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955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加热塔以及设置于建筑底部的进风通道,塔的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用于对塔内空气加热,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结构,用于排出热空气;进风通道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建筑的下部连通,用于通过温差冷却空气并向室内提供冷空气。加热塔位于建筑顶部,在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外环境对其加热,令太阳能加热塔内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使得空气向上爬升,并最终通过排风口排出,顶部空气的排出可以在太阳能加热塔内及建筑物内形成负压,而由进风通道向建筑物内不断补充新鲜空气,而进风通道本身位于建筑物的底部,该位置的外界空气温度较低引入建筑物内可以起到供冷的效果。

A cooling air supply system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型节能建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接近过30%,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接近40~60%,特别是高大空间,比如某体育馆空调全年耗电总量为163449.6kW·h,占该建筑总能耗59%。还有某些类似的公共大型建筑空间的空调能耗占总能耗高达72%-80%,可见,大空间空调能耗巨大。除此之外,对于传统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再者,传统空调系统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不良的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新风口受到污染、过滤器失效、空调冷却水可能存在军团菌而导致空气微生物污染。由此可见,传统空调系统不仅仅是耗能大,还存在种种弊端。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型空间的建筑物内传统空调系统能耗高且使用效果差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该建筑制冷送风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型空间的建筑物内传统空调系统能耗高且使用效果差等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加热塔以及设置于建筑底部的进风通道,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太阳能加热塔外壁设置有太阳能利用机构,用于通过吸收太阳能对太阳能加热塔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结构,用于排出热空气;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的下部连通,用于通过温差冷却空气并向室内提供冷空气。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上部的壁面具体为增透玻璃立面,用于增加进入所述太阳能加热塔内的太阳能辐射以加热太阳能加热塔内空气。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设置于建筑物下方地基层内预设深度的地道结构。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地道结构埋设于建筑物下方2.5m-3m之间的土壤层内。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地道结构的出口端连通有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静压箱,所述静压箱上不同位置设置有多个送风口,通过所述送风口将空气送入建筑物内不同位置。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地道结构的进口端连通有伸出建筑物外地表预设距离的进风口结构。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地道结构之间设置有防虫网及固体除湿装置。优选的,上述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中,所述静压箱与所述地道结构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过滤网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加热塔以及设置于建筑底部的进风通道,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太阳能加热塔外壁设置有太阳能利用机构,用于通过吸收太阳能对太阳能加热塔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结构,用于排出热空气;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的下部连通,用于通过温差冷却空气并向室内提供冷空气。该制冷送风系统主要包括了太阳能加热塔及进风通道两部分,太阳能加热塔位于建筑的顶部,其具有较高的高度,在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易于利用建筑物周围温度及太阳光的加热,令太阳能加热塔内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使得空气向上爬升,并最终通过排风口排出,由于太阳能加热塔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因此顶部空气的排出可以在太阳能加热塔内及建筑物内形成负压,将太阳能加热塔底部的空气抽向太阳能加热塔顶部,并同理将建筑物内的空气抽离进入太阳能加热塔,使得建筑物内形成负压状态,由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进风通道,因此将从进风通道向建筑物内源源不断的补充新鲜空气,而进风通道本身位于建筑物的底部,该位置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因此通过将该位置的外界空气引入建筑物内可以起到充分供冷的效果;由于太阳能加热塔在外界温度较高时会连续不断的加热空气将建筑物内的热空气连续抽离,而对应的通过进风通道连续补充外界较冷的低温空气,因此可以形成送风的效果,令室内环境更加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制冷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排风口结构1、太阳能加热塔2、室内空间3、送风口4、静压箱5、土壤层6、过滤网结构7、地道结构8、固体除湿装置9、防虫网1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以解决大型空间的建筑物内传统空调系统能耗高且使用效果差等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制冷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另需注意,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工作状态下空气的流向。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加热塔2以及设置于建筑底部的进风通道,所述太阳能加热塔2的底部与建筑室内空间3连通,所述太阳能加热塔2外壁设置有太阳能利用机构,用于通过吸收太阳能对太阳能加热塔2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太阳能加热塔2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结构1,用于排出热空气;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的下部连通,用于通过温差冷却空气并向室内提供冷空气。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具有高大室内空间的建筑物,此类建筑物高差大,容易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产生足够的空气循环量;太阳能加热塔结构呈中空塔状,主要用于对塔内空气加热,其加热的方式优选采用环保节能的方式为太阳能加热。其中还需说明的是,进风通道位于整个建筑物的最底部空间,而不是建筑物中常规用户活动空间的下部,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设置高度越低越能够保证被抽吸进入建筑物内的外界空气的温度越低。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该制冷送风系统主要包括了太阳能加热塔及进风通道两部分,太阳能加热塔位于建筑的顶部,其具有较高的高度,在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易于利用建筑物周围温度及太阳光的加热,令太阳能加热塔内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使得空气向上爬升,并最终通过排风口排出,由于太阳能加热塔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因此顶部空气的排出可以在太阳能加热塔内及建筑物内形成负压,将太阳能加热塔底部的空气抽向太阳能加热塔顶部,并同理将建筑物内的空气抽离进入太阳能加热塔,使得建筑物内形成负压状态,由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进风通道,因此将从进风通道向建筑物内源源不断的补充新鲜空气,而进风通道本身位于建筑物的底部,该位置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因此通过将该位置的外界空气引入建筑物内可以起到充分供冷的效果;由于太阳能加热塔在外界温度较高时会连续不断的加热空气将建筑物内的热空气连续抽离,而对应的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加热塔以及设置于建筑底部的进风通道,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太阳能加热塔外壁设置有太阳能利用机构,用于通过吸收太阳能对太阳能加热塔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结构,用于排出热空气;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的下部连通,用于通过温差冷却空气并向室内提供冷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顶端的太阳能加热塔以及设置于建筑底部的进风通道,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底部与建筑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太阳能加热塔外壁设置有太阳能利用机构,用于通过吸收太阳能对太阳能加热塔内的空气加热,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结构,用于排出热空气;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室外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的下部连通,用于通过温差冷却空气并向室内提供冷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加热塔的上部的壁面具体为增透玻璃立面,用于增加进入所述太阳能加热塔内的太阳能辐射以太阳能加热塔内空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制冷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设置于建筑物下方地基层内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赫刘丽孺梁曰巍周庆申朱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