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丁玮专利>正文

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57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包括:过滤套筒、压滤内筒及配重块,过滤套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支撑台;压滤内筒包括:内筒本体、过滤网、隔板及压滤板,隔板底部设置圆柱,当压滤内筒位于过滤套筒内时,圆柱抵住支撑台,使得隔板离开过液口的口部。过滤时,事先将待过滤混合液装于压滤内筒中,再将压滤内筒放置在过滤套筒,利用配重块进行压滤,整个过程在封闭空间内完成,完全避免液体迸溅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保证较高的过滤效率;便于取出分离后的固体及液体,不会出现洒落的情况。

A manual physical experiment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
技术介绍
实验室的过滤器通常是主要是液体的重力或渗透压差或抽真空的方式来分离溶液中析出的产物,使用重力或渗透压差来分离产物速度比较慢,使用抽真空的方式还需要使用专门的抽真空的设备,但是对于只是需要进行简易过滤的情况来说,大型设备无疑是大材小用,不仅耗时长,而且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手动简易的实验过滤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手动简易的实验过滤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在过滤过程中,易出现待过滤混合液迸溅的情况,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包括:过滤套筒、压滤内筒及配重块,所述过滤套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支撑台;所述压滤内筒包括:内筒本体、过滤网、隔板及压滤板,所述内筒本体的底部开设过液口,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过液口上方并将所述过液口封闭,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压滤内筒的内腔中,所述压滤板位于所述过滤网上方,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压滤板上表面;所述隔板底部设置圆柱,当所述压滤内筒位于所述过滤套筒内时,所述圆柱抵住所述支撑台,使得所述隔板离开所述过液口的口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由若干叠摞在一起的圆盘组成,每个圆盘的上表面设置提拉环,每个圆盘的下表面设置容纳所述提拉环的缺口。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滤内筒的外表面设置外悬台,所述过滤套筒的内腔表面设置内悬台,当所述压滤内筒位于所述过滤套筒内时,所述内悬台与所述外悬台贴合。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套筒的底部开设排液口,所述过滤套筒的内腔底面由边缘向中心倾斜,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过滤套筒的内腔底面的中心。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套筒的筒壁上开设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设置刻度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滤板的下表面设置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表面设置若干圆柱。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滤内筒的内腔表面设置限位块。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过滤时,事先将待过滤混合液装于压滤内筒中,再将压滤内筒放置在过滤套筒,利用配重块进行压滤,整个过程在封闭空间内完成,完全避免液体迸溅的问题,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保证较高的过滤效率;便于取出分离后的固体及液体,不会出现洒落的情况。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过滤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未过滤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如图1至3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包括:过滤套筒1、压滤内筒2及配重块3,过滤套筒1的内腔底部设置支撑台11。过滤时,压滤内筒2位于过滤套筒1内,待过滤混合物盛装在压滤内筒2内,利用配重块3的重量对待过滤混合物进行压滤,也可手动按压配重块3以增加压滤的力度,过滤完成后,液体位于过滤套筒1与压滤内筒2之间的空间内,固体留存在压滤内筒2中。压滤内筒2包括:内筒本体21、过滤网22、隔板23及压滤板24,内筒本体21的底部开设过液口25,过滤完成的液体通过过液口25进入过滤套筒1与压滤内筒2之间的空间内。隔板23设置在过液口25上方,在过滤之前,隔板23将过液口25封闭,避免液体洒落,过滤网22固定在压滤内筒2的内腔中且位于隔板23的上方,固定方式可选为粘结。压滤板24位于过滤网22上方,配重块3设置在压滤板24的上表面,用于对待过滤混合物进行压滤。配重块3由若干叠摞在一起的圆盘31组成,依据需要压滤的力度选择圆盘31的数量,也可以在过滤过程中,逐渐将圆盘31叠摞在压滤板24的上表面。每个圆盘31的上表面设置提拉环32,便于将圆盘31提起,每个圆盘31的下表面设置容纳提拉环32的缺口33,这样可以保证圆盘31可以整齐且稳定的叠摞在一起。隔板23底部设置与支撑台11的位置相对应的圆柱26,当需要过滤时,将待过滤混合物盛装在压滤内筒2内,然后将压滤内筒2放置在过滤套筒1内。当压滤内筒2位于过滤套筒1内时,圆柱26抵住支撑台11,支撑台11将隔板23托起,此时隔板23离开过液口25的口部,使得隔板23与过液口25的口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液体流入过滤套筒1内。待过滤混合物中的液体由于自身重力及配重块3的压力逐渐透过过滤网22进入过滤套筒1内,同时,待过滤混合物中的固体则留在过滤网22上方。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压滤板24的下表面设置弧形底板27,弧形底板27与压滤板24为一体成型结构,弧形底板27的表面设置若干圆柱28,便于对待过滤混合物进行压滤。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压滤内筒2的内腔表面设置限位块29,避免压滤板24下落过深,从而压坏滤网22。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过滤套筒1的筒壁上开设观察孔12,观察孔12内设置刻度线,便于观察液位及过滤状态。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压滤内筒2的外表面设置外悬台4,过滤套筒1的内腔表面设置内悬台5,当压滤内筒2位于过滤套筒1内时,内悬台5与外悬台4贴合,从而将压滤内筒2架设在过滤套筒1的内部。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过滤套筒1的底部开设排液口6,过滤套筒1的内腔底面由边缘向中心倾斜,排液口6位于过滤套筒1的内腔底面的中心,滤出的液体可经排液口6排出,倾斜的底面便于液体的流出。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套筒、压滤内筒及配重块,所述过滤套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支撑台;所述压滤内筒包括:内筒本体、过滤网、隔板及压滤板,所述内筒本体的底部开设过液口,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过液口上方并将所述过液口封闭,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压滤内筒的内腔中,所述压滤板位于所述过滤网上方,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压滤板上表面;所述隔板底部设置圆柱,当所述压滤内筒位于所述过滤套筒内时,所述圆柱抵住所述支撑台,使得所述隔板离开所述过液口的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套筒、压滤内筒及配重块,所述过滤套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支撑台;所述压滤内筒包括:内筒本体、过滤网、隔板及压滤板,所述内筒本体的底部开设过液口,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过液口上方并将所述过液口封闭,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压滤内筒的内腔中,所述压滤板位于所述过滤网上方,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压滤板上表面;所述隔板底部设置圆柱,当所述压滤内筒位于所述过滤套筒内时,所述圆柱抵住所述支撑台,使得所述隔板离开所述过液口的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物理实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由若干叠摞在一起的圆盘组成,每个圆盘的上表面设置提拉环,每个圆盘的下表面设置容纳所述提拉环的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物理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丁玮
申请(专利权)人:刘丁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