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195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包括躺板、设置在所述躺板底端的坐板、设置在所述坐板底端的腿板,在所述躺板上设置有头颈按摩枕,使用者头部或颈部靠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实现按摩;所述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毯,通过通电实现对背部的电磁按摩;所述坐板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毯,用以对使用者臀部进行电磁按摩;在所述腿板上设置两条并列设置的第三电磁毯,用以对各腿进行电磁按摩。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增强调整能力,使用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所述腿板能够绕所述坐板旋转,通过改变使用者腿的高低位置来调整使用者在装置上坐趟时的舒适性;通过对使用者的心跳和体温检测结果来对腿板的角度C进行调整。

A nursing device for multifunction pain depart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the pain nursing function, including the ly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ying boar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t board and leg board set in the bottom of the seat board, on the ly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head and neck massage pillow, neck or head of the user on the head and neck massage pillow on the massage; the lying plat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magnetic blanket, power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massage on the back; the sea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electromagnetic blanket for electromagnetic massage on the buttocks; setting two juxtaposed third electromagnetic blanket in the leg board. The electromagnetic massage on each leg.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users to adjust, maintain a comfortable posture, the leg plate can rotate around the rotating seat, by changing the user's legs position on the device to adjust the ride comfort of users; adjusted by users of heart rate and body temperature detection result of leg plate angle 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疼痛理疗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疼痛理疗器械一般通过红外线、核磁激励、针灸或者热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包括按摩器以及理疗器械。一般红外线、核磁激励的方式通过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装备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针灸一般通过中医药学方法进行治疗,虽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但针灸均为一次性治疗,难以持续使用。在实际理疗过程中,采用红外线等非接触理疗方式,治疗位置的范围比较大,难以集中在一点进行治疗,与机械式的按摩相比,结构复杂,难以同时对不同部位进行按摩理疗。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疼痛护理装置,仅能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局部理疗,不能够对身体进行全方位、适应可调式理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包括躺板、设置在所述躺板底端的坐板、设置在所述坐板底端的腿板,在所述躺板上设置有头颈按摩枕,使用者头部或颈部靠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实现按摩;所述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毯,通过通电实现对背部的电磁按摩;所述坐板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毯,用以对使用者臀部进行电磁按摩;在所述腿板上设置两条并列设置的第三电磁毯,用以对各腿进行电磁按摩;所述腿板能够绕所述坐板旋转,通过改变使用者腿的高低位置来调整使用者在装置上坐趟时的舒适性;在所述腿板底面设置能够推动腿板旋转的气缸,在所述气缸的底端设置垫块,用以对气缸进行固定;所述腿板与坐板之间设置旋转结构,以使腿板绕所述坐板旋转;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设置脉搏检测器,对使用者的脉搏A及心跳B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器中;在所述第一电磁毯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电磁毯上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三电磁毯上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相对应的人体各部位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在对腿板的角度C进行调整时,考虑温度T及心跳B的数值,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调整,在所述控制器内存储有角度标准阈值C0、温度标准阈值T0、心跳标准阈值B0,在T<T0、B>B0时,按照下述公式:增大腿板与坐板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气缸顶升所述腿板,使腿板趋于逐渐水平,以使使用者趋近于平躺的方式,降低心跳,控制器控制电磁毯升温,增加按摩温度;在T>T0、B<B0时,按照上述公式(4),降低腿板与坐板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气缸拉低所述腿板,使腿板趋于竖直,以使使用者趋近于坐姿的方式,增加心跳,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毯降温,降低按摩温度。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坐板边缘的第一半圆弧板,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坐板的边缘,并且开口指向所述腿板,所述的第一半圆弧板的内侧围设成第一凹腔;在所述第一凹腔内设置第二半圆弧板,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外侧面固定在所述腿板的边缘,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半圆弧板的开口方向相对,并且,第二半圆弧板的两端均嵌入第一半圆弧板内,在第一半圆弧板与第二半圆弧板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第二半圆弧板能够在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内相对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圆弧板在内侧形成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内设置一转轴,转轴通过轴承支撑,轴承固定在所述坐板上;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的一端与转轴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板的内侧接触;在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的端部设置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的长度能够允许所述第二半圆弧板在第一半圆弧板转动,同时,在第一半圆弧板转动时,能够与相对应的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接触以实现定位。