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51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溺水救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所述气体缓冲箱的前方设有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气体缓冲箱的前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侧壁连接有静触片,项圈本体会跟随溺水人一起下沉,浮球上漂,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带动直杆向上移,从而使得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电磁铁通电,吸引铁圈,铁圈带动挤压杆向按钮开关一侧移动,凸块挤压按钮开关,电磁阀打开,气体进入气体缓冲箱,再进入到折叠气囊内,折叠气囊撑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自救难度降低等特点,能够完全避免溺水死亡的情况发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n automatically opened anti drowning coll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owning rescue, in particular to a can automatically open the anti drowning collar, the floating ball is provided with the gas buffer tank in front of the floating ball is connected with a piston rod, wherein the front end gas buff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the sliding slot and the sliding connection, one end side wall the chute away from the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static contact piece, the experience of drowning people together with collar sinking, floating ball float, drives the piston rod to move up and drive straight rod to move, so that the movable contact piece and the static contact piece, the electromagnet to attract iron hoop, driven extrusion rod to push button switch one side of the mobile, bump extrusion button switch,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is opened, the gas into the gas buffer tank, and then into the folding bag, folding bag ope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convenient use, self rescue difficul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ucing and so on can complet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rowning, and have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
本技术涉及溺水救援
,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
技术介绍
人们在游泳、划船或者进行其他水上运动时,都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尤其是儿童和不会游泳的人群等,溺水人员如果长时间等待他人施救,会有可能溺水身亡。现有的防溺水装置有救生圈、救生船等,但是这些装置体积都较大,不易随身携带,当事故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达到救生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包括项圈本体,项圈本体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折叠气囊,项圈本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项圈本体的下端连接有气体缓冲箱,气体缓冲箱的两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折叠气囊连通,气体缓冲箱的一侧通过出气管连通有充气瓶,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气体缓冲箱的另一侧连接有启动箱,气体缓冲箱的外侧壁位于启动箱的内腔设有按钮开关,所述气体缓冲箱的前方设有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气体缓冲箱的前侧壁到达气体缓冲箱的内腔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箱的后侧内壁连接,所述活塞杆位于气体缓冲箱内腔的一段套接有套筒,套筒通过连接有与气体缓冲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位于气体缓冲箱内腔的侧壁铰接有直杆,所述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气体缓冲箱的前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侧壁连接有静触片,所述滑块靠近静触片的一端连接有动触片;所述按钮开关的周向套接有安装在气体缓冲箱侧壁上的电磁铁,所述启动箱远离按钮开关的一侧插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位于启动箱外部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挤压杆位于启动箱内腔的一端连接有凸块,所述挤压杆位于启动箱内腔的一段固定套接有铁圈,所述铁圈靠近启动箱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启动箱的内壁连接。优选的,所述凸块靠近按钮开关的一端呈圆弧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多于三个,且多个第二弹簧呈等距环形分布。优选的,所述动触片和静触片相向的一端均呈圆弧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浮球呈球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当人们发生溺水时,溺水人可以挤压限位块,使得凸块挤压按钮开关,电磁阀打开,气体进入气体缓冲箱,再进入到折叠气囊内,折叠气囊撑开,通过浮力将溺水人救起,当溺水人溺水后情绪慌乱无法自主打开电磁阀时,通过加入浮球、铁圈和电磁铁,项圈本体会跟随溺水人一起下沉,浮球上漂,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带动直杆向上移,从而使得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电磁铁通电,吸引铁圈,铁圈带动挤压杆向按钮开关一侧移动,凸块挤压按钮开关,电磁阀打开,气体进入气体缓冲箱,再进入到折叠气囊内,折叠气囊撑开,本技术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自救难度降低等特点,能够完全避免溺水死亡的情况发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B-B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气囊打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项圈本体1、折叠气囊2、蓄电池3、气体缓冲箱4、浮球41、活塞杆42、第一弹簧43、套筒44、直杆45、滑块46、滑槽47、动触片48、静触片49、充气瓶5、电磁阀51、启动箱6、挤压杆61、限位块62、凸块63、铁圈64、第二弹簧65、按钮开关7、电磁铁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包括项圈本体1,项圈本体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折叠气囊2,项圈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3,提供电能,项圈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气体缓冲箱4,气体缓冲箱4的两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折叠气囊2连通,气体缓冲箱4的一侧通过出气管连通有充气瓶5,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51,气体缓冲箱4的另一侧连接有启动箱6,气体缓冲箱4的外侧壁位于启动箱6的内腔设有按钮开关7。