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卫东专利>正文

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817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它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脚踏板、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挡板和两块侧板、以及用于调节两块侧板间距的间距调节件,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固定挡板连接构成“L”型,所述两块侧板分别间隔设置在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挡板可活动连接,所述间距调节件设置在两侧板与固定挡板的连接处,所述两侧板均位于所述“L”型勾部内,使得所述两侧板、所述脚踏板以及所述固定挡板共同围成一个可以容纳人体脚部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更强,可保证踝关节融合术中踝关节保持功能位,且方便医护人员精确进行螺钉固定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

Ankle joint fusion positio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kle fusion positio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vertical pedal, parallel with the horizontal and horizontal fixed baffle plate and two side plates, and used to adjust the spacing between two side plates between the adjusting element of the pedal and the fixed baffle are connected into an \L\ type on both sides of the fixed baff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ength of the two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terval, and the fixed baffle plate are movably connected, the spacing adjustment member is arranged at the joint on both sides of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the side plates are located in the \L\ type hook part, which makes the both sides of the plate, the pedal and the fixed baffle together form a positioning can accommodate the human foo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tronger versatility, which ensures ankle joints to maintain functional positions during ankle arthrodesis, and is convenient for doctors and nurses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ankle joint fusio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screws fixation of the tibia, fibula and the tal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板,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更强,可保证踝关节融合术中踝关节保持功能位,且方便医护人员精确进行螺钉固定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关节融合术是一种人工引导的关节骨性强硬的手术,最终导致骨融合的过程。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戊关节,关节面之间紧密接合,以在冠状轴屈伸活动为主要功能,是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形式的重要关节。踝关节融合术是终止病变,解除疼痛,纠正畸形并提供关节稳定的有效手段,踝关节融合术就是在患者小腿的胫腓骨与足部的距骨之间(即踝关节位置处)植入自体骨,以使二者连成一体,使踝关节形成骨性融合,从而最终消除患者的踝关节疼痛,并能够保持基本的行走和运动功能。在踝关节融合术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对胫腓骨和距骨进行多方位的内固定和外固定,包括使用骨块、金属螺钉、骨圆针和外固定架等多种用品用具。而术中保持胫骨、腓骨与距骨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则是手术最终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导向板,存在足踝功能位外固定时费时费力,患者感觉不适,功能性难以保证的不足。比如,传统踝关节融合螺钉固定时,1)踝关节需要保持背身90°的功能位,螺钉需从距骨顶由前向后下打入跟骨,或者从足底垂直向上经过跟骨、距骨顶到达胫骨远端,理想位置不易把握;2)在手术过程中一般全依靠医生的人为因素进行融合定位,术中往往需要导针多次固定以求最佳位置,手术时间长,创伤大;3)现有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的足踝部均为固定式,无法进行调整,如此单一规格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就无法适用于不同的患者,造成其使用的实用性及适用性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更强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它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脚踏板、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挡板和两块侧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固定挡板连接构成夹角为90°的“L”型结构,所述两块侧板沿所述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块侧板均垂直于所述固定挡板,且所述两块侧板均位于所述“L”型结构的勾部内侧,使得所述两块侧板、所述脚踏板以及所述固定挡板共同围合组成一个可以容纳人体脚部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两块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挡板两侧可调节连接,所述两块侧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块侧板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均朝向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折弯,所述折弯角度为90°,所述两块侧板在弯折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固定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两个缺口,所述两块侧板分别通过卡槽与缺口卡接在固定挡板上,以使得两块侧板间的间距可通过卡槽与缺口配合进行调节。