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01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3:49
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包括壳体和与壳体连接的密封门,壳体内部竖直方向设有水平散热隔板,散热隔板为中空结构,贯穿并固定在壳体两侧壁上;最高层散热隔板上部设有引流散热单元,壳体的顶部设有分流散热盖,分流散热盖包括壳体顶部的“V”形分流板和“V”形分流板上表面的散热板,壳体密封门下部开设有进风口。引流散热单元的下层储热基板吸收壳体内部热量并传递给引流散热器,具有一定尺寸的引流散热器散热片相互围成若干竖直引流通道具有烟囱效应,提高壳体内部空气对流速度,加快壳体内外空气交换,降低壳体内部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元器件方便管理和检修。

A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dissipating type distribution cabinet

A natural convection type cooling type power distribution cabinet,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sealed door, inside the casing in vertical direction with horizontal heat radiating partitions, partition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rough and fixed on the both sides of the casing wall; the top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 radiating drainage unit, at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diverting cooling cover, shunt the radiating cover comprises a shell at the top of the \V\ and \V\ shaped plate diversion diversion board surface cooling plate, shell sealing door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air inlet. The lower the heat storage substrate absorb heat radiating unit drainage inside the casing and passed to the drainage drainage radiator, radiator fins with certain size are enclosed to form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drainage channel has a chimney effect, improve the internal air convection velocity, accelerate the shell gas exchange space, reduce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th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hermal efficiency high management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
本技术属于配电设备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
技术介绍
配电柜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装置,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配电柜对于电力系统尤为重要,所以配电柜的安全是配电设备的重点,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配电柜内的设备和电路,防止外界的破坏,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柜大多数为密封式的结构,这导致配电柜在高负荷运行或天气炎热,或周围温度较高时,配电柜散热较差,导致配电柜内的设备和电路发生故障,导致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配电柜散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的配电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柜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配电柜设计合理,散热效果较好,良好保护配电柜内设备和电路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包括壳体和与壳体连接的密封门,壳体内部竖直方向排布有2-3个水平散热隔板,将壳体内部区域分割整3-4个区域,增大壳体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隔板为中空结构,贯穿并固定在壳体两侧壁上;最高层散热隔板上部设有引流散热单元,所述引流散热单元包括下层储热基板和与其贴合、相匹配的上层引流散热器,下层储热基板上开设有矩形对流缝隙,上层引流散热器由若干纵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组成,纵横排列的散热片相互围成若干竖直引流通道;壳体的顶部设有分流散热盖,所述分流散热盖包括固定在壳体顶部的“V”形分流板和位于“V”形分流板上表面的散热板,“V”形分流板与壳体两侧壁连接处下方开有出风口,所述壳体密封门下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隔板为中空结构中前有若干散热薄片,将中空内部分割成若干个水平散热通道。所述下层储热基板为铝基板。所述上层引流散热器厚度为6-10cm。所述被散热隔板分割的每个区域相对应的壳体两侧壁开设有侧风口。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和侧风口外设有防尘罩。有益效果:1.