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16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包括气囊室(1)、通气导管(2)、减压阀(3)和毛细管适配器(4);所述气囊室(1)呈U型,气囊室(1)的U型顶部一端设置进气口(5),U型顶部另一端安装减压阀(3);所述通气导管(2)一端与进气口(5)连接,通气导管(2)另一端连接毛细管适配器(4);所述减压阀(3)与减压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毛细管适配器与毛细管之间的连接紧密,气密性好,不会发生与毛细管的脱落造成充氮失败的现象;且该气囊室结构能够快速实现对毛细管的充氮,缩短了充氮移取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A device for rapid capillary nitrogen filling and removal of anaerobic microorganism in a convenient capillar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fast nitrogen capillary shift device of anaerobic microorganism from, including air chamber (1), (2), a ventilation pipe valve (3) and (4) capillary adapter; the air chamber (1) is U, air chamber (1) at one end of the top U set the air inlet (5), type U at the top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of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3); the ventilation duct (2) and the air inlet end (5) connected, ventilation duct (2)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apillary adapter (4); the valve (3)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e relief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dapter and the capillary capillary closely, good air tightness, does not occur with capillary loss caused by nitrogen failure phenomenon; and the air chamber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nitrogen of capillary, shorten the nitrogen removal time, greatl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微生物的生物研究实验中,通常涉及到厌氧微生物的反应,厌氧微生物大多采用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进行保存。在从保存环境中移取出厌氧微生物进行反应时,不能让微生物接触到含氧环境,此时采用的办法大多是采用毛细管来移取微生物,而该操作往往需要先将毛细管内的空气排空,以避免厌氧微生物接触到氧气环境。为了实现将毛细管内的空气排空并顺利移取厌氧微生物,普通实验室均采用辅助吸耳球充氮的方法进行操作,然而由于毛细管管口口径较小,吸耳球无法完全与毛细管进行贴合;且采用手工握取吸耳球的方式,在毛细管充氮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吸耳球脱落现象,导致氧气进入毛细管,无法顺利完成毛细管的充氮,使得采用毛细管吸取厌氧微生物的操作过程太长,实验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具备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完成对毛细管充氮并顺利移取厌氧微生物,使得实验时间大大缩短,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包括气囊室、通气导管、减压阀和毛细管适配器,所述气囊室呈U型,气囊室的U型顶部一端设置进气口,U型顶部另一端安装减压阀;所述通气导管一端与气囊室的进气口连接,通气导管另一端连接毛细管适配器;所述减压阀位于气囊室外部,并与减压装置连接。本技术通过毛细管适配器与毛细管进行紧密连接,能够防止对毛细管充氮过程中发生漏气现象,同时在毛细管适配器的另一端设置了呈U型结构的气囊室、通气导管和减压阀。当需要对毛细管进行充氮排氧时,只需开启减压装置,打开气囊室上的减压阀,将气囊室另一端的通气导管通过毛细管适配器与毛细管连通,即可快速完成对毛细管的充氮,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且气密性好,连接性好,不用担心连接装置与毛细管之间发生脱落而导致充氮失败。本技术将通气导管和减压阀分别安装在U型气囊室的顶部两端,很好地增加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可在减压充氮过程中防止外部的空气倒流入气囊室内,使得毛细管充氮过程更顺利。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室上还设置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上安装阀门。该结构的设计可在没有减压装置或者不方便对装置进行搬运时,顺利实现对毛细管的充氮。操作过程中只需关闭减压阀,将空气排出口上的阀门打开,通过吸耳球或者直接将气囊室挤压,即在气囊室内形成了负压环境,此时只需连接上毛细管,气囊室内的负压环境即可自动对毛细管进行充氮,为普通实验室内无减压装置或者减压装置无法搬运时提供了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排出口位于气囊室的U型底部,方便将气囊室两侧的空气从底部快速排出而形成负压环境。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管适配器为厌氧毛细管适配器,与毛细管连接后能够杜绝空气的进入。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毛细管适配器为申请号为201620500889.4的专利中的厌氧毛细管适配器,该适配器与毛细管连接后不仅具备较好的隔绝空气作用,还能够实现对厌氧微生物的定量移取。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室为可挤压的弹性结构,如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气囊室结构,方便气囊室的伸缩和排放空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毛细管适配器与毛细管连接,具备气密性好,不会发生与毛细管的脱落造成充氮失败的现象;本技术结合U型的气囊室结构能够快速实现对毛细管的充氮,进而顺利完成移取厌氧微生物的作业,缩短了充氮移取时间,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本技术还可在无减压装置时直接通过挤压气囊室来使用,适合所有普通实验室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毛细管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气囊室,2为通气导管,3为减压阀,4为毛细管适配器,41为毛细管连接口,42为废气排出口;5为进气口,6为空气排出口,7为阀门,8为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解释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为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其包括气囊室1、通气导管2、减压阀3和毛细管适配器4,气囊室1呈U型,气囊室1由可挤压的橡胶材料制成;在气囊室1的U型顶部一端设有进气口5,U型顶部另一端设有减压阀3,进气口5与通气导管2连接,通气导管2与毛细管适配器4连接;减压阀3可与减压装置连接(或者不连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毛细管适配器4具有毛细管连接口41和废气排出口42(可参考专利201620500889.4中的结构4和5),其中毛细管连接口41可与毛细管8紧密连接,废气排出口42可与通气导管2连通;本装置的气囊室1的U型底部还设置有空气排出口6,空气排出口6上安装阀门7。该装置的毛细管连接头41与毛细管8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好,气密性好,不会发生漏气现象,能够快速实现对毛细管的充氮,顺利完成移取厌氧微生物,缩短充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U型气囊室1可在无减压装置时直接通过挤压气囊室1来使用,实现对毛细管的快速充氮,并适合所有普通实验室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室(1)、通气导管(2)、减压阀(3)和毛细管适配器(4);所述气囊室(1)呈U型,气囊室(1)的U型顶部一端设置进气口(5),U型顶部另一端安装减压阀(3);所述通气导管(2)一端与进气口(5)连接,通气导管(2)另一端连接毛细管适配器(4);所述减压阀(3)与减压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室(1)、通气导管(2)、减压阀(3)和毛细管适配器(4);所述气囊室(1)呈U型,气囊室(1)的U型顶部一端设置进气口(5),U型顶部另一端安装减压阀(3);所述通气导管(2)一端与进气口(5)连接,通气导管(2)另一端连接毛细管适配器(4);所述减压阀(3)与减压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毛细管快速充氮移取厌氧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莉蓉张云飞刘来雁周正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