满结合部的结合穿孔处及凹设处,而形成一鞋底及滑溜块相紧密稳固结合的结构型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溜鞋鞋底结合构造,其主要是由鞋底及滑溜块所构成,滑溜块是以其底面与鞋底相结合,滑溜块的正面设有滑溜面,其特征在于于滑溜块其滑溜面侧边设有结合部,于结合部上设有贯穿连通底面的结合穿孔,且该结合部是呈低于正面最突出处的凹设型态,据此,于鞋底基材成形鞋底时,藉由鞋底基材同时填满结合部的结合穿孔处及凹设处,而形成一鞋底及滑溜块相紧密稳固结合的结构型态。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邱瑞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