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908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维修门、电力机箱、控制面板、底座、移动滚轮、防溢边沿、清洗水槽、清洗辅助机构、工作台、出水管、超声清洗机,维修门设于装置主体前表面左侧,维修门通过合页与装置主体活动连接,电力机箱设于装置主体内部右侧与装置主体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有益效果为:设有清洗辅助机构,可自动将塑料模具送入清洗槽内,当清洗槽内有塑料模具时,自动启动超声清洗机对塑料模具进行超声清洗,再通过操控手杆将塑料模具送出,同时自动关闭超声清洗机,实现省电节能,且模具放在置物网上,实现自动滤干,有效地增强了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的自动化、多功能化,实现环保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属于清洗设备

技术介绍
清洗设备是指可用于替代人工来清洁工件表面油、蜡、尘、氧化层等污渍与污迹的机械设备。目前市面上所见到清洗设备为:超声波清洗、高压喷淋清洗、激光清洗、蒸汽清洗、干冰清洗及复合型清洗设备等;其中应用领域最广泛的当属喷淋清洗和超声波清洗;在工业生产及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对产品部件表面清洁度的提高,超声波精密清洗方式正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认可。但是现有技术的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无法自动将塑料模具自动送入清洗槽内进行清洗,结束后将其送出,且其超声清洗机一直为常开状态,耗能费电,装置的环保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无法自动将塑料模具自动送入清洗槽内进行清洗,结束后将其送出,且其超声清洗机一直为常开状态,耗能费电,装置的环保性能较差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维修门、电力机箱、控制面板、底座、移动滚轮、防溢边沿、清洗水槽、清洗辅助机构、工作台、出水管、超声清洗机,所述维修门设于装置主体前表面左侧,所述维修门通过合页与装置主体活动连接,所述电力机箱设于装置主体内部右侧与装置主体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控制面板镶嵌于装置主体前表面右侧,所述底座设于装置主体下方与装置主体下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移动滚轮设于底座下方四端角与底座通过螺丝螺旋相连接,所述防溢边沿设于装置主体上部与装置主体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清洗水槽设于装置主体内部左侧,所述清洗辅助机构设于装置主体内部,所述工作台设于装置主体前表面位于清洗水槽槽口右侧,所述出水管设于清洗水槽左下方与清洗水槽通过电焊贯通相连接,所述超声清洗机设于装置主体内部位于清洗水槽正下方,所述超声清洗机与装置主体通过电方式相连接,所述清洗辅助机构由升降横杆、置物网、从动滚轮、主动滚轮、下部感应块、L型杆、第一弹簧、第一绳索、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U型架、第二弹簧、超声开关、操控手杆、小电机、固定板、动力旋转轴、第一齿轮、第一变向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传动皮带、第二变向齿轮、第二齿轮、旋转辊、缠线轮、支撑板、固定辊、第二绳索、第三定滑轮、上部感应块、第三弹簧、活动杆、支座、第三绳索、小型定滑轮组成,所述升降横杆设有两根且呈相平行状设于清洗水槽内部,所述置物网设于两根升降横杆之间与升降横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从动滚轮设于升降横杆左端与升降横杆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滚轮设于升降横杆右端与升降横杆活动连接,所述清洗水槽左右两侧内壁设有滑轨,所述升降横杆通过从动滚轮、主动滚轮与清洗水槽活动连接,所述下部感应块镶嵌于清洗水槽右侧滑轨下端,所述L型杆设于下部感应块下方,所述L型杆上端与下部感应块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L型杆下端与第一弹簧一端缠绕连接,所述第一绳索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与U型架右部缠绕连接,所述U型架设于超声清洗机正下方,所述第二弹簧设于U型架左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U型架左部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装置主体内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超声开关通过按钮槽镶嵌于超声清洗机下表面中心位于U型架正上方,所述操控手杆设于工作台上方,所述操控手杆下端贯穿于工作台上下面与小电机活动连接,所述操控手杆与小电机通过电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呈水平状设于装置主体内部右上方与装置主体内壁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小电机置于固定板上方,所述动力旋转轴设于小电机左端与小电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于动力旋转轴另一端与动力旋转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变向齿轮设于第一齿轮后方,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变向齿轮前表面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于第一变向齿轮右下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变向齿轮外边缘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第一传动齿轮右下方,所述传动皮带设于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变向齿轮之间且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于旋转辊右端与旋转辊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辊另一端与缠线轮右部中心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旋转辊置于支撑板上方,所述支撑板设于装置主体内部右侧中间与装置主体内壁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固定辊设于缠线轮左侧方,所述固定辊一端与缠线轮左部中心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辊另一端与装置主体内壁