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31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下端设有出墨口,上端设有进气口,墨盒主体内设有连通进气口的供墨腔,所述墨盒主体内还设有一出墨腔,所述出墨腔下端连通出墨口,供墨腔下端设有引流道连通出墨腔。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印时,空气混入供墨腔中的墨水后以气泡形式存在,经引流道的作用,部分体积较大的气泡会被压破而排除,少数进入出墨腔后,也由于重力作用而积存于出墨腔内。

A kind of ink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墨盒
本技术涉及打印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墨盒结构,在墨盒主体内设有供墨腔,供墨腔连通墨盒主体下端的出墨口和墨盒主体上端的进气口,打印时,打印机从出墨口吸墨。尽管出墨口在下端,一直被墨水淹没,不会进入空气而损坏打印机及影响打印质量,但在实际打印过程中,在打印机吸墨较多时,供墨腔中的墨水会剧烈运动而混入空气,导致打印断墨。另外,还有一种改进的墨盒结构,在墨盒主体内设有进气腔和供墨腔,进气腔连通墨盒主体上端的进气口,供墨腔连通墨盒主体下端的出墨口,进气腔下端连通供墨腔的下端,同时进气腔内填装有海绵,在打印时,打印机从出墨口吸墨,空气经海绵进入供墨腔,墨水可顺利导出,打印机不工作时,出墨口处于闭合状态,由于海绵会被墨水浸湿,空气不能穿过海绵进入供墨腔,因此墨水不能倒回进入进气腔。实际使用中,墨水会沿海绵向上蔓延至进气口,影响使用,不利于打印机的保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于供墨腔和出墨口之间设置一出墨腔,使供墨腔中的墨水引流至出墨腔后再从出墨口导出的墨盒,使供墨腔内墨水中混入的空气经引流道和出墨腔而滤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下端设有出墨口,上端设有进气口,墨盒主体内设有连通进气口的供墨腔,所述墨盒主体内还设有一出墨腔,所述出墨腔下端连通出墨口,供墨腔下端设有引流道连通出墨腔。优选的,所述引流道连通出墨腔的端口高于其连通供墨腔的端口。优选的,所述引流道连通供墨腔的端部设有滤网。优选的,所述墨盒主体内还设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的上、下端分别连通供墨腔的上、下端。优选的,所述墨盒主体内设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上端连通进气口,进气腔下端通过气道连通供墨腔的下端,以实现供墨腔连通进气口;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贴合并遮挡气道的海绵。优选的,所述墨盒主体内设有回收腔,所述回收腔上端连通进气腔,所述进气口连通回收腔上端,并通过回收腔连通进气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于供墨腔和出墨口之间设置一出墨腔,供墨腔通过引流道连通出墨腔,打印时,空气混入供墨腔中的墨水后以气泡形式存在,经引流道的作用,部分体积较大的气泡会被压破而排除,少数进入出墨腔后,也由于重力作用而积存于出墨腔内;并且,实际生产时,出墨腔的尺寸并不大,因此出墨腔中的墨水储量不多,难以剧烈翻滚而混入空气;进一步的,于引流道连通供墨腔的端部设置一滤网,可将绝大多数气泡排除,有效地解决了因混入空气而导致打印断墨的问题,其结构简单,功用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引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是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下端设有出墨口3,上端设有进气口,墨盒主体内设有连通进气口的供墨腔1,其中,所述墨盒主体内还设有一出墨腔2,所述出墨腔2下端连通出墨口3,供墨腔1下端设有引流道4连通出墨腔2。如图所示,具体的,所述引流道4连通出墨腔2的端口高于其连通供墨腔1的端口。且所述引流道4连通供墨腔1的端部设有滤网5。由于空气混入供墨腔1中的墨水后以气泡形式存在,经引流道4的作用,部分体积较大的气泡会被压破而排除,少数进入出墨腔2后,也由于重力作用而积存于出墨腔2内。实际生产时,出墨腔2的尺寸并不大,因此出墨腔2中的墨水储量不多,难以剧烈翻滚而混入空气。并且,滤网5的设置可以排除绝大多数的气泡,仅有极其微量的空气会进入到出墨腔2,并不影响打印。上述结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因混入空气而导致打印断墨的问题,其结构简单,功用好,实用性强。其中滤网5也可替换为别的过滤结构,如海绵。