气体缓冲箱4的前方设有浮球41,浮球41呈球状结构,浮球41连接有活塞杆42,活塞杆42的另一端穿过气体缓冲箱4的前侧壁到达气体缓冲箱4的内腔连接有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的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箱4的后侧内壁连接,第一弹簧43起缓冲限位的作用,活塞杆42位于气体缓冲箱4内腔的一段套接有套筒44,套筒44通过连接有与气体缓冲箱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活塞杆42位于气体缓冲箱4内腔的侧壁铰接有直杆45,直杆45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46,气体缓冲箱4的前端开设有滑槽47,滑槽47与滑块46滑动连接,滑槽47远离活塞杆42的一端侧壁连接有静触片49,滑块46靠近静触片49的一端连接有动触片48,动触片48和静触片49相向的一端均呈圆弧状结构,减小因碰撞造成的损失。按钮开关7的周向套接有安装在气体缓冲箱4侧壁上的电磁铁8,启动箱6远离按钮开关7的一侧插接有挤压杆61,挤压杆61位于启动箱6外部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62,挤压杆61位于启动箱6内腔的一端连接有凸块63,凸块63靠近按钮开关7的一端呈圆弧状结构,减小与按钮开关7碰撞时造成的损伤,挤压杆61位于启动箱6内腔的一段固定套接有铁圈64,铁圈64靠近启动箱6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65,第二弹簧65的另一端与启动箱6的内壁连接,第二弹簧65的数量多于三个,且多个第二弹簧65呈等距环形分布,起限位缓冲的作用。本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当人们发生溺水时,溺水人可以挤压限位块62,使得凸块63挤压按钮开关7,电磁阀51打开,气体进入气体缓冲箱4,再进入到折叠气囊2内,折叠气囊2撑开,通过浮力将溺水人救起,当溺水人溺水后情绪慌乱无法自主打开电磁阀51时,通过加入浮球41、铁圈64和电磁铁8,项圈本体1会跟随溺水人一起下沉,浮球41上漂,带动活塞杆42向上移,带动直杆45向上移,从而使得动触片48与静触片49接触,电磁铁8通电,吸引铁圈64,铁圈64带动挤压杆61向按钮开关7一侧移动,凸块63挤压按钮开关7,电磁阀51打开,气体进入气体缓冲箱4,再进入到折叠气囊2内,折叠气囊2撑开,本技术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自救难度降低等特点,能够完全避免溺水死亡的情况发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包括项圈本体(1),项圈本体(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折叠气囊(2),项圈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3),项圈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气体缓冲箱(4),气体缓冲箱(4)的两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折叠气囊(2)连通,气体缓冲箱(4)的一侧通过出气管连通有充气瓶(5),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51),气体缓冲箱(4)的另一侧连接有启动箱(6),气体缓冲箱(4)的外侧壁位于启动箱(6)的内腔设有按钮开关(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箱(4)的前方设有浮球(41),所述浮球(41)连接有活塞杆(42),所述活塞杆(42)的另一端穿过气体缓冲箱(4)的前侧壁到达气体缓冲箱(4)的内腔连接有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的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箱(4)的后侧内壁连接,所述活塞杆(42)位于气体缓冲箱(4)内腔的一段套接有套筒(44),套筒(44)通过连接有与气体缓冲箱(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2)位于气体缓冲箱(4)内腔的侧壁铰接有直杆(45),所述直杆(45)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46),所述气体缓冲箱(4)的前端开设有滑槽(47),所述滑槽(47)与滑块(46)滑动连接,所述滑槽(47)远离活塞杆(42)的一端侧壁连接有静触片(49),所述滑块(46)靠近静触片(49)的一端连接有动触片(48);所述按钮开关(7)的周向套接有安装在气体缓冲箱(4)侧壁上的电磁铁(8),所述启动箱(6)远离按钮开关(7)的一侧插接有挤压杆(61),所述挤压杆(61)位于启动箱(6)外部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62),所述挤压杆(61)位于启动箱(6)内腔的一端连接有凸块(63),所述挤压杆(61)位于启动箱(6)内腔的一段固定套接有铁圈(64),所述铁圈(64)靠近启动箱(6)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65),第二弹簧(65)的另一端与启动箱(6)的内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开启的防溺水项圈,包括项圈本体(1),项圈本体(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折叠气囊(2),项圈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3),项圈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气体缓冲箱(4),气体缓冲箱(4)的两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折叠气囊(2)连通,气体缓冲箱(4)的一侧通过出气管连通有充气瓶(5),出气管上设有电磁阀(51),气体缓冲箱(4)的另一侧连接有启动箱(6),气体缓冲箱(4)的外侧壁位于启动箱(6)的内腔设有按钮开关(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箱(4)的前方设有浮球(41),所述浮球(41)连接有活塞杆(42),所述活塞杆(42)的另一端穿过气体缓冲箱(4)的前侧壁到达气体缓冲箱(4)的内腔连接有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的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箱(4)的后侧内壁连接,所述活塞杆(42)位于气体缓冲箱(4)内腔的一段套接有套筒(44),套筒(44)通过连接有与气体缓冲箱(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2)位于气体缓冲箱(4)内腔的侧壁铰接有直杆(45),所述直杆(45)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46),所述气体缓冲箱(4)的前端开设有滑槽(47),所述滑槽(47)与滑块(46)滑动连接,所述滑槽(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华王伟史久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圣瑞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