进一步地,在所述躺板下侧设置第一支撑框架,在所述坐板下设置第二支撑框架,两个支撑框架均设置为竖直框架,包括底部水平板、与水平板连接的竖直板,竖直板顶端分别与躺板或者坐板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缸的底端设置气缸放置的平板,通过调整气缸底端的位置以及垫块的位置,来改变气缸与腿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内设置一比较单元,以对各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最终的温度值;按照下述均值运算公式判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比较值P21:式中,P2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电阻的比较值,r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其中I表示基于二次函数的任意积分运算,上述公式为获取积分的比值信息,下述两公式相同,如基于函数y=ax2,在x取值为(a,b)内,a<b为任意数值。进一步地,所述的比较单元按照下述公式判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比较值P31:式中,P3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电阻的比较值,r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所述的比较单元按照下述公式判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比较值P23:式中,P23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比较值,r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经过上述方式获取的P21、P31、P23,经过三个比较值的平均值计算,获取最终的温度值T。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为了增强调整能力,使用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所述腿板能够绕所述坐板旋转,通过改变使用者腿的高低位置来调整使用者在装置上坐趟时的舒适性;通过对使用者的心跳和体温检测结果来对腿板的角度C进行调整。所述的控制器在对腿板的角度C进行调整时,综合考虑温度T及心跳B的数值,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调整;在所述控制器内存储有角度标准阈值C0、温度标准阈值T0、心跳标准阈值B0。在T<T0、B>B0时,增大腿板与坐板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气缸顶升所述腿板,使腿板趋于逐渐水平,以使使用者趋近于平躺的方式,降低心跳,控制器控制电磁毯升温,增加按摩温度。在T>T0、B<B0时,降低腿板与坐板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气缸拉低所述腿板,使腿板趋于竖直,以使使用者趋近于坐姿的方式,增加心跳,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毯降温,降低按摩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的转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设置在所述躺板底端的坐板、设置在所述坐板底端的腿板,在所述躺板上设置有头颈按摩枕,使用者头部或颈部靠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实现按摩;所述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毯,通过通电实现对背部的电磁按摩;所述坐板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毯,用以对使用者臀部进行电磁按摩;在所述腿板上设置两条并列设置的第三电磁毯,用以对各腿进行电磁按摩;所述腿板能够绕所述坐板旋转,通过改变使用者腿的高低位置来调整使用者在装置上坐趟时的舒适性;在所述腿板底面设置能够推动腿板旋转的气缸,在所述气缸的底端设置垫块,用以对气缸进行固定;所述腿板与坐板之间设置旋转结构,以使腿板绕所述坐板旋转;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设置脉搏检测器,对使用者的脉搏A及心跳B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器中;在所述第一电磁毯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电磁毯上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三电磁毯上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相对应的人体各部位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在对腿板的角度C进行调整时,考虑温度T及心跳B的数值,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调整,在所述控制器内存储有角度标准阈值C0、温度标准阈值T0、心跳标准阈值B0,在T<T0、B>B0时,按照下述公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设置在所述躺板底端的坐板、设置在所述坐板底端的腿板,在所述躺板上设置有头颈按摩枕,使用者头部或颈部靠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实现按摩;所述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毯,通过通电实现对背部的电磁按摩;所述坐板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毯,用以对使用者臀部进行电磁按摩;在所述腿板上设置两条并列设置的第三电磁毯,用以对各腿进行电磁按摩;所述腿板能够绕所述坐板旋转,通过改变使用者腿的高低位置来调整使用者在装置上坐趟时的舒适性;在所述腿板底面设置能够推动腿板旋转的气缸,在所述气缸的底端设置垫块,用以对气缸进行固定;所述腿板与坐板之间设置旋转结构,以使腿板绕所述坐板旋转;在所述头颈按摩枕上设置脉搏检测器,对使用者的脉搏A及心跳B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器中;在所述第一电磁毯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电磁毯上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三电磁毯上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相对应的人体各部位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在对腿板的角度C进行调整时,考虑温度T及心跳B的数值,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调整,在所述控制器内存储有角度标准阈值C0、温度标准阈值T0、心跳标准阈值B0,在T<T0、B>B0时,按照下述公式:增大腿板与坐板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气缸顶升所述腿板,使腿板趋于逐渐水平,以使使用者趋近于平躺的方式,降低心跳,控制器控制电磁毯升温,增加按摩温度;在T>T0、B<B0时,按照上述公式(4),降低腿板与坐板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气缸拉低所述腿板,使腿板趋于竖直,以使使用者趋近于坐姿的方式,增加心跳,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毯降温,降低按摩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坐板边缘的第一半圆弧板,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坐板的边缘,并且开口指向所述腿板,所述的第一半圆弧板的内侧围设成第一凹腔;在所述第一凹腔内设置第二半圆弧板,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外侧面固定在所述腿板的边缘,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半圆弧板的开口方向相对,并且,第二半圆弧板的两端均嵌入第一半圆弧板内,在第一半圆弧板与第二半圆弧板之间预留有一定间隙,第二半圆弧板能够在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内相对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疼痛科护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圆弧板在内侧形成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内设置一转轴,转轴通过轴承支撑,轴承固定在所述坐板上;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第三定位条、第四定位条的一端与转轴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半圆弧板的内侧接触;在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的端部设置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的长度能够允许所述第二半圆弧板在第一半圆弧板转动,同时,在第一半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婷婷张筠鲁晶兰利莹张同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医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