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井道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97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井道电梯,包括井道、位于所述井道内部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电梯轿厢相连接的曳引装置、对重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电梯轿厢、所述曳引装置及所述对重装置的钢丝绳;所述井道包括两个轿厢安装位和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安装位中间的通道,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平行设置,所述通道连通两个所述电梯安装位;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两个厢门,分别为第一厢门和第二厢门;还设置有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正常运行时,两个电梯轿厢各自独立运行,互不影响,电梯故障时,打开电梯轿厢的第二厢门和桥结构,使被困人员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内部,最大限度减少电梯故障给乘梯人员带来的困扰和安全隐患。

A Shuangjing road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huangjing elevator, including Wells Road, located in the well inside the elevator, and the elevator c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ction device, the heavy devic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elevator car, the traction device and the lifting device of the wire rope; well, including two car installation and is located on the two car installation of middle channel two, the car installation position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two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elevator installation; the elevator car includes two compartment door, the first car door and second respectively. The car doo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bridge structure. Shuangjing lif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the two elevator car run independently, without mutual influence, the elevator, second car door and bridge open elevator, the trapped personnel transferred to the adjacent elevator car, distress and safety hazards to minimize elevator the fault brought by ladder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井道电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双井道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电梯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电梯发生故障,乘梯人员被困电梯中的现象屡屡发生,检修人员通常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电梯,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井道电梯,两个电梯相互独立运行,轿厢可以相互连接,电梯故障时,被困人员可以从相邻轿厢中被解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井道电梯,两个电梯相互独立运行,轿厢可以相互连接,电梯故障时,被困人员可以从相邻轿厢中被解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井道电梯,包括井道、位于所述井道内部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电梯轿厢相连接的曳引装置、对重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电梯轿厢、所述曳引装置及所述对重装置的钢丝绳;所述井道包括两个轿厢安装位和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安装位中间的通道,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平行设置,所述通道连通两个所述电梯安装位;所述电梯轿厢、曳引装置以及钢丝绳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两个厢门,分别为第一厢门和第二厢门,所述第一厢门位于电梯出口处,第二厢门相对相邻电梯轿厢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还设置有桥结构。优选地,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梯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厢门的开关状态。优选地,电梯运行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之间自动断电。优选地,所述桥结构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电梯轿厢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地,所述桥结构为可伸缩桥结构,电梯正常运行时,所述桥结构收纳至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电梯故障时,所述第二厢门打开后,所述桥结构伸长,连接相邻所述电梯轿厢。优选地,所述曳引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梯轿厢通过所述钢丝绳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对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梯轿厢通过钢丝绳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常的高层建筑中,一般均会安装两个及以上的电梯,本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实际为两套完整的电梯装置,所述曳引装置独立控制所述电梯轿厢,正常运行时,两个电梯轿厢各自独立运行,互不影响,电梯故障时,打开电梯轿厢的第二厢门和桥结构,使被困人员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内部,最大限度减少电梯故障给乘梯人员带来的困扰和安全隐患,且无需增加太大的生产成本。