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绳索一端缠绕于缠线轮外表面,所述第二绳索另一端绕过第三定滑轮与主动滚轮的轮轴缠绕连接,所述上部感应块镶嵌于清洗水槽右侧滑轨上端,所述第三弹簧设于上部感应块左上方与上部感应块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活动杆设于上部感应块右上方,所述支座设于活动杆中间上方,所述活动杆与支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绳索一端与活动杆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三绳索另一端绕过小型定滑轮与操控手杆缠绕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超声开关为扳钮开关,其向右扳为关闭状态,向左扳为开启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操控手杆上端设有握球,其可左右扳动,呈向左倾斜时为关闭状态,呈向右倾斜时为开启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向齿轮、第二变向齿轮的前表面均设有啮合螺纹,其边缘设有轮齿,其通过啮合螺纹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啮合活动连接,通过轮齿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为拉升弹簧,第三弹簧为压缩弹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进行塑料模具清洗时,将塑料模具放置于置物网上,此时升降横杆因塑料模具的重力,通过从动滚轮、主动滚轮沿着清洗水槽内壁的滑轨向下滑行,滑到底部时,会对下部感应块进行挤压,下部感应块带动L型杆向下移动,同时拉扯第一绳索一端,第一绳索另一端拉扯U型架向右移动扳动超声开关呈向由倾斜,开启超声清洗机对塑料模具进行清洗;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自由控制清洗时间,到时间时,将操控手杆向右扳动,开启小电机带动动力旋转轴旋转,动力旋转轴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变向齿轮旋转,第一变向齿轮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送第二变向齿轮,再通过第二齿轮带动旋转辊,最后带动缠线轮旋转,对第二绳索进行缠绕拉扯,从而拉动主动滚轮向上滚动,带动升降横杆将塑料模具送出,在此之前,当主动滚轮离开滑轨的底部时,下部感应块失去按压力,L型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弹起,失去对第一绳索的拉扯,而U型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左移,将超声开关扳向左侧,关闭超声清洗机;当升降横杆上升至最高处时,此时可以将塑料模具取出,同时主动滚轮会按压到上部感应块向上移动,上部感应块将活动杆的左端向上顶,通过杠杆原理活动杆的右端会向下摆,拉扯第三绳索一端,第三绳索另一端则拉扯操控手杆,将其拉回原状,关闭小电机,缠线轮停止旋转,恢复最初状态,更换下一批塑料模具即可进行反复工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其有益效果为:设有清洗辅助机构,可自动将塑料模具送入清洗槽内,当清洗槽内有塑料模具时,自动启动超声清洗机对塑料模具进行超声清洗,再通过操控手杆将塑料模具送出,同时自动关闭超声清洗机,实现省电节能,且模具放在置物网上,实现自动滤干,有效地增强了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的自动化、多功能化,实现环保节能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维修门(2)、电力机箱(3)、控制面板(4)、底座(5)、移动滚轮(6)、防溢边沿(7)、清洗水槽(8)、清洗辅助机构(9)、工作台(10)、出水管(11)、超声清洗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门(2)设于装置主体(1)前表面左侧,所述维修门(2)通过合页与装置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电力机箱(3)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右侧与装置主体(1)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控制面板(4)镶嵌于装置主体(1)前表面右侧,所述底座(5)设于装置主体(1)下方与装置主体(1)下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移动滚轮(6)设于底座(5)下方四端角与底座(5)通过螺丝螺旋相连接,所述防溢边沿(7)设于装置主体(1)上部与装置主体(1)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清洗水槽(8)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左侧,所述清洗辅助机构(9)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所述工作台(10)设于装置主体(1)前表面位于清洗水槽(8)槽口右侧,所述出水管(11)设于清洗水槽(8)左下方与清洗水槽(8)通过电焊贯通相连接,所述超声清洗机(12)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位于清洗水槽(8)正下方,所述超声清洗机(12)与装置主体(1)通过电方式相连接;所述清洗辅助机构(9)由升降横杆(901)、置物网(902)、从动滚轮(903)、主动滚轮(904)、下部感应块(905)、L型杆(906)、第一弹簧(907)、第一绳索(908)、第一定滑轮(909)、第二定滑轮(910)、U型架(911)、第二弹簧(912)、超声开关(913)、操控手杆(914)、小电机(915)、固定板(916)、动力旋转轴(917)、第一齿轮(918)、第一变向齿轮(919)、第一传动齿轮(920)、第二传动齿轮(921)、传动皮带(922)、第二变向齿轮(923)、第二齿轮(924)、旋转辊(925)、缠线轮(926)、支撑板(927)、固定辊(928)、第二绳索(929)、第三定滑轮(930)、上部感应块(931)、第三弹簧(932)、活动杆(933)、支座(934)、第三绳索(935)、小型定滑轮(936)组成;所述升降横杆(901)设有两根且呈相平行状设于清洗水槽(8)内部,所述置物网(902)设于两根升降横杆(901)之间与升降横杆(90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从动滚轮(903)设于升降横杆(901)左端与升降横杆(901)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滚轮(904)设于升降横杆(901)右端与升降横杆(901)活动连接,所述清洗水槽(8)左右两侧内壁设有滑轨,所述升降横杆(901)通过从动滚轮(903)、主动滚轮(904)与清洗水槽(8)活动连接,所述下部感应块(905)镶嵌于清洗水槽(8)右侧滑轨下端,所述L型杆(906)设于下部感应块(905)下方,所述L型杆(906