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65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传送链,包括第一机台包括四第一支撑脚、水平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一L型杆件;马达安装于第二隔板上;控制箱安装于第二隔板上,并且控制箱控制马达;主动链轮通过一链轮支架安装于第一隔板上,马达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第二机台包括四第二支撑脚、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二L型杆件;从动链轮通过一支杆支架安装于第二机台的两第二支撑脚上;链条的一端套设于主动链轮,链条的另一端套设于从动链轮;链板安装于链条上;第一机台通过脚架连接第二机台;脚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机台与第二机台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应具有高度差的情况。

A transmission cha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mission chain, including the first machine includes four support feet, the first level of the first partition, the second partition and the first L bar; the motor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partition; the control box installed in the second partition, and the control box to control the motor through a drive sprocket; sprocket mounting to the first partition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sprocket drive, second machine four; including second supporting feet, third, fourth and second L partition partition bar; the driven sprocket through a supporting rod mounting to second machine two second support feet; one end of the chain sprocket is arranged, the other end is sheathed on the driven sprocket of the chain chai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chain; the first machine machine by connecting second tripod; both side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fram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second rails;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machine and the second machine enable the utility model to adapt to the case of height dif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链
本技术涉及传送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传送链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整车车间,由于车辆与两流水线间转运的平台与流水线之间存在高度差,导致现有的传送链一般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足以弥补高度差的链板输送装置。其次由于链板输送装置常年一直嵌于地面或装置内,难以清洗,同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设计可自动清洗污垢或灰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传送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送链,其中,包括:第一机台,所述第一机台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一支撑脚、水平的第一隔板、水平的第二隔板和第一L型杆件;所述第一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L型杆件沿所述第一机台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所述第一支撑脚上;所述第一L型杆件的90度夹角朝斜下,所述第一L型杆件的一端面朝上;马达,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第二隔板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并且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马达;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一链轮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马达与所述主动链轮传动连接;第二机台,所述第二机台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二支撑脚、水平的第三隔板、水平的第四隔板和第二L型杆件;所述第三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L型杆件沿所述第二机台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所述第二支撑脚上;所述第二L型杆件的90度夹角朝斜下,所述第二L型杆件的一端面朝上;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位于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之间;所述从动链轮通过一支杆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二机台的两所述第二支撑脚上;链条,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动链轮,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链轮;若干链板,若干所述链板安装于所述链条上;脚架,所述脚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机台,所述脚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台,所述脚架的宽度方向正对所述第一机台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机台的宽度方向;所述脚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所述第一导轨和两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脚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一导轨位于同一平面,两所述第二导轨位于同一平面;两所述第一导轨高于两所述第二导轨。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所述链条为C05100大滚珠链条,所述链条上安装有4.0t花纹板折板。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所述链条的上层的若干滚子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链条的下层的若干所述滚子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所述第一导轨为方管,所述第一导轨连接一三通接头的输出端,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输入端与一蒸汽发生装置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输入端与气体喷射装置连接。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若干喷气孔。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所述第二导轨为L型杆,所述第二导轨包括一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贴于所述脚架上,所述竖直板的下端连接一所述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置有所述链条的若干所述滚子;同时,所述水平板位于所述链条的所述滚子与所述链板之间。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在同一平面上。上述一种传送链,其中,还包括:皮带,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皮带的一端与所述马达传动连接,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链轮传动连接;并且所述皮带贯穿所述通孔。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第一机台与第二机台使得本技术可以适应具有高度差的情况。2、本技术通过调节支杆支架的位置,使得从动链轮能够适应主动链轮的位置。3、本技术的第一导轨不仅可以用于滑动滚子,而且第一导轨内的通孔可以起到管道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传送链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传送链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一机台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B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传送链的侧视图。