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调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954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调温系统,包括配合调节实验室内温度的热交换装置和工况机,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新风机、设置于实验室内的热交换芯体、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一新风管和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二新风管,所述热交换芯体与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连通,所述新风机安装于第二新风管内,所述新风机用于引导第一新风管、第二新风管和热交换芯体内新风的空气流动,实现在保证被测设备极限工况测试条件下,降低能耗。

Laboratory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aboratory temperature adjusting system, including switching device and working machine control laboratory temperature heat with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comprises second connected the first fresh air fresh air pipe and connected the indoor fresh air machine, set in the laboratory in the heat exchange core body and the outer tube of the heat exchange the core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ir tube and second fresh air, the fan installed in the second air tube, the fan for air flow exchange core body to guide the first fresh air fresh air pipe, second air pipe and heat, ensure the equipment to be tested in extreme condition test conditions,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调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节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室调温系统。
技术介绍
多数制冷热泵设备需要经过工况测试得到其性能参数。对于一些特殊设备,如何准确获得其在极限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就显得尤其重要。一般实验室内会设置有制热工况机和制冷工况机,通过制热工况机和制冷工况机的协调组合来营造被被测设备需要的工况条件。制冷工况机和制热工况机的同时使用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如何在保证被测设备测试工况条件下,降低能耗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验室调温系统,实现在保证被测设备工况测试条件下,降低能耗。一种实验室调温系统,包括配合调节实验室内温度的热交换装置和实验室工况机,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新风机、设置于实验室内的热交换芯体、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一新风管和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二新风管,所述热交换芯体与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连通,所述新风机安装于第二新风管内,所述新风机用于引导第一新风管、第二新风管和热交换芯体内的空气流动。上述实验室调温系统,在被测测试过程中,利用实验室内外的温差,在新风机、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的作用下,实验室外空气流经热交换芯体实现实验室外空气与实验室内空气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从而减少实验室工况机投入的数量,或者减轻实验室工况机的负荷,实现实验测试的节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芯体为叉流式热交换芯体,所述叉流式热交换芯体内设有新风流道和回风流道,所述新风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连通,所述回风流道的一端与实验室内相通,回风流道的另一端与实验室工况机的进风口或者排风口连通。叉流式热交换芯体内能形成两股交叉流动的空气,两股流动交叉的空气接触面积大,如此能提高热交换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新风机和工况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新风机和工况机的功率。控制装置与第一温度传感器、新风机和工况机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将实测室内温度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比较实测室内温度与预设工况温度,来调控新风机和工况机的功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新风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新风机的功率。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新风机与控制装置的电性连接,方便了控制装置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新风机的功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外设有隔热层。隔热层能有效避免实验室外空气与实验室内空气通过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进行热交换,将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位置限定在热交换芯体上,如此方便了控制热交换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二所述的散热装置及调温实验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新风管,2、第二新风管,3、热交换芯体,4、新风机,5、工况机,6、第二温度传感器,8、被测设备,9、实验室,10、第一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实验室调温系统,包括配合调节实验室内温度的热交换装置和工况机5,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新风机4、设置于实验室内的热交换芯体3、连通实验室9内外的第一新风管1和连通实验室9内外的第二新风管2,所述热交换芯体3与第一新风管1和第二新风管2连通,所述新风机4安装于第二新风管2内,所述新风机4用于引导第一新风管1、第二新风管2和热交换芯体3内的空气流动。上述实验室调温系统,在被测测试过程中,利用实验室9内外的温差,在新风机4、第一新风管1和第二新风管2的作用下,室外空气流经热交换芯体3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从而减少实验室工况机5投入的数量,或者减轻实验室工况机的负荷,实现实验测试的节能。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芯体3为叉流式热交换芯体,所述叉流式热交换芯体内设有新风流道和回风流道,所述新风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新风管1和第二新风管2连通,所述回风流道的一端与实验室内相通,回风流道的另一端与工况机5的进风口或者排风口连通。叉流式热交换芯体内能形成两股交叉流动的空气,两股流动交叉的空气接触面积大,如此能提高热交换效率。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流道和回风流到相互独立。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过程中,实验室内空气和实验室内空气无空气混合,如此也避免了室外空气影响室内空气的湿度。本实施例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新风机4和工况机5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新风机4和工况机5的功率。控制装置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新风机4和工况机5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0将实测室内温度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比较实测室内温度与预设工况温度,来调控新风机4和工况机5的功率。例如,在要求高温极限工况时,采用的工况机5是制热工况机。在室内温度高于工况温度时,工况机8处于待机状态或者低功率状态,新风机4处于高功率状态;在室内温度低于工况温度时,工况机8处于高功率状态,新风机4处于待机或者低功率状态。如此实现了室内温度的动态调整,同时也降低了能耗。例如,在要求低温极限工况时,采用的工况机5是制冷工况机。在室内温度低于工况温度时,制冷工况机处于待机状态或者低功率状态,新风机4处于高功率状态;在室内温度高于工况温度时,制冷工况机处于高功率状态,新风机4处于待机或者低功率状态。如此实现了室内温度的动态调整,同时也降低了能耗。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新风管1和第二新风管2外设有隔热层。隔热层能有效避免实验室外空气与实验室内空气通过第一新风管1和第二新风管2进行热交换,将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位置限定在热交换芯体3上,如此方便了控制热交换量。本实施例实验室调温系统,在极限高温或极限低温的工况实验条件下本实施例实验室调温系统的节能效果尤其显著。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6替代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同时改变了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结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和新风机4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实验室调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室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调节实验室内温度的热交换装置和工况机,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新风机、设置于实验室内的热交换芯体、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一新风管和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二新风管,所述热交换芯体与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连通,所述新风机安装于第二新风管内,所述新风机用于引导第一新风管、第二新风管和热交换芯体内新风的空气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调节实验室内温度的热交换装置和工况机,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新风机、设置于实验室内的热交换芯体、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一新风管和连通实验室内外的第二新风管,所述热交换芯体与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连通,所述新风机安装于第二新风管内,所述新风机用于引导第一新风管、第二新风管和热交换芯体内新风的空气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为叉流式热交换芯体,所述叉流式热交换芯体内设有新风流道和回风流道,所述新风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新风管和第二新风管连通,所述回风流道的一端与实验室内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泉能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