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挡板上还设有调节两块侧板间距大小的间距调节件,所述间距调节件包括固定螺杆和可调螺母,固定螺杆的一端穿过弯折部的导向长孔与固定挡板固定连接,固定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固定螺杆上对应设置螺纹的部分安装有可调螺母。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卡槽与所述缺口可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的可滑动结构,以实现两块侧板的左右滑动。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脚踏板上开设有数个可供束带缠绕的第一穿孔。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挡板上开设有数个可供束带缠绕的第二穿孔。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脚踏板上设置有便于放置于固定脚后跟的通孔,通孔的形状与脚后跟的下凸部相适配。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两块侧板为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内侧板上的定位孔与所述外侧板上的定位孔相互对应并成组设置。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内侧板对应于内踝的位置是按照足踝内侧轮廓形状设计的,与足踝内侧轮廓形状相似。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外侧板对应于外踝的位置是按照足踝外侧轮廓形状设计的,与足踝外侧轮廓形状相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由两块侧板、脚踏板以及所述固定挡板共同围成一个“L”型的可以容纳人体脚部的定位装置,符合人体足踝部的中立位的正常自然状态,并符合踝关节融合术过程中对踝关节及足部中立位保持功能位的的要求,适应了踝、足部中立位的固定要求,并在脚踏板上与固定挡板上分别设有可供束带缠绕的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便于对小腿部和足部的捆绑固定,即可固定定位踝关节于功能位(踝背伸90°位)、足部中立位,限制踝关节及足部的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2、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采用两块侧板配合由脚踏板与固定挡板构成的“L”型踝关节固定定位装置,并从两侧对患者脚踝部进行夹紧施压,以促进胫骨、腓骨与距骨的结合面紧密对合,有利于提高踝关节定位的稳固性以及提高踝关节的融合效果。3、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脚踏板上设置有放置脚后跟的通孔,内侧板对应于内踝的位置是按照足踝内侧轮廓形状设计的,与足踝内侧轮廓形状相似;外侧板对应于外踝的位置是按照足踝外侧轮廓形状设计的,与足踝外侧轮廓形状相似,提高了患者手术时的舒适性。4、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内侧板和外侧板还分别均匀布置有若干前后贯通的导向孔,导向孔便于在进行踝关节融合术时进行导向定位,以通过导向孔的导向限位,可将螺丝钉更精确固定于胫骨下端和距骨体、腓骨下端与距骨体外侧,以使得胫骨下端与距骨体或者腓骨下端与距骨体紧密对合。5、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设置有两侧板间距调节件,一方面,当需要调整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间距时,只需利用间距调节件通过旋钮旋转调节固定螺杆上的可调螺母并旋松,从而使得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间距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患者脚部大小的需要;另一方面,当需要将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间距固定在适应患者脚部大小的最佳位置,利用间距调节件通过旋钮旋转调节固定螺杆上的可调螺母并旋紧,利用可调螺母对弯折部进行迫紧并限位在固定挡板上,从而使得内侧板和外侧板保持一固定的间距,以适应患者脚部所需要的合适间距进行夹紧施压并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两侧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挡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间距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间距调节件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技术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包括脚踏板1、固定挡板2、两块侧板3和间距调节件4,其中,脚踏板1用于承托并固定患者的足部,脚踏板1呈横向设置,脚踏板1的周边开设有数个可供束带缠绕的上下贯通的第一穿孔11,脚踏板1靠近左端对应于脚后跟的位置设有放置脚后跟的通孔12,通孔12的形状与脚后跟下凸部的形状相适配,通孔12的设置以使得患者在进行踝关节融合术时,脚后跟的下凸部方便放置、以及利于足部整体的固定。固定挡板2用于固定患者小腿部,其与脚踏板1相配合使得患者的脚踝在踝关节融合术过程中保持背伸90°的功能位;固定挡板2呈纵向设置,固定挡板2的底端与脚踏板1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脚踏板、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挡板和两块侧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固定挡板连接构成夹角为90°的“L”型结构,所述两块侧板沿所述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块侧板均垂直于所述固定挡板,且所述两块侧板均位于所述“L”型结构的勾部内侧,使得所述两块侧板、所述脚踏板以及所述固定挡板共同围合组成一个可以容纳人体脚部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脚踏板、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挡板和两块侧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固定挡板连接构成夹角为90°的“L”型结构,所述两块侧板沿所述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块侧板均垂直于所述固定挡板,且所述两块侧板均位于所述“L”型结构的勾部内侧,使得所述两块侧板、所述脚踏板以及所述固定挡板共同围合组成一个可以容纳人体脚部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挡板两侧可调节连接,所述两块侧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块侧板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均朝向固定挡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折弯,所述折弯角度为90°,所述两块侧板在弯折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固定挡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两个缺口,所述两块侧板分别通过卡槽与缺口卡接在固定挡板上,以使得两块侧板间的间距可通过卡槽与缺口配合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关节融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板上还设有调节两块侧板间距大小的间距调节件,所述间距调节件包括固定螺杆和可调螺母,固定螺杆的一端穿过弯折部的导向长孔与固定挡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宋卫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