附图中:1、第一机台;11、第一支撑脚;12、第一隔板;121、通孔;13、第二隔板;14、第一L型杆件;2、马达;4、主动链轮;41、链轮支架;5、第二机台;51、第三隔板;52、第四隔板;53、第二支撑脚;54、第二L型杆件;6、从动链轮;61、支杆支架;7、链条;71、滚子;8、链板;9、脚架;91、第一导轨;911、喷气孔;92、第二导轨;921、竖直板;922、水平板;10、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传送链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传送链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一机台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B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传送链的侧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传送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台1,第一机台1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一支撑脚11、水平的第一隔板12、水平的第二隔板13和第一L型杆件14;第一隔板12的四角分别与一第一支撑脚11固定连接,第二隔板13的四角分别与一第一支撑脚1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2位于第二隔板13的上方;第一L型杆件14沿第一机台1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第一支撑脚11上;第一L型杆件14的90度夹角朝斜下,第一L型杆件14的一端面朝上。马达2,马达2安装于第二隔板13上;控制箱,控制箱安装于第二隔板13上,并且控制箱控制马达2。主动链轮4,主动链轮4通过一链轮支架41安装于第一隔板12上,马达2与主动链轮4传动连接。第二机台5,第二机台5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二支撑脚53、水平的第三隔板51、水平的第四隔板52和第二L型杆件54;第三隔板51的四角分别与一第二支撑脚53固定连接,第四隔板54的四角分别与一第二支撑脚54固定连接;第三隔板51位于第四隔板54的上方;第二L型杆件54沿第二机台5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第二支撑脚53上;第二L型杆件54的90度夹角朝斜下,第二L型杆件54的一端面朝上。从动链轮6,从动链轮6位于第三隔板51和第四隔板52之间;从动链轮6通过一支杆支架61安装于第二机台的两第二支撑脚53上。具体的,沿两第二机台5的宽度方向设有两第二支撑脚53,两第二支撑脚53分别安装有一沿第二机台5的长度方向的支杆支架61,两支杆支架61之间设有一转轴,从动链轮6安装于转轴上。链条7,链条7为环形链条,链条7的一端套设于主动链轮4,链条7的另一端套设于从动链轮6。若干链板8,若干链板8安装于链条7上。脚架9,脚架9的一端连接第一机台,脚架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机台5,脚架9的宽度方向正对第一机台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机台5的宽度方向;脚架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两第一导轨91和两第二导轨92沿脚架9的长度方向设置;两第一导轨91位于同一平面,两第二导轨92位于同一平面;两第一导轨91高于两第二导轨9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链条7为C05100大滚珠链条,链条7上安装有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传送链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台,所述第一机台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一支撑脚、水平的第一隔板、水平的第二隔板和第一L型杆件;所述第一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L型杆件沿所述第一机台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所述第一支撑脚上;所述第一L型杆件的90度夹角朝斜下,所述第一L型杆件的一端面朝上;马达,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第二隔板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并且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马达;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一链轮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马达与所述主动链轮传动连接;第二机台,所述第二机台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二支撑脚、水平的第三隔板、水平的第四隔板和第二L型杆件;所述第三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L型杆件沿所述第二机台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所述第二支撑脚上;所述第二L型杆件的90度夹角朝斜下,所述第二L型杆件的一端面朝上;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位于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之间;所述从动链轮通过一支杆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二机台的两所述第二支撑脚上;链条,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动链轮,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链轮;若干链板,若干所述链板安装于所述链条上;脚架,所述脚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机台,所述脚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台,所述脚架的宽度方向正对所述第一机台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机台的宽度方向;所述脚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所述第一导轨和两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脚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一导轨位于同一平面,两所述第二导轨位于同一平面;两所述第一导轨高于两所述第二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台,所述第一机台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一支撑脚、水平的第一隔板、水平的第二隔板和第一L型杆件;所述第一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一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L型杆件沿所述第一机台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所述第一支撑脚上;所述第一L型杆件的90度夹角朝斜下,所述第一L型杆件的一端面朝上;马达,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第二隔板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并且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马达;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一链轮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马达与所述主动链轮传动连接;第二机台,所述第二机台包括四呈矩形布置的竖直的第二支撑脚、水平的第三隔板、水平的第四隔板和第二L型杆件;所述第三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隔板的四角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四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L型杆件沿所述第二机台的宽度方向安装于两所述第二支撑脚上;所述第二L型杆件的90度夹角朝斜下,所述第二L型杆件的一端面朝上;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位于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之间;所述从动链轮通过一支杆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二机台的两所述第二支撑脚上;链条,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动链轮,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链轮;若干链板,若干所述链板安装于所述链条上;脚架,所述脚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机台,所述脚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台,所述脚架的宽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恺邬奕申张欢邵文明张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众联合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