另外,考虑到现有的一种墨盒结构,其内一般设有通过隔板隔开的供墨腔1和储墨腔6,供墨腔1上端设有进气孔、下端设有出墨口3,储墨腔6的下端通过设置于隔板下端的通墨口而连通供墨腔1,这种结构设计中,由于储墨腔6上端不能进气,因此只有在供墨腔1中墨水低于隔板上的通墨口时,空气才能顺利进入储墨腔6,储墨腔6中的墨水才能顺利进入供墨腔1。但是,由于储墨腔6中的墨水具有一定重力,会通过通墨口而传递至供墨腔1中的墨水,加大出墨口3的压力。本技术在上述出墨腔2的结构设计上,于墨盒主体内还设置有储墨腔6,所述储墨腔6的上、下端分别连通供墨腔1的上、下端。如此设置的储墨腔6,在打印时,供墨腔1和储墨腔6中的墨水的上端面会保持平齐,在供墨腔1和储墨腔6的下端连通处,两端的重力相同,解决了现有结构设计中的储墨腔6中墨水向出墨口3增压的问题,实现了内部压力平衡。并且,储墨腔6的设置将减小供墨腔1的尺寸,降低了墨水运动的剧烈程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气混入量。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了一个储墨腔6,在墨盒尺寸及成型模具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设置多个储墨腔6,相邻的两储墨腔6的上、下端均依次连通,再使贴近供墨腔1的储墨腔6连通供墨腔1即可;也可使多个储墨腔6围绕供墨腔1设置,使每个储墨腔6的上、下端导通供墨腔1的上、下端。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墨盒主体内设有进气腔8,所述进气腔8上端连通进气口,进气腔8下端通过气道连通供墨腔1的下端,以实现供墨腔1连通进气口;所述进气腔8内设置有贴合并遮挡气道的海绵。海绵的设置既可以填装满整个进气腔8,也可以只填装气道口位置。由于墨水的分子运动,墨水会沿海绵向上蔓延至进气口,影响使用,不利于打印机的保洁,为此,墨盒主体内设有回收腔9,所述回收腔9上端连通进气腔8,所述进气口连通回收腔9上端,并通过回收腔9连通进气腔8。如此,在墨水向上蔓延至顶部时,会从与回收腔9的连通处进入回收腔9,不会浸染进气口,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上述进气腔8结构设计的另一实施方案,该进气腔8的下端连通储墨腔6的下端。实际生产时,墨盒主体包括注塑成型的墨盒外壳和盖板,墨盒外壳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其内并列成型有上述的出墨腔2、供墨腔1、储墨腔6、进气腔8和回收腔9,进气口设置于盖板上,盖板从上端闭合墨盒外壳,实现各腔体的密封。引流道4的具体成型如图所示,其一端为水平流道,成型于墨盒外壳的下端,该端部连通供墨腔,其另一端为竖直流道,延伸至储墨腔中段(上段也可),最后于其水平流道外熔接一密封膜,密封水平流道。本技术人的墨盒结构设计,较传统的墨盒,简化了很多非必要结构设计,因此墨水储量远大于传统墨盒,为了减缓打印时墨水运动的剧烈程度,本实施例中于供墨腔1内设有隔断腔7,通过减小供墨腔1的尺寸而减缓墨水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少空气的混入量。更可将隔断腔7设置为传统结构设计中的储墨腔6,使其下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的储墨腔6下端,由于隔断腔7中的墨水需经储墨腔6、供墨腔1、储墨腔6才能达到出墨口3,因此其重力影响极其微弱。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墨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下端设有出墨口,上端设有进气口,墨盒主体内设有连通进气口的供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主体内还设有一出墨腔,所述出墨腔下端连通出墨口,供墨腔下端设有引流道连通出墨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所述墨盒主体下端设有出墨口,上端设有进气口,墨盒主体内设有连通进气口的供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主体内还设有一出墨腔,所述出墨腔下端连通出墨口,供墨腔下端设有引流道连通出墨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道连通出墨腔的端口高于其连通供墨腔的端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道连通供墨腔的端部设有滤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瑞鸿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