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1088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用于水田平整改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0.通过测绘获得目标区域的地形图,结合地形图与实地勘查得到的地貌信息,计算目标区域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划分梯田级数,形成若干待平整的田块;S20.确定各田块的标高;S30.对各田块进行开挖,将耕作层土壤进行表土剥离,挖出并平整田块;S40.回填表土至田块的设计标高。鉴于处于丘陵地区的缓坡地天然条件并不满足建设标准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测绘、分级、开挖、回填等步骤实现水田平整改造,从而通过施工工艺将地形坡度大于15°平整后满足建设标准。

A method of reconstructing smooth slopes of padd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用于水田平整改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国土资源“十三五”整治规划》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暂时不能实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允许采用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因此在2017年-2020年全国将实行大面积的垦造水田项目。土地平整指通过拆迁、土方工程对土地表层状况进行改造,拆除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存在较明显的土地不同位置的高差,以达到后续施工的要求。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垦造水田的地块选址地形坡度要小于15°,田面平整度小于5厘米,梯田区土坎高度不宜超过2米,石坎高度不宜超过3米。根据上述的要求,处于丘陵地区的缓坡地天然条件并不满足,因此通过施工工艺将地形坡度大于15°平整后满足建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通过施工工艺将地形坡度大于15°平整后满足建设标准。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通过测绘获得目标区域的地形图,结合地形图与实地勘查得到的地貌信息,计算目标区域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划分梯田级数,形成若干待平整的田块;S20.确定各田块的标高;S30.对各田块进行开挖,将耕作层土壤进行表土剥离,挖出并平整田块;S40.回填表土至田块的设计标高。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10中,相邻两级的梯田高差不超过2m。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步骤S21.标高设置后,施工前对可能引起的滑塌体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同时清除开挖区域内的结构物、树木、杂草以及障碍物,其清理范围延伸到离待施工区域最大开挖线外侧3m-5m距离,并做好清理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30中,开挖后,根据地形条件,修筑临时施工道路,然后利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分层分段进行开挖。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平整田块时,将高侧区域的泥土填至低侧的区域,并将多余的泥土运至弃料区。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30中,表土剥离的厚度为30cm,剥离的表土运至事先选定备料区。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步骤S31.构筑犁底层,压实泥土,压实强度20g/cm2,保证田块水全部排干时间不低于72小时。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S40中,回填表土后压实,压实强度为10g/cm2。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步骤S41.在相邻两级的田块之间设置土埂,并对压实后的土壤放水,清理施工遗留的垃圾,撤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鉴于处于丘陵地区的缓坡地天然条件并不满足建设标准的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测绘、分级、开挖、回填等步骤实现水田平整改造,从而通过施工工艺将地形坡度大于15°平整后满足建设标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地形图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邻两级梯田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田块进行开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选定需要改造的范围,核定改造的面积,即目标区域,通过测绘获得目标区域的地形图,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地形图与实地勘查得到的地貌信息,计算目标区域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划分梯田级数,相邻两级的梯田高差不超过2m,形成若干待平整的田块,将改造的范围按照设计标高分级实施平整;S20.确定各田块的标高;具体实施时,在每一级设置临时水准点,该点尽量选择在坚硬的固定建筑物上,或者在不受影响和外界干扰的稳定土层内。对于土方平衡、平整,首先将地形图划分方格网,每个方格的角度标高,在现场打设木桩定好方格网,然后用仪器直接测出场地平整高度。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需要压实的施工前要进行碾压实验,针对改造水田项目需要压实强度15-20g/cm2;S21.标高设置后,施工前对可能引起的滑塌体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同时清除开挖区域内的结构物、树木、杂草以及障碍物,其清理范围延伸到离待施工区域最大开挖线外侧3m-5m距离,并做好清理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可通过覆盖草毡等预防水土流失;S30.对各田块进行开挖,开挖后,根据地形条件,修筑临时施工道路,然后利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将耕作层土壤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的厚度为30cm,剥离的表土运至事先选定备料区,挖出并平整田块,平整田块时,将高侧区域的泥土填至低侧的区域,并将多余的泥土运至弃料区;S31.构筑犁底层,压实泥土,使用东方红-C702履带机式拖拉机压实泥土,压实强度20g/cm2,保证田块水全部排干时间不低于72小时;犁底层压实后会沉降2-3cm,在回填土时候需要考虑沉降厚度。S40.回填30cm表土至田块压实,压实强度为10g/cm2,压实后会沉降1-2cm,因此回填时需要考虑沉降。压实后的表土层达到设计标高;S41.在相邻两级的田块之间设置土埂,并对压实后的土壤放水,清理施工遗留的垃圾,撤场。在梅州市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选中一块未利用地,现状为草地,面积86.83亩,地形坡度大于15°,田面坡度2°-5°。进行项目区现场测量后,获取实测地形图,拿着图纸进行实地踏勘,获取实地数据作为后续田块划分的依据。现场踏勘完成后,内业或者测量图高程点,进行田块的划分以及每个田块的标高设置。施工前,对该场地的杂草、杂树进行清理,对于靠近山边的地块进行护坡。在每一个田块寻找临时水准点,最终选择了田块中最靠近设计标高的位置建立标杆。使用小型挖掘机把地块内于地表下30cm的表土层剥离,堆放到事先预留的备料区,然后一直挖掘直到距离设计标高的10cm,开始人工挖掘,直到低于设计标高26cm,多余的泥土堆放至废料区,运走。开挖完成后,构筑犁底层,使用东方红-C702履带机式拖拉机压实泥土,压实强度20g/cm2,压实后泥土沉降3cm,放水观察,保证田块水全部排干时间不低于72小时内。犁底层构筑完成后开始回填表土,压实,压实强度为10g/cm2,压实后表土沉降1cm,回填达到设计标高。对压实后的土壤放水,清理施工遗留的垃圾,撤场。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通过测绘获得目标区域的地形图,结合地形图与实地勘查得到的地貌信息,计算目标区域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划分梯田级数,形成若干待平整的田块;S20.确定各田块的标高;S30.对各田块进行开挖,将耕作层土壤进行表土剥离,挖出并平整田块;S40.回填表土至田块的设计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通过测绘获得目标区域的地形图,结合地形图与实地勘查得到的地貌信息,计算目标区域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划分梯田级数,形成若干待平整的田块;S20.确定各田块的标高;S30.对各田块进行开挖,将耕作层土壤进行表土剥离,挖出并平整田块;S40.回填表土至田块的设计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相邻两级的梯田高差不超过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21.标高设置后,施工前对可能引起的滑塌体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同时清除开挖区域内的结构物、树木、杂草以及障碍物,其清理范围延伸到离待施工区域最大开挖线外侧3m-5m距离,并做好清理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开挖后,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家进陈旭飞李铖吉冬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