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移动的电力施工用升降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方便移动的电力施工用升降台。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电力施工的时候需要对高处进行操作,如果是站在地面上进行操作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升降台,例如我国专利技术CN103663256B提出了一种升降台,可以将工作台进行升降,方便了操作,但是该升降台在移动的时候非常麻烦,而且如果人站在这种升降台上进行施工操作也非常的危险,而且移动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移动的电力施工用升降台,具备移动方便而且更加安全等优点,解决了移动麻烦,操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移动的电力施工用升降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面的四角均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3),所述第一活塞(3)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轮(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液压槽(5),所述液压槽(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6),所述第二活塞(6)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管(7),所述螺纹管(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座(9),所述电机座(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7)的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移动的电力施工用升降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面的四角均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3),所述第一活塞(3)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轮(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液压槽(5),所述液压槽(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6),所述第二活塞(6)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管(7),所述螺纹管(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座(9),所述电机座(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7)的顶端延伸至液压槽(5)的外部,所述螺纹管(7)外表面顶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电机座(9)的底部对应限位板(11)处开设有限位滑槽(12),所述限位板(11)远离螺纹管(7)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滑槽(12)的槽内并与限位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液压槽(5)槽底的中心处通过第一液压管道(13)与第一连接槽(2)的槽底连通;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靠近电机座(9)一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滑动槽(15),所述滑动槽(15)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活塞(16),所述第三活塞(16)靠近电机座(9)一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推杆(17),所述推杆(17)靠近电机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18),所述铰接块(18)的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支撑杆(19)和第二支撑杆(20),所述第一支撑杆(19)远离铰接块(18)的一端铰接有铰接滑块(21),支撑板(14)靠近电机座(9)一面的顶侧与铰接滑块(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0)远离铰接块(18)的一端与支撑板(14)靠近电机座(9)一面的底侧铰接;所述电机座(9)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盒(22),所述转动盒(22)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齿牙板(23)和第二齿牙板(24),所述转动盒(2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齿牙板(23)与第二齿牙板(24)之间处设置有齿轮(25),所述齿轮(25)与第一齿牙板(23)和第二齿牙板(24)均啮合,所述齿轮(25)背面的中心处与第二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6)与电机座(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牙板(23)下表面的右侧与右侧铰接块(1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牙板(24)上表面的左侧与左侧铰接块(1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滑块(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