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80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所述按键机构包括有壳体、按键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按键组件的四周边缘上设有连接部、间隙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间隙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有如上所述的按键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通过一体化成型设计使得无需单独拆物料和组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且无需对壳体掏胶,增强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间隙降低按键组件与壳体之间互相干扰连动,间隙匀均并且精致,结构空间减少。

A key mechanism and a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key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the key mechanism comprises a shell, a button assembly, one side wall of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key component is located in the through hole, around the edge of the key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gap junction.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gap and the housing and between the key component and the shell molding. The mobile terminal includes a key mechanism as described above. The key press mechanism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utility model do not need to separate the material and assembly separately,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shorte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cycle by integrated molding design. There is no need to take glue to the shell,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At the same time, by setting the gap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key component and the shell, the gap is uniform and exquisite, and the structure spac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追求产品外观和功能需求,同时对移动终端设备操作具有很高的要求。移动终端设备上的按键机构一般设置在产品的壳体的侧面上,按键机构和壳体分别单独加工后再组装一起,但是存在有如下缺陷:1、按键机构和壳体的设计均需要单独拆按键物料与壳盖物料的加工通孔,设计和生产周期较长。2、按键机构往往都设置有单独的关机键、音量键、智能键等,组装复杂与繁琐,卡位或热熔固定不利于降低手机成本。3、按键机构的空间限制产品尺寸,且按键机构与壳体之间配合不精致,造成按键机构与壳体之间的相互干扰。4、壳盖材料一般为塑料,需要壳盖掏胶避让按键机构裙边,造成壳盖的筋位机械强度与寿命弱,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移动终端设备的按键机构需单独拆物料,配合间隙不精致,机械强度与寿命弱,易损坏,组装复杂与繁琐等缺陷,提供一种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按键机构,其包括有壳体、按键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其特点在于,所述按键组件的四周边缘上设有连接部、间隙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间隙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成型。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化设计实现按键组件无需单独拆物料,且解决了组装复杂、卡位或热熔固定等技术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其次,一体化设计使得无需对壳体掏胶,并通过所述连接部增强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将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化设计成型后,经后续工序加工间隙符合人体工学功能需求,配合间隙匀均并且精致,间隙加工可调整极致。同时,简化机构设计,结构空间减少。最后,所述按键组件通过所述间隙部相对独立工作,降低了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互相干扰连动,满足使用时所述按键组件运动受力实现触碰的功能需求。较佳地,所述按键组件的形状呈条形,所述间隙部的形状呈U形。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按键组件的连接部紧固连接于壳体上并进一步降低按键组件与壳体之间的互相干扰连动;同时,增大按键组件的浮动弧度,便于满足使用时按键组件实现触碰的功能需求。较佳地,所述按键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所述按键组件的外壁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用者作用力于按键组件的外壁面上,便于按键使用。同时,通过凸起部便于实现触碰的功能需求,且触碰精准。较佳地,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有第一按键部,所述第一按键部的顶部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按键部的两侧和底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部;或,所述第一按键部的底部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按键部的两侧和顶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部。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第一按键部的浮动弧度能够实现最大范围,进一步便于满足第一按键部实现触碰功能需求。较佳地,所述第一按键部的外壁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按键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且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按键部中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使用者作用力在第一按键部的外壁面上,同时,通过凸起部便于实现第一按键部的触碰功能需求,且触碰精准。较佳地,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有第二按键部,所述第二按键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按键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所述间隙部。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第二按键部的顶部和底部都能够实现触碰功能需求。较佳地,所述第二按键部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一个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二按键部中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和下方均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有一个所述间隙部。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增大第二按键部的顶部和底部的浮动弧度,便于满足使用时第二按键部实现触碰的功能需求。同时,降低第二按键部与壳体之间的互相干扰连动。较佳地,所述第二按键部的外壁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按键部的内壁面上设有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且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靠近于所述第二按键部的顶部和底部。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使用者作用力在第二按键部的外壁面上,同时,通过凸起部便于实现第二按键部的触碰功能需求,且触碰精准。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如上所述的按键机构。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化机构设计成型,无需单独拆物料和组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另外,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间隙设置,降低互相干扰连动,满足使用时所述按键组件运动受力实现触碰的功能需求。同时,间隙匀均并且精致,简化机构设计,结构空间减少。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通过一体化成型设计使得无需单独拆物料和组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且无需对壳体掏胶,增强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设置间隙降低按键组件与壳体之间互相干扰连动,间隙匀均并且精致,结构空间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按键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按键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按键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0按键组件20连接部21间隙部22第一按键部23第二按键部24凸起部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其包括有按键机构,该按键机构包括有壳体10、按键组件20,壳体10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按键组件20位于该通孔内,其中,按键组件20的四周边缘上设有连接部21、间隙部22,间隙部22与壳体10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按键组件20通过间隙部22与壳体10之间存在间隙,在使用按键组件20时降低按键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干扰连动,满足使用时按键组件20运动受力实现触碰的功能需求。同时,间隙匀均并且精致,结构空间减少。连接部21连接于壳体10,即按键组件20通过连接部21连接于壳体10,且按键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一体成型。通过将按键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一体化机构设计成型,无需单独拆物料和组装,有效解决了组装复杂、卡位或热熔固定等技术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同时,一体化设计使得无需对壳体10掏胶,且通过连接部21增强按键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按键组件20的形状可以呈条形,间隙部22的形状可以呈U形。使得按键组件20的一端部为连接部21,按键组件20的另一端为间隙部22,使得在按键组件20的间隙部22上的受力点与连接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按键机构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机构,其包括有壳体、按键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的四周边缘上设有连接部、间隙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间隙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机构,其包括有壳体、按键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的四周边缘上设有连接部、间隙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间隙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的形状呈条形,所述间隙部的形状呈U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所述按键组件的外壁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有第一按键部,所述第一按键部的顶部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按键部的两侧和底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部;或,所述第一按键部的底部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按键部的两侧和顶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部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