2、本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所述桥结构为可伸缩桥结构,电梯正常运动时,将所述桥结构收纳至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防止其影响所述电梯轿厢的正常运动;电梯故障时,将电梯轿厢的第二厢门打开后,再将所述桥结构伸长,使其连接相邻所述电梯轿厢,便于被困人员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3、本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所述双井道电梯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梯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电梯轿厢之外,一般乘客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防止非专业人们因好奇等因素误开所述控制系统,给乘客带来危险,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电梯监控室,且电梯运行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之间自动断电,进一步加强乘梯人员的乘梯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双井道电梯,包括井道1、位于所述井道1内部的电梯轿厢2、与所述电梯轿厢2相连接的曳引装置3、对重装置4以及连接所述电梯轿厢2、所述曳引装置3及所述对重装置4的钢丝绳5;所述井道1包括两个轿厢安装位11和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安装位11中间的通道12,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11平行设置,所述通道12连通两个所述电梯安装位11;所述电梯轿厢2、曳引装置3以及钢丝绳4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所述轿厢安装11位内部设置一个电梯轿厢2、曳引装置3和钢丝绳4;所述电梯轿厢2包括两个厢门,分别为第一厢门21和第二厢门22,所述第一厢门21位于电梯出口处,第二厢门22相对相邻电梯轿厢2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梯轿厢2底部,与所述第二厢门22相匹配的位置还设置有桥结构6。所述井道1用于安装所述电梯轿厢2、曳引装置3以及对重装置4等,其包括两个轿厢安装位11和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安装位11中间的通道12,所述轿厢安装位11用于安装电梯轿厢2,便于所述电梯轿厢2在所述井道1内部做升降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安装位11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两个所述电梯轿厢2,即两个电梯轿厢2分别在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11内部升降运动,正常运动时,两个所述电梯轿厢2互不影响。所述通道12位于两个轿厢安装位11之间,连通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11,所述通道12分布于井道的整个轴向上。所述电梯轿厢2设置于所述井道1内部的轿厢安装位11处,其包括两个厢门,分别为第一厢门21和第二厢门22,所述第一厢门21位于电梯出口处,电梯正常运行时,便于电梯在各楼盘上下乘客,该技术特征为本领域常规技术特征,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第二厢门22相对相邻的电梯轿厢2设置,即第二厢门22正对所述通道12,用于在电梯故障时,方便被困在电梯轿厢2内部的乘梯人员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2内部,防止被困人员因被困时间过长从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进一步的,所述双井道电梯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梯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22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厢门22的开关状态,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电梯轿厢之外,一般乘客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防止非专业人们因好奇等因素误开所述控制系统,给乘客带来危险,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电梯监控室,且电梯运行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22之间自动断电,进一步加强乘梯人员的乘梯安全。至少一个所述电梯轿厢2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厢门22相匹配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桥结构6,所述桥结构6的长度与两个所述电梯轿厢2之间的间距相等,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梯轿厢2,用于电梯故障时,被困人员从故障电梯的电梯轿厢2中,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2中。更佳地,所述桥结构6为可伸缩桥结构,电梯正常运行时,将所述桥结构6收纳至所述电梯轿厢2的底部,防止其影响所述电梯轿厢2的正常运动;电梯故障时,将电梯轿厢2的第二厢门22打开后,再将所述桥结构6伸长,使其连接相邻所述电梯轿厢2,便于被困人员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2。所述曳引装置3用于为所述电梯轿厢2的上下运行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曳引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梯轿厢2相连接,其与所述电梯轿厢2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两个所述曳引装置3分别独立控制所述电梯轿厢2。所述对重装置4与所述电梯轿厢2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本实施中,所述对重装置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梯轿厢2通过钢丝绳相连接,用于电梯故障时,缓解电梯带来的冲击力。通常的高层建筑中,一般均会安装两个及以上的电梯,本技术提供的双井道电梯,实际为两套完整的电梯装置,所述曳引装置3独立控制所述电梯轿厢2,正常运行时,两个电梯轿厢2各自独立运行,互不影响,电梯故障时,打开电梯轿厢2的第二厢门22和桥结构6,使被困人员转移至相邻的电梯轿厢2内部,最大限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井道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位于所述井道内部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电梯轿厢相连接的曳引装置、对重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电梯轿厢、所述曳引装置及所述对重装置的钢丝绳;所述井道包括两个轿厢安装位和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安装位中间的通道,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平行设置,所述通道连通两个所述电梯安装位;所述电梯轿厢、曳引装置以及钢丝绳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两个厢门,分别为第一厢门和第二厢门,所述第一厢门位于电梯出口处,第二厢门相对相邻电梯轿厢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还设置有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位于所述井道内部的电梯轿厢、与所述电梯轿厢相连接的曳引装置、对重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电梯轿厢、所述曳引装置及所述对重装置的钢丝绳;所述井道包括两个轿厢安装位和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安装位中间的通道,两个所述轿厢安装位平行设置,所述通道连通两个所述电梯安装位;所述电梯轿厢、曳引装置以及钢丝绳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两个厢门,分别为第一厢门和第二厢门,所述第一厢门位于电梯出口处,第二厢门相对相邻电梯轿厢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还设置有桥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梯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厢门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厢门的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勤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