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07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包括A号线的既有车站和B号线的新建车站,二者衔接处形成换乘车站,在A号线既有车站的侧墙上连续开洞,形成与B号线新建车站相通的多个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包括既有结构处的洞口、负一层洞口处顶梁、负二层洞口处顶梁、负一层洞口处柱子、负二层洞口处柱子、可施加轴力的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新建结构处内部的填砂钢管柱、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设底板下凹纵梁增长底板变形缝处渗水路径提高了防水性能,控制既有结构变形及内力转换非常有利。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wide range adjacent existing transfer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large area adjacent to existing transfer station including the line A of the existing station and the line B of the new station, the two link formed at the transfer station, the A line is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tinuous opening station, forming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and the B line on the new station port communicated, the port includes both the structure of the hole, a hole at the top layer of negative and negative two of the top beam, the negative layer of the pillars, negative two hole pillars, applied axial force of the temporary support column and scaffold structure, new internal sand filled steel pipe column and column slab column connection reinforcement ring, steel column welded steel reinforced ring, steel column bottom welded steel reinforcing ring and a bottom plate are connected at the concave ring beam and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waterproofing performance by increasing the bottom concave longitudinal beam to increase the seepage path of the bottom plate deformation joint, and control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which is very favor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
技术介绍
修建地铁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城市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换乘车站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老地铁线路的换乘及不同期建设必然涉及后建地铁车站与既有地铁车站的衔接问题。设计者在设计先建地铁车站时,一般会预留换乘接口,以便后续车站设计施工。由于现代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地铁线网不断处于调整状态,有时在没有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换乘车站,如南京地铁1号线与4号线换乘站鼓楼站。在此类工程中,如果不采取控制既有车站变形和凿除既有结构的措施和方法,将会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安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当后期建设地铁横向跨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无法利用临时支撑控制既有结构变形的车站,其衔接设计及施工方案稍不合理,将会导致既有结构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更甚者造成工程事故,危及地铁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包括A号线的既有车站和B号线的新建车站,二者衔接处形成换乘车站,在A号线既有车站的侧墙上连续开洞,形成与B号线新建车站相通的多个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包括既有结构处的洞口、负一层洞口处顶梁、负二层洞口处顶梁、负一层洞口处柱子、负二层洞口处柱子、可施加轴力的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新建结构处内部的填砂钢管柱、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所述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中的临时支撑立柱为钢管支撑,其中间配有千斤顶,可在拆除侧墙时及时施加于侧墙处,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为钢板焊接而成的环形板,新建车站结构纵梁及横梁钢筋焊接在加强环上,保证钢筋受力;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中的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为在新建结构底板下浇筑的梁,其可抵在既有围护结构上,完成水平方向传力且可在内加设遇水膨胀止水条,加强底板防水能力。所述既有车站的顶板、中板、既有车站底板处外侧分别与新建结构现浇补强纵梁,所述补强纵梁包括负一层补强纵梁及连板、负二层补强纵梁及连板、底板补强纵梁及连板、变形缝、植入钢筋,所述补强纵梁处现浇负一层补强柱子、负二层补强柱子,在分层逆筑过程中通过钢筋接驳器连接补强柱子钢筋。所述衔接结构根据场地条件施工围护桩、填砂钢管柱基础、填砂钢管柱,施作车站负一层补强纵梁及连板完成顶板连接,通过钢筋接驳器预留负一层补强柱子钢筋接口,待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向下逆作逐层开挖土方,施工新建车站负一层侧墙、中板及负二层补强纵梁及连板、负一层补强柱子,通过钢筋接驳器预留负二层补强柱子钢筋接口;待中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向下逆作逐层开挖土方,施工车站负二层侧墙、底板、底板下凹纵梁及连接板、负二层补强柱子;待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既有车站负一层及负二层架设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然后分段破除、洞口区域既有车站区域的侧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盖挖逆筑,利用新建结构侧向刚度,严格控制既有车站变形。(2)通过盖挖逆筑分层连接既有结构,使得既有结构内力变化分步转换,受力更加合理。(3)先施作补强结构及临时立柱支撑,严格保证既有结构竖向变形及安全。(4)分段分层破除既有结构,对既有结构受力转换更加有力。(5)采用静力破除方案,噪音污染小。