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79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包括阴极基底、可伸缩引线、挂杆和挂杆横梁;还包括旋转支撑板、锁紧螺栓和蝶形螺母。旋转支撑板设有圆弧滑槽和螺栓取放槽;阴极基底通过放于圆弧滑槽中的锁紧螺栓和与锁紧螺栓相配合的蝶形螺母固定在旋转支撑板上。此挂具悬挂并固定于阴极移动横梁上,挂具上的旋转支撑板和固定在旋转支撑板上的阴极基底均浸于电铸溶液之中。当需要旋转阴极基底时,先把挂具整体提升一定高度并固定在阴极移动横梁上,然后将压紧在短挂耳和长挂耳上的蝶形螺母旋松,其次将阴极基底旋转至某一所需的小于180°的角并再次旋紧蝶形螺母,最后重新把挂具下降到最初位置并固定于阴极移动横梁上。此挂具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平面阴极的电铸挂具,属于电铸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铸工业生产中,电铸层厚度均匀性的好坏是决定产品性能优良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电铸层厚度均匀性主要决定于阴极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和流场分布的均匀性等因素。因此采用合适的措施,使阴极电流密度的分布和流场的分布等趋于均匀显得尤为重要。阴极往复直线移动是电铸、电镀等电化学沉积领域常用的一种搅拌方式,能相对简单有效地提高电化学沉积层的均匀性。然而,由于在此种方式中阴极只能在水平或竖直的单一方向上移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它更多只能使电场或流场在阴极移动的方向上实现进一步均匀化,而无法实现在工件整个表面的流场和电场均匀化,从而极难获得电铸层均匀的制件。如果在电铸过程中能根据需要对作往复直线移动的阴极再进行定期或持续旋转,则无疑将有利于克服阴极单一方向移动时所存在的局限性,工艺效果会更佳。目前,在电铸工业生产中,通常通过“卸下挂具和工件、挂上挂具和工件”多次人工操作的模式来实现工件阴极的定期转向,但费事费力费时。为此,本专利开发了一种能实现在位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它包括阴极基底(15)、挂杆(6)、可伸缩引线I(1)、可伸缩引线II(10)和挂杆横梁(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旋转支撑板(5)、锁紧螺栓(11)和蝶形螺母(17);所述的旋转支撑板(5)设有内圆弧滑槽(3)、外圆弧滑槽(14)、螺栓取放槽I(2)、螺栓取放槽II(13)和减重孔(4);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和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均为下部大上部小的“T”形;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和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的圆心相同;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半径R1小于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半径R2;所述的内圆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阴极的电铸挂具,它包括阴极基底(15)、挂杆(6)、可伸缩引线I(1)、可伸缩引线II(10)和挂杆横梁(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旋转支撑板(5)、锁紧螺栓(11)和蝶形螺母(17);所述的旋转支撑板(5)设有内圆弧滑槽(3)、外圆弧滑槽(14)、螺栓取放槽I(2)、螺栓取放槽II(13)和减重孔(4);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和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均为下部大上部小的“T”形;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和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的圆心相同;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半径R1小于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半径R2;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和外圆弧滑槽(14)都关于旋转支撑板(5)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所述的内圆弧滑槽(3)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的弧度角α1和外圆弧滑槽(14)的横截面几何中心轨迹线的弧度角α2均大于240°,且α1<α2;所述的螺栓取放槽I(2)的一端开口于旋转支撑板(5)的边缘,另一端与内圆弧滑槽(3)连通;所述的螺栓取放槽II(13)的一端开口于旋转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平美陈伟闫亮陈月涛郑兴帅杨文娟秦歌王伟申继文赵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