)上端与下部感应块(90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L型杆(906)下端与第一弹簧(907)一端缠绕连接,所述第一绳索(908)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909)、第二定滑轮(910)与U型架(911)右部缠绕连接,所述U型架(911)设于超声清洗机(12)正下方,所述第二弹簧(912)设于U型架(911)左侧,所述第二弹簧(912)一端与U型架(911)左部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912)另一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超声开关(913)通过按钮槽镶嵌于超声清洗机(12)下表面中心位于U型架(911)正上方,所述操控手杆(914)设于工作台(10)上方,所述操控手杆(914)下端贯穿于工作台(10)上下面与小电机(915)活动连接,所述操控手杆(914)与小电机(915)通过电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916)呈水平状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右上方与装置主体(1)内壁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小电机(915)置于固定板(916)上方,所述动力旋转轴(917)设于小电机(915)左端与小电机(91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18)设于动力旋转轴(917)另一端与动力旋转轴(917)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变向齿轮(919)设于第一齿轮(918)后方,所述第一齿轮(918)与第一变向齿轮(919)前表面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20)设于第一变向齿轮(919)右下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20)与第一变向齿轮(919)外边缘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921)设于第一传动齿轮(920)右下方,所述传动皮带(922)设于第一传动齿轮(920)与第二变向齿轮(923)之间且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924)设于旋转辊(925)右端与旋转辊(925)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辊(925)另一端与缠线轮(926)右部中心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旋转辊(925)置于支撑板(927)上方,所述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模具用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维修门(2)、电力机箱(3)、控制面板(4)、底座(5)、移动滚轮(6)、防溢边沿(7)、清洗水槽(8)、清洗辅助机构(9)、工作台(10)、出水管(11)、超声清洗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门(2)设于装置主体(1)前表面左侧,所述维修门(2)通过合页与装置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电力机箱(3)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右侧与装置主体(1)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控制面板(4)镶嵌于装置主体(1)前表面右侧,所述底座(5)设于装置主体(1)下方与装置主体(1)下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移动滚轮(6)设于底座(5)下方四端角与底座(5)通过螺丝螺旋相连接,所述防溢边沿(7)设于装置主体(1)上部与装置主体(1)呈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清洗水槽(8)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左侧,所述清洗辅助机构(9)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所述工作台(10)设于装置主体(1)前表面位于清洗水槽(8)槽口右侧,所述出水管(11)设于清洗水槽(8)左下方与清洗水槽(8)通过电焊贯通相连接,所述超声清洗机(12)设于装置主体(1)内部位于清洗水槽(8)正下方,所述超声清洗机(12)与装置主体(1)通过电方式相连接;所述清洗辅助机构(9)由升降横杆(901)、置物网(902)、从动滚轮(903)、主动滚轮(904)、下部感应块(905)、L型杆(906)、第一弹簧(907)、第一绳索(908)、第一定滑轮(909)、第二定滑轮(910)、U型架(911)、第二弹簧(912)、超声开关(913)、操控手杆(914)、小电机(915)、固定板(916)、动力旋转轴(917)、第一齿轮(918)、第一变向齿轮(919)、第一传动齿轮(920)、第二传动齿轮(921)、传动皮带(922)、第二变向齿轮(923)、第二齿轮(924)、旋转辊(925)、缠线轮(926)、支撑板(927)、固定辊(928)、第二绳索(929)、第三定滑轮(930)、上部感应块(931)、第三弹簧(932)、活动杆(933)、支座(934)、第三绳索(935)、小型定滑轮(936)组成;所述升降横杆(901)设有两根且呈相平行状设于清洗水槽(8)内部,所述置物网(902)设于两根升降横杆(901)之间与升降横杆(90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从动滚轮(903)设于升降横杆(901)左端与升降横杆(901)活动连接,所述主动滚轮(904)设于升降横杆(901)右端与升降横杆(901)活动连接,所述清洗水槽(8)左右两侧内壁设有滑轨,所述升降横杆(901)通过从动滚轮(903)、主动滚轮(904)与清洗水槽(8)活动连接,所述下部感应块(905)镶嵌于清洗水槽(8)右侧滑轨下端,所述L型杆(906)设于下部感应块(905)下方,所述L型杆(906)上端与下部感应块(90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L型杆(906)下端与第一弹簧(907)一端缠绕连接,所述第一绳索(908)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909)、第二定滑轮(910)与U型架(911)右部缠绕连接,所述U型架(911)设于超声清洗机(12)正下方,所述第二弹簧(912)设于U型架(911)左侧,所述第二弹簧(912)一端与U型架(911)左部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912)另一端与装置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柴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