(6)采用盖挖逆筑,对周边环境影响和交通影响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新建结构和既有结构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图1中O-O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填砂钢管柱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新建结构纵梁及横梁钢筋与钢柱焊接示意图;图8~17是本技术中施工方法的施工工序图;其中:1负一层洞口处顶梁2负二层洞口处顶梁3既有车站底板4负一层洞口处柱子5负二层洞口处柱子6负一层补强纵梁及连板7负二层补强纵梁及连板8底板补强纵梁及连板9负一层补强柱子10负二层补强柱子11变形缝12填砂钢管柱13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4既有车站结构围护结构15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16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7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18植入钢筋19钢筋接驳器20微膨胀混凝土梁21新建结构顶板22新建结构中板23新建结构底板24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5遇水膨胀止水条26填砂钢管柱基础0洞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包括A号线的既有车站和B号线的新建车站,二者衔接处形成换乘车站,在A号线既有车站的侧墙上连续开洞,形成与B号线新建车站相通的多个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包括既有结构处的洞口0、负一层洞口处顶梁1、负二层洞口处顶梁2、负一层洞口处柱子4、负二层洞口处柱子5、可施加轴力的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新建结构处内部的填砂钢管柱12、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15、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6、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17、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3,所述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中的临时支撑立柱为钢管支撑,其中间配有千斤顶,可在拆除侧墙时及时施加于侧墙处,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6为钢板焊接而成的环形板,新建车站结构纵梁及横梁钢筋焊接在加强环上,保证钢筋受力;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3中的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为在新建结构底板下浇筑的梁,其可抵在既有围护结构上,完成水平方向传力且可在内加设遇水膨胀止水条25,加强底板防水能力。所述既有车站的顶板、中板、既有车站底板3处外侧分别与新建结构现浇补强纵梁,所述补强纵梁包括负一层补强纵梁及连板6、负二层补强纵梁及连板7、底板补强纵梁及连板8、变形缝11、植入钢筋18,所述补强纵梁处现浇负一层补强柱子9、负二层补强柱子10,在分层逆筑过程中通过钢筋接驳器19连接补强柱子钢筋。所述衔接结构根据场地条件施工围护桩、填砂钢管柱基础26、填砂钢管柱12,施作车站负一层补强纵梁及连板6完成顶板连接,通过钢筋接驳器19预留负一层补强柱子9钢筋接口,待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向下逆作逐层开挖土方,施工新建车站负一层侧墙、中板及负二层补强纵梁及连板7、负一层补强柱子9,通过钢筋接驳器19预留负二层补强柱子10钢筋接口;待中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向下逆作逐层开挖土方,施工车站负二层侧墙、底板、底板下凹纵梁及连接板13、负二层补强柱子10;待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既有车站负一层及负二层架设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然后分段破除、洞口区域既有车站区域的侧墙。如图8~17所示,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场地整理,施工后期建设车站柱桩基础及埋设填砂钢管柱12;如图8所示。(ⅱ)开挖土体至新建结构顶板21上,凿除既有车站结构围护结构14及主体结构顶板部分混凝土并保留其钢筋,在既有车站顶板植入植入钢筋18,如图9所示。(ⅲ)开挖土层至新建结构顶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包括A号线的既有车站和B号线的新建车站,二者衔接处形成换乘车站,在A号线既有车站的侧墙上连续开洞,形成与B号线新建车站相通的多个通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包括既有结构处的洞口(0)、负一层洞口处顶梁(1)、负二层洞口处顶梁(2)、负一层洞口处柱子(4)、负二层洞口处柱子(5)、可施加轴力的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新建结构处内部的填砂钢管柱(12)、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15)、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6)、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17)、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3),所述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中的临时支撑立柱为钢管支撑,其中间配有千斤顶,可在拆除侧墙时及时施加于侧墙处,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6)为钢板焊接而成的环形板,新建车站结构纵梁及横梁钢筋焊接在加强环上,保证钢筋受力;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3)中的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为在新建结构底板下浇筑的梁,其可抵在既有围护结构上,完成水平方向传力且可在内加设遇水膨胀止水条(25),加强底板防水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包括A号线的既有车站和B号线的新建车站,二者衔接处形成换乘车站,在A号线既有车站的侧墙上连续开洞,形成与B号线新建车站相通的多个通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包括既有结构处的洞口(0)、负一层洞口处顶梁(1)、负二层洞口处顶梁(2)、负一层洞口处柱子(4)、负二层洞口处柱子(5)、可施加轴力的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新建结构处内部的填砂钢管柱(12)、钢管柱梁板柱连接加强环(15)、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6)、钢管柱底板钢筋焊接加强环(17)、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3),所述临时支撑立柱及满堂脚手架(24)中的临时支撑立柱为钢管支撑,其中间配有千斤顶,可在拆除侧墙时及时施加于侧墙处,钢管柱钢筋焊接加强环(16)为钢板焊接而成的环形板,新建车站结构纵梁及横梁钢筋焊接在加强环上,保证钢筋受力;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及板(13)中的底板连接处下凹环梁为在新建结构底板下浇筑的梁,其可抵在既有围护结构上,完成水平方向传力且可在内加设遇水膨胀止水条(25),加强底板防水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车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涛王国光阮剑辉周文涛吕宝伟杨松龄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