壳体内部竖直方向上设置2-3个水平散热隔板,一方面水平散热隔板将壳体分为3-4个区域,根据元器件的功率、元器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将元器件安装在不同的区域,另一方面散热隔板为中空结构,热量能够通过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向空气中对流散热,竖直排列方式,能够在壳体内部形成阶梯式散热模式;2.本技术设有引流散热单元,下层储热基板吸收箱体内部热量并传递给引流散热器,具有一定尺寸的引流散热器散热片相互围成若干竖直引流通道具有烟囱效应,提高壳体内部空气对流速度,加快壳体内外空气交换,达到降低壳体内部热量的目的;3.壳体顶部设置分流散热盖,分流散热盖的“V”形分流板一方面将通过引流散热单元竖直方向气流改变为水平方面,减小热气流对顶盖的冲击,放置热量在壳体内部形成涡流,降低散热效率,另一方面“V”形分流板增大了壳体内部热量吸收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4.本技术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元器件方便管理和检修。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下层储热基板示意图;图4为上层引流散热器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密封门,3、散热隔板,301、散热薄片,4、引流散热单元,401、下层储热基板,402、上层引流散热器,403、对流缝隙,404、散热片,405、引流通道,5、分流散热盖,501、“V”形分流板,502、散热板,6、出风口,7、进风口,8、侧风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2、3和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包括壳体1和与壳体1连接的密封门2,壳体1内部竖直方向排布有2-3个水平散热隔板3,将壳体1内部区域分割整3-4个区域,提高壳体1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隔板3为中空结构,贯穿并固定在壳体1两侧壁上;最高层散热隔板3上部设有引流散热单元4,所述引流散热单元4包括下层储热基板401和与其贴合、相匹配的上层引流散热器402,下层储热基板401上开设有矩形对流缝隙403,上层引流散热器402由若干纵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404组成,纵横排列的散热片404相互围成若干竖直引流通道405;壳体1的顶部设有分流散热盖5,所述分流散热盖5包括固定在壳体1顶部的“V”形分流板501和位于“V”形分流板501上表面的散热板502,“V”形分流板501与壳体1两侧壁连接处下方开有出风口6,所述壳体密封门下部开设有进风口7。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如,所述散热隔板3为中空结构中前有若干散热薄片301,将中空内部分割成若干个水平散热通道;如,所述下层储热基板401为铝基板;再如,所述上层引流散热器402厚度为6-10cm;再如,所述被散热隔板3分割的每个区域相对应的壳体1两侧壁开设有侧风口8;最后,所述进风口7、出风口6和侧风口8外设有防尘罩。本技术可根据元器件的发热量,将元器件梯度安装在壳体内部不同区域,大发热量元器件安装在壳体上部,发热量小、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安装在壳体下部,元器件工作过程中,下部发热量小,热量通过散热隔板即可散失掉,再者由于散热隔板的阻挡作用,下部进风口与每个侧风口可以组成一个空气对流单元,使热量散失到空气中;上部发热量大元器件释放的热量多,由于其与接近引流散热单元,引流散热单元的上层引流散热器具有烟囱效应空气对流速度,使热量有效通过引流散热单元散失到壳体外,再者当上部热量高,壳体内外温差大时,侧风口此时可以作为进风口加大空气进入量,加快空气对流,提高壳体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并非是限制,与本技术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等同或者效果相同方案都在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包括壳体(1)和与壳体(1)连接的密封门(2),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竖直方向排布有2‑3个水平散热隔板(3),将壳体(1)内部区域分割整3‑4个散热单元,增大壳体(1)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隔板(3)为中空结构,贯穿并固定在壳体(1)两侧壁上;最高层散热隔板(3)上部设有引流散热单元(4),所述引流散热单元(4)包括下层储热基板(401)和与其贴合、相匹配的上层引流散热器(402),下层储热基板(401)上开设有矩形对流缝隙(403),上层引流散热器(402)由若干纵横相互垂直交错的散热片(404)组成,纵横相互垂直交错的散热片(404)相互围成若干竖直引流通道(405);壳体(1)的顶部设有分流散热盖(5),所述分流散热盖(5)包括固定在壳体(1)顶部的“V”形分流板(501)和位于“V”形分流板(501)上表面的散热板(502),“V”形分流板(501)与壳体(1)两侧壁连接处下方开有出风口(6),所述壳体密封门下部开设有进风口(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对流式散热型配电柜,包括壳体(1)和与壳体(1)连接的密封门(2),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竖直方向排布有2-3个水平散热隔板(3),将壳体(1)内部区域分割整3-4个散热单元,增大壳体(1)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隔板(3)为中空结构,贯穿并固定在壳体(1)两侧壁上;最高层散热隔板(3)上部设有引流散热单元(4),所述引流散热单元(4)包括下层储热基板(401)和与其贴合、相匹配的上层引流散热器(402),下层储热基板(401)上开设有矩形对流缝隙(403),上层引流散热器(402)由若干纵横相互垂直交错的散热片(404)组成,纵横相互垂直交错的散热片(404)相互围成若干竖直引流通道(405);壳体(1)的顶部设有分流散热盖(5),所述分流散热盖(5)包括固定在壳体(1)顶部的“V”形分流板(501)和位于“V”形分流板(501